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病怪治》——坐地戲水治兒啼
摘要:
坐地戲水治兒啼于是就讓小兒坐在地上,掬水為戲,小兒頓時止住啼哭。衆人驚疑地問:“過去服許多藥物止不住啼哭,為何你用如此簡單的方法,就使小兒不哭了呢?停了一會兒,小兒就不哭了。小兒愈哭,奶娘愈是抱着不放······讓小兒卧在土地上,暑氣得到涼氣則自消。
坐地戲水治兒啼
明朝甯陽侯的小孫子,秋天出生。到來年三四月,小兒9個月了,整日哭鬧不休,身上汗出不斷,請了許多醫生治療均無效果。後來請錢瑛醫生診治。錢醫生仔細檢查了一番,并未發現異常。于是就讓小兒坐在地上,掬水為戲,小兒頓時止住啼哭。衆人驚疑地問:“過去服許多藥物止不住啼哭,為何你用如此簡單的方法,就使小兒不哭了呢?”錢醫生說:“現在是陽春3月,春暖花開,此兒穿戴過暖,又不出屋門,不離懷抱,郁熱不得外洩,緻使小兒煩躁哭鬧。讓小兒玩水,是為了消減火熱之邪;讓小兒坐地,是為了調理髒腑之氣。這樣處置,可以不藥自愈。”衆人聽了,無不歎服。(《蘇州府志))
類似的治法在《松江府志》中也有記載:明代有位叫楊回山的孝廉,家有小兒患病,日夜啼哭不止,請一位名叫王一鵬的醫生診治。王醫生診察之後,心中已有了底。于是讓人取來草木灰,在室内土地上畫了一個圓圈,将小兒卧于圓圈之中,不許任何人接近。停了一會兒,小兒就不哭了。又停了一會兒,小兒又甜蜜地進入了夢鄉。後來,王醫生開了一劑香薷飲,讓小兒服用。服後,病就好了。有人問王一鵬,你的治法怎麼這樣靈驗?王醫生回答說:“現在正值暑熱天氣,悶熱難當,而奶娘總是把小兒抱在懷裡,緻使小兒煩悶啼哭。小兒愈哭,奶娘愈是抱着不放······讓小兒卧在土地上,暑氣得到涼氣則自消。用灰畫圓圈,是不讓人接近,以使小兒能在清爽的環境中安靜地休息。”衆人聽了,頻頻點頭稱是。
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