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顆車厘子裡的開放故事
編者按
近日,本報組織川渝兩地高校優秀學子走進沙坪壩區。在“赴青春之城,話川渝發展”的主題下,同學們先後走訪重慶國際物流樞紐園、沙坪壩區城市運行和治理中心、磁器口“古鎮十二巷”,在觀察中思考,在調研中創作,深入感受重慶在對外開放、城市“智治”以及唱好“雙城記”等方面的探索和實踐。本報特摘編部分佳作,集作專版。
鐵道上,中歐班列搭載着重慶貨物駛向遠方;港口内,巨大的貨輪在起重機協助下裝卸着來自世界各地的集裝箱……重慶,這座鑲嵌在西南内陸的城市,正以驚人的速度蛻變,帶頭開放、帶動開放,成為西部連接世界的橋梁。這一切,從一顆顆小小的車厘子中便能窺見一二。
你看,一顆顆車厘子,從智利當地果園直采,通過海陸聯運,實現冷鍊原箱從智利港口到中國内地的無縫銜接,價格也便宜了10%~15%。運抵重慶鐵路口岸後,這些車厘子将“兵分兩路”:一撥就地分撥至市内水果市場,另一撥則轉入電商倉庫。“跨國旅行”的車厘子,豐富了重慶人的餐桌,也折射出重慶通道建設的成效。
事實上,不僅是車厘子,随着西部陸海新通道冷鍊專列開通,原粒帶殼榴蓮、火龍果、山竹、菠蘿蜜、皇帝蕉等海外水果也不斷進入重慶市場。水果漂洋過海的故事,是重慶擴大開放的生動注腳。
不沿邊不沿海,重慶的開放之路,步步艱難,卻也步步堅定。位于西南一隅的重慶,憑借自己的勤勞和智慧,打破了傳統意義上内陸腹地的局限性。不再依賴于單一的傳統陸路、水路運輸,重慶選擇構建多式聯運體系,将航空、鐵路、公路運輸有效結合,打造東西南北四向開放通道,充分聯動“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正奮力将自身打造為内陸開放綜合樞紐。特别是随着中歐班列(渝新歐)、西部陸海新通道、長江黃金水道等國際物流大通道拓展,重慶已經成為連接陸海、貫通歐亞的重要橋梁。
擁抱開放的重慶,也受惠于開放利好。“通道帶物流、物流帶經貿、經貿帶産業”,開放的“蝴蝶效應”正在顯現——高速公路、鐵路、航空和水運網絡的持續完善,使得往來重慶的物流成本大大降低,吸引了衆