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張雨绮的愛情婚姻觀?
謝邀。
個人喜歡理智型的敢愛敢恨,那叫拿得起放得下。腦子一熱開始戀愛,感情不好就破罐子破摔的,洗洗睡吧。
說句實話,張雨绮離婚的内幕,我們都也隻是道聽途說,她離婚甚至現在有跟袁巴元複合的迹象,個中緣由隻有他倆清楚。我們現在所能評判的,是“媒體渲染的張雨绮的愛情婚姻觀”,也就是看客們眼中所看到的她的愛情婚姻觀。
隻說我自己認為“正确”的愛情婚姻觀。
一、理清愛情和婚姻
有婚姻不一定有愛情,有愛情不一定有婚姻。可以說幾十年前,中國隻存在婚姻觀,而不存在“愛情觀”,因為愛情顯然是誕生在男女平等的前提下的。
愛情是什麼?
對于愛情,每個人的觀念都是不一樣的。這裡引用一下我覺得比較合理的羅伯特·斯騰伯格(Robert Sternberg)的愛情三角理論。
親密:包括熱情、理解、溝通、支持和分享等愛情關系中的愛情常見關系
激情:其主要特征為性的喚醒和欲望,任何能使伴侶感到滿足的強烈情感需要都可以歸入此類
承諾:指投身于愛情和努力維護愛情的決心
針對上述三個特點,有如下四種比較常見的愛情形态
1、浪漫之愛(親密+激情,缺少承諾)
知道結局終将分開,但此時此刻兩個人相互吸引,于是轟轟烈烈地在一起,有些像《後來》中周冬雨井柏然飾演的情侶。很多最終沒走到一起的大學生情侶都屬于這一列。
2、相伴之愛(親密+承諾,缺少激情)
很多老夫老妻就屬于這一類型,他們相互扶持,所有生活的細節都揉入了對方的影子,失去對方就是失去自己的過往。很多婚姻往往是這一形式的。
3、愚昧之愛(激情+承諾,缺少親密)
典型案例是很多學生早戀,感覺自己愛到死去活來,為對方甚至能獻出生命,但是能走到最後的少之又少,他們輕易許下的“承諾”,卻從來沒有執行過。
4、完美之愛(親密+激情+承諾)
他和她一見傾心,愛的濃情蜜意,親朋好友為他們祝福歌頌。他為她戴上了婚戒,摘下了頭紗,他們有了孩子,孩子漸漸長大成人,一對佳偶青絲化為華發。夕陽西下,暮色中她與他頭靠頭,肩并肩,細數年輕時點點浪漫的過往。
還有四種感情形式:
無愛:無親密、無激情、無承諾
比如在農村裡,爹媽花錢給自己的兒子買了個老婆,怕女人跑了,就把女人關起來。
喜歡:有親密、無激情、無承諾
單相思可能就屬于這種吧…………
迷戀:無親密、有激情、無承諾
pao友
空愛:無親密、無激情、有承諾
許多父母安排好的婚姻就屬于這種(很多人抗拒相親,也是因為怕得到這種婚姻)
婚姻是什麼?
通俗來說,婚姻就是承諾的最高級形式啊……所有關系财産都綁在一塊兒了。
其實每個人都想要完美之愛,可維持完美之愛是非常需要技術和耐心的,需要雙方不計回報地付出,還必須有強大的包容心,高情商。斯騰伯格将其比喻為“減肥”,短時間裡容易做到,但難長久堅持。完美之愛必定是經營出來的,而不是你等待一個完美伴侶,輕輕松松就能得到的。
二、搞清楚伴侶是人是渣,搞清楚自己幾斤幾兩
在年輕的時候,我們總是會把“激情”誤以為是愛情,把強烈的生殖沖動當成了愛情的最高形式。我們所謂的感覺,其實往往是一種生殖沖動,在這一點上,男性更容易栽跟頭,他們更容易被性喚醒。
不得不說,浪漫愛情帶來的感覺實在是太強烈了,這種感覺會讓人對伴侶有着樂觀美好的想法,大腦會自動關閉消極思考的區域,哪怕他明明有很多緻命的缺點,人們卻可以忽略。
此時的你,看到他欠下一屁股債,會想我們還年輕,一起努力就好;他對你的需求置之不理,你可能想自己多付出點,他最終會感動的;他挂在嘴邊的口頭禅是“我媽說”,你覺得他非常孝順,是個好人。
有兩點能力很多人忽略了,第一點“情商”,指的是情緒控制、管理、利用能力;第二點是表達能力。我們可以看到很多的案例,比如女生太作,男生玩個遊戲她就大吼大叫,歇斯底裡,一點點小事情可以引申為“你不愛我了”;女生一作,男生就暴跳如雷,或者一言不發采取冷暴力,說“随你便,你開心就好”。
在我眼裡,他們即控制不住情緒,又無法好好表達自己的觀點,一次次争吵把雙方好不容易培養起來的感情消耗殆淨,大多數情侶往往死在這一點上。
我在想,張雨绮和袁巴元,多多少少,在這一方面犯下了錯誤。
