趨勢到頂的判斷工具
為什麼說頂部的判斷更重要,這要從公衆的常見行為說起。多數公衆的特點是對買更有信心,對做空信心不足,所以他們更關注“買”的信息,比如消息或技術指标等。他們的這種習慣經常被主力資金(市場中的大資金擁有者,有時也簡稱CM)利用,因為主力資金在頂部需要有人買單。那麼有什麼方法或者工具能夠讓公衆避免在頂部搶購呢?
解決這個難題的關鍵不是指标和形态,而是它們背後的市場行為,供求關系和主力資金的意圖。我們之所以使用下面這種圖解釋,就是讓大家避開圖上的各種指标和K線形态的幹擾。比如市場背景是下降,但是一個長陽或者某個指标的金叉會讓公衆的判斷立刻轉變,并且完全忘記的當前的熊市背景,并決定抄底或者做突破;或者趨勢已經到頂(他們也在猶豫),但是一個長陽(主力資金故意制造的)馬上激起他們的貪婪情緒,導緻被套在頂部。下面我們看趨勢到頂的時候到底價格背後發生了什麼?哪些細節可以提前告訴我們趨勢到頂了?
主力資金在吸籌階段收集了大量籌碼後價格開始上漲,這個上漲大多數是由公衆推動的(包括基金和散戶)。上漲趨勢之所以能夠持續,是因為市場上供應不足。現在我們試着站在主力資金角度思考一下,他們現在最關心什麼?他們關心的是價格盡快到達他們的出貨目标價位。當價格接近目标價位的時候,一部分大資金嘗試着出貨,這個動作也是個測試行為,看市場其他大資金是否同意,我們把這個行為稱之為初始供應(PSY)。
上漲趨勢遇到了供應,自然要暫時停止上漲,并開始回調。初始供應之後,其他主力資金如果響應這個行為,我們會看到搶購高潮(BC)。為什麼會有搶購高潮?高潮效應是主力資金制造的,目的是引起公衆的貪婪。公衆此時受利好消息和眼前急漲的價格鼓動,擔心錯過這麼好的一班車,紛紛加入搶購戰役。
我們現在停止往下分析,先總結一下PSY和BC對市場背景有什麼影響,我們從中能得到什麼信息。PSY向市場傳遞了供應開始擴大的信息,公衆和大資金對對這些信息的解讀有所不同。大資金看到有人開始出貨,他們要衡量自己的倉位,并考慮是否跟随出貨。而公衆的解讀正相反,他們看到這麼好的牛市出現了回調,認為這是個千載難逢的跟蹤趨勢的機會,紛紛抄底。BC的出現證實了大資金繼續出貨,也證實了公衆在搶購。總之,此時大資金在賣,公衆在買,市場處于供應正在逐步占上風階段。我們後面的關注是市場的供應是否持續,同時關注需求是否已經耗盡。
供應的逐步擴大導緻價格出現暫時的回落(AR),這給了買方新的買入機會。現在的問題是還有多少需求,并且需求是否随着價格上漲保持力度(像牛市那樣)。需求保持力度的結果是全部吸收了市場上的供應,并把價格推至新高。相反,需求不足的結果是随着價格上漲,需求越來越小,導緻價格無法恢複上漲并創新高。其中第二種情況等于确認了牛市的結束,因為供應占上風的背景下,需求沒有恢複力量去吸收當前的供應。換句話說,市場的供不應求的背景已經發生了改變。
主力資金随後建立出貨範圍(2和3之間)。在區間的開始階段,比如6-7,價格波動依然很大,因為公衆看到回落之繼續搶着抄底,導緻價格急漲到頂部。此時非常關鍵。價格到頂部如果還是沖不過去,說明在頂部價位主力資金的出貨量嚴重超過了公衆的需求量。
随着被套的公衆越來越多,市場上的買家逐步減少,我們看到價格波動在區間内也逐步平緩。在區間中,主力資金需要知道頂部是否還有新的需求加入,并且這些需求有持續增加的現象,所以他們會在頂部測試需求的力度,測試方法是制造突破現象(UTAD),觀察有多少需求加入。如果他們能輕易把價格壓回區間内,從聰明錢的觀察角度看,派發得到了确認,市場接下來的方向也就明朗了。
如果測試的結果是需求依然不足,說明在頂部的買家越來越少,需求已經無法承擔頂部的巨量賣單。在需求進入真空的情況下,急速下跌(SOW)确認了UTAD的可靠性,從而确認了市場進入派發階段的這個事實。SOW之後價格會出現無力反彈(LPSY),表明派發進入尾聲。
到此為止,市場的背景是由牛市經過派發之後結束了,大資金已經全部離場,他們開始做空。那麼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應該在哪裡出多倉?又應該在哪裡建空倉?出多倉的最佳位置在ST,因為成功的ST确認了牛市停止。成功的ST是指在供應已經入場的背景下,需求沒有能力恢複牛市。建空倉第一位置在UTAD,然後是LPSY,但是在LPSY建空倉的前提是UTAD之後有跟随(表明市場上的供應的持續性)。
看到這裡,會有讀者感到枯燥,認為沒有實際的行情圖,無法理解。這個大家不用擔心,我會在下一篇文章中用實戰力量逐步解析派發過程,并解釋用哪些價量行為翻譯派發行為。大家看今天這個圖,不要去聯想實際的行情(别着急),應該先把這些行情背後的故事琢磨透,并把它印在腦子裡。然後當大家看實際的圖的時候,觀察是否出現了反映出以上事實的價量行為,比如出現價量行為反應出PSY,BC和ST的時候,我們就應該考慮出場,而不是受環境影響跟着搶購……派發階段的觀察重點是:BC,ST和UT/SOW。
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