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00多人争41個職位!基層事業編競争比創新高
近日,某市轄區事業單位公開招聘工作人員考試報名繳費工作接近尾聲,該區(含下轄鄉鎮街道)2021年共招聘41名事業單位工作人員(33個崗位),提交信息的高校畢業生為4106人,平均競争比高達100:1。因為資格審查和繳費仍在進行中,所以過審人數和繳費人數要少于報考人數。
具體來看,報考資格條件限制有些嚴格的崗位,競争比大概為幾十比一;報考資格條件限制比較寬松的崗位,競争比一般都超過了一百比一。比如代碼為和的兩個崗位,都來自于同一個街道的社會事務綜合服務中心,但代碼為的崗位,因為要求報考者是應屆本科畢業生,所以競争比為80:1;而代碼為的崗位不要求報考者是應屆畢業生,隻要是滿足專業條件的本科生即可,因此競争比達到了驚人的216:1。不管怎麼說,41個崗位的平均競争比超過100:1,還是讓許多人非常驚訝的,畢竟該市隻是中部地區一個很普通的四線城市,且招考的事業單位為區屬機構或鄉鎮街道管理的機構,是最基層的事業單位。據該區相關人員介紹,今年的事業單位招考競争比創下了新高,比去年競争更為激烈。
基層事業單位招考,競争比創新高,大學生為何如此迷戀體制内?我們從求職過程、工資待遇等幾個方面進行一下簡單的分析。求職過程:進入體制内單位,基本都要參加統招統考。各地組織的事業單位招考會設定一個報名标準,像什麼專業、什麼年齡、什麼層級的學曆等,報考者隻要符合條件就可以報名,審核通過後繳納一百元左右的筆試費用就能參加筆試,整個過程公正透明,不會因為你不是名校畢業生就不給筆試或面試的機會。與企業招聘相比,參加事業單位考試,既避免了“文憑歧視”,又節省了很多時間和資金成本。
工資待遇:事業單位的工資待遇一般處于當地中上等水平,雖然收入不多,但整體工作壓力不大,社會地位又比較高,特别是在三四線城市,成為捧着“鐵飯碗”的事業單位在編工作人員是一件非常值得驕傲的事情。當然,對大多數高校畢業生來說,在中小學城市找工作,除了去機關事業單位上班,他們真的很難找到更好的工作崗位。社會保障:機關單位裡的公務員和事業單位的在編人員,工資和福利都受政府财政保障,不必擔心失業,也不必擔心退休後的生活。如果不想追求級别的晉升,可以不用在乎領導的感受,也不用花心思在維系人際關系上,有點空閑時間完全可以用來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總之,編制是“穩定”的身份符号,有編制的工作就是很穩定的工作。另外,事業單位在編人員還可能會享受到一些看不到的隐性福利,比如教育、醫療等,隻是這些隐性福利與他們所在單位的性質有很大關系。不過我們也能看到一些不喜歡體制内工作的大學畢業生,他們因為父母的逼迫,而不得不參加編制考試。他們的父母認為有編制的工作才叫正式工作,其他所有沒有編制的工作都隻能叫臨時性工作;父母鼓勵他們參加公務員考試、事業單位考試等各種類型的編制考試,如果他們不願意,父母就會用各種威逼利誘的方式強迫他們參加考試。
老一輩人有老一輩人的想法,年輕人有年輕人的看法,我們不能給出誰對誰錯的結論,但基層事業單位招考競争日益激烈,已經是一個不可逆轉的趨勢,無論是自願,還是不自願,大學畢業生們都在嘗試着通過這種方式謀得一份體制内工作。他們給出的理由并不複雜,有的是“父命難違”;有的就是因為就業壓力大,在現有的就業環境下,不僅求職的過程很痛苦,即便進入了一個私人單位,也沒有多少出頭的機會,大多數人會在個體價值被老闆壓榨完之後被一腳踢開。所以,許多人考編隻是為了自己能有尊嚴地活下去,他們不想再被社會嚴酷的職場“拷打”。不過,大學生迷戀體制内工作,對社會發展似乎不是一件好事,但造成這種局面,真的不能怪大學畢業生。
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