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麼動物是一夫一妻制的?
交配對于自然界的物種而言非常非常重要,為了延續種群,為了傳遞基因,動物總是盡可能地生育并養活自己的後代。但是,為了生育并養活自己的後代,不同的物種采取了不同的交配方式。
有些動物采用開放式交配,平時不生活在一起,隻有在交配時期才憑借氣味或者聲音,在一起完成交配。
還有些動物保持着一夫多妻制,比如:獅群,理論上所有的母獅都歸等級最高的公獅。
但仍有一些動物采取一夫一妻制度,這些采取一夫一妻制的動物,并不是道德标準有多高尚,而是,保持一夫一妻制是有利于他們繁衍後代的生存策略。
一夫多妻制交配策略
動物界的很多特征,都和繁衍有關。如果你觀察動物界的一夫多妻制的動物們,你會發現公、母之間的體型相差很大,比如公獅相對于母獅來說,體型較大。
還有螃蟹,公蟹和母蟹之間差異也很大。
而一夫一妻制度的動物,則公母之間體型相差不大,比如:企鵝,從外表看很難看出公企鵝和母企鵝的區别。
那種同一物種間,公母體型差異較大的,生物學家把他們歸為“性二型”,意思是說:在雌雄異體的有性生物中,反映身體結構和功能特征的某些變量在兩性之間常常出現固有的和明顯的差别,使得人們能夠以此為根據判斷一個個體的性别現象。
大多數一夫多妻制的動物,就是明顯的性二型,比如:雄孔雀會開屏,而雌孔雀則樸實無華。
性二型的演化,和生殖競争有關,在一夫多妻制的物種中,雄性物種大多數情況下不需要擔負養育後代的責任,因此他們的生殖策略是廣撒網,也就是盡可能地與較多的雌性繁育後代。
而雌性的一方在生育上不僅需要懷孕,還擔負着養育後代的責任,因此雌性一方會更謹慎選擇雄性一方。比如:雌孔雀之所以會選擇羽毛華麗的雄孔雀,是因為羽毛華麗意味着寄生蟲較少,身體更健康。在這種生殖策略下,雌性會選擇身體更健康,體型更有競争力的雄性一起繁育後代。
在這種交配策略下,久而久之自然界就把那些體型不具有競争力的基因淘汰了,于是雄性朝着更有利于交配的方向發展,也就導緻雄性和雌性的體型差異越來越大。
一夫一妻制動物交配策略
和一夫多妻制的交配策略不同,一般一夫一妻制的動物在養育後代時,會選擇共同養育後代,比如:企鵝,在孵化幼崽時,公企鵝和母企鵝會輪流捕食,輪流撫育後代。而且在交配時,因為有固定的伴侶,所以不存在競争關系,因此一夫一妻制的動物,在身體體型上差異不大。
其實人類男女的體型雖然有差異,但差異不大,因此人類曆史上也是一夫一妻制的動物,或者說是溫和的一夫多妻制,因為地位和金錢也是一種吸引力。
一夫一妻制的動物們
元好問的《摸魚兒,雁丘詞》:“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就是為了紀念殉情而死的大雁。大雁是一種特别長情的物種,即使一隻死去,另外一隻也絕不另覓配偶。
其實除了大雁,還有很多動物保持着終身一夫一妻制,比如:企鵝,天鵝,倉鸮,信天翁和狼等。
狼和大雁不同的是,狼雖然保持一夫一妻制,但當狼喪偶後,也會尋找新的配偶,這一點和人類很像。
企鵝雖然是一夫一妻制,但每年都會換對象。也有第二年不換對象的,但隻有15%的幾率,能保持3年不換對象的,隻有5%。
還有我們常說:“隻羨鴛鴦不羨仙。”,但其實鴛鴦也是臨時性一夫一妻制,隻在交配期形影不離,交配期一過就分道揚镳,而且鴛鴦在交配期間還會出軌,所以以後不要再用鴛鴦來形容愛情了。
其實無論是一夫多妻制,還是一夫一妻制,本質上是為了保證後代的成活率,以及盡可能多的延續種群數量,并沒有道德上優劣之分。要知道,“道德”其實常常是人類用來約束自己的,這是有了人類文明之後的産物,而且不同的時代,道德觀也不同。
不過由于人類崇尚“一生一世一雙人”,因此為一夫一妻制的動物們賦予了忠貞的含義。不過講真,人類自身都無法完全保證不出軌,不分手,因此就不要嚴苛要求動物們去做道德模範了。
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