到底什麼是陰陽五行?
昨天我分享了我很敬重的前輩的文章,裡面的觀點針針見血頗有見地,但是文章提出來一個觀點,即是以特異性方證作為中醫用方的着眼點,把五行陰陽廢除,個人覺得還有值得商榷的地方,故而鬥膽寫出來這篇文字。
特異性方證的優點毋庸置疑,以特異性方證可以取得更為确切的療效,也更容易被現代醫學接納,更容易進行推廣,目前胡老的理論深受學院派和民間中醫學派的喜愛,和特異性方證的存在無不相關,胡老提方證對應是中醫的頂峰,按目前擺在台面上的療效和易學程度來看,的确如此。
日本在經曆了後世派、漢方派、漢蘭派、折中派等等流派後,最後一支獨秀在日本醫林的,便也是用方證對應的漢方派了。确定性的療效和确定性的治療方向,使得漢方在日本成為一門所有醫生可以習得的醫學。在某些病種上有其着眼點,故而前輩文章提出的全國醫生都學中醫,以特異性方證來推廣,實際上就是取經日本,把他們的路走一遍。
這樣的結果,是全國的醫生都會開方,不同病種都有其固定方,在特定病種方面以其不錯的療效起着良好的作用。從此正式确立了中醫在醫學上作為補充醫學的地位。
雖說中醫典籍瀚如煙海,但是刨去近代注水的各種醫書外,從清以前論,中醫的典籍真的浩如煙海嗎?真的不多,找一間50平的房子都填不滿的那種,那麼在這些書裡頭,刨去重複的方子,刨去毒性太大的方子,刨去某些藥物已經失傳的方子,刨去用藥荒唐的方子,還剩多少呢?在剩下的這些方子上作方證對應,遲早黔驢技窮。
故而言,特異性方證對應隻是在目前中醫框架基礎上的一個有效填充,是中醫診斷學辨證論治體系裡一個大的躍進和提升,而這個提升,是建立在其他中醫學科發展的基礎上的。以特異性方證對應一以概之,中醫遲早要亡。
漢書藝文志有這麼一段話
醫經者,原人血脈經落骨髓陰陽表裡,以起百病之本,死生之分,而用度箴石湯火所施,調百藥齊和之所宜。至齊之得,猶磁石取鐵,以物相使。拙者失理,以愈為劇,以生為死。
經方者,本草石之寒溫,量疾病之淺深,假藥味之滋,因氣感之宜,辯五苦六辛,緻水火之齊,以通閉解結,反之于平。及失其宜者,以熱益熱,以寒增寒,精氣内傷,不見于外,是所獨失也。故諺曰:“有病不治,常得中醫。”
神仙者,所以保性命之真,而遊求于其外者也。聊以蕩意平心,同死生之域,而無怵惕于胸中。然而或者專以為務,則誕欺怪迂之文彌以益多,非聖王之所以教也。孔子曰:“索隐行怪,後世有述焉,吾不為之矣。”
方技者,皆生生之具,王官之一守也。太古有岐伯、俞拊,中世有扁鵲、秦和,蓋論病以及國,原診以知政。漢興有倉公,今其技術晻昧,故論其書,以序方技為四種。
追求醫理的,叫醫經派,察四氣五味之用,為經方派,四方遊醫,為方技派,以一方對一症求其速效,為走方醫之長,如今的特異性方證,實可以歸入其中。并不是新鮮事。
若将陰陽五行視為中醫的阻礙,那麼這是對兩千年醫經派的否定,也是對中醫源頭的掐滅,古人中醫的組方技巧也不得而知,乃至于被方證對應派學者奉為圭臬的傷寒論,也是法于陰陽、和于術數所組之方,不去探求其方之理,而執方以見病。那麼,先不談拯救中醫,而是中醫必将亡在爾等所謂拯救中醫的路上。從而以一種補充醫學的狀态慢慢消失。
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