好的愛情需要雙方付出很多的精力去維護,要不斷反思自己能做什麼卻沒有做,而不是該得到什麼卻沒得到。維護一份愛情,真不比做一份事業簡單,成為一個好的伴侶,也是需要不停學習改進的。
三、穩定愛情的基礎是溫飽
這裡說一個我女性親戚A的故事。
她今年已經54歲了,曾經有過兩段可謂稱得上浪漫的愛情,還有一段走入了婚姻,育有一子。
在她二十幾歲的時候,年輕漂亮,有一個小夥兒很喜歡她,兩個人在一起了。這個男生是過繼給姨媽當養子的,養母家比較有錢,A的家境不好,母親患有精神疾病,男生的養母反對他倆在一起。男生為了跟A在一起,果斷選擇了斷絕母子關系,淨身出戶,跟A住在一個小閣樓裡。
倆人窮的叮當響,唯一就靠A賣點手工藝品為生。也許是長期的貧困激化了兩人的矛盾,沒過幾年,兩個人就分手了,如今老死不相往來,而男生也未能再回到養母家中去。現在看到他,還是住在那條街上,孤家寡人一個,每天就去街上打打牌,消磨消磨時間。
後來在她40歲左右的時候,找了一個比她小10多歲的老公,她老公是打工時倆人一起打麻将認識的,也沒什麼錢。後來兩人結了婚,生了一個兒子。兩個人都玩遊戲,在網上,A有情郎,她老公也有女人。
頭兩年倆人鬧過離婚,最終可能因為有個兒子,沒有離,但此後女方親戚家的活動,老公是再也不來參加了。因為身體不好又帶着孩子,A沒有工作,唯一的經濟來源就是老公。
她現在有重度抑郁,因為有兒子,想死又不敢死。
在愛情裡,她從未成長,哪裡跌倒,就在哪裡躺着。她怪命運不公,可與她有同樣家庭背景的兄弟姐妹,也有許多婚姻美滿啊。
貧賤夫妻百事哀,她自己沒能怎麼賺錢,又找了沒有經濟能力的對象,再加上她天性悲觀,最終落得如此境地。
積極心理學之父馬丁·塞利格曼認為:“一直到最近,我都以為積極心理學是繁盛時代的産物。我以為國家在打仗、貧窮、社會動亂時,人們最關心的是防禦和損失,因此所關注的應該是如何修補被破壞的東西;而在國家太平、富足、社會和諧時,人們才會想要建造最美好的東西。”
貧苦過來的上代人太清楚貧窮會帶來怎樣的悲劇,所以不能怪他們為什麼都要求自己孩子未來的另一半要有房子,要有穩定的工作和收入。這不是太物質,而是很現實。
四、最好的愛情,終将歸于平淡
很多人不知道,自己從愛情和婚姻中能得到的最好禮物是什麼,他們隻是跟随本能,或者聽别人勸說,執行大衆認為的合理節奏。
愛情是親密關系中最重要的一種,它的重要性超過親情、友情,所以當我們在看與親密關系有關的書籍時,與愛情婚姻有關的話題,總是占了最多的篇幅。
好的愛情和婚姻,可以滿足人的歸屬需要,甚至對人們的身心健康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項曆經9年的大規模縱向研究發現,缺乏親密關系的人的死亡率是正常人的2~3倍。(Berkman&Glass,2000)
婚姻會是一個人一生之中,維系時間最長、最穩定的親密關系,它是一個人幸福感的基石之一。(非必須,另一個是心流,如果有很多的心流體驗,即便是單身幸福感也會很強)
有研究者追蹤了82對新婚夫妻4年(McNulty & Karney,2004),結果發現最幸福的夫妻是那些一開始就對婚姻生活有最現實看法的人。相形之下,那些持有不現實的積極期望的夫妻一旦蜜月期結束,往往就會非常失望。
什麼是最現實的看法呢?婚姻說穿了,就是柴米油鹽醬醋茶,你手指頭被割了,有人替你貼創口貼,他拉肚子了,你給他泡好藥讓他吃下去。有新電影上映了,他陪着你去看,有新餐館開業,你陪他去嘗。兩個人共同承擔家庭的開銷,分擔生活帶來的一切幸福與苦難。
如果這其中能加上和諧的啪啪啪,那真是再好不過了。
夫妻要一起度過的是每一天的瑣碎,而不是帆船酒店、鑽石項鍊。
最好的他/她,一定是讓你跟他在一起時會無比放松,無比安心的。你想要做一件事,他會鼓勵你支持你,問他觀點,他會給你建議,哪怕這個建議是錯的。
最好的愛情是鹽,你不覺得它有多特殊,但缺了它,任何珍馐都索然無味。
願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幸福~
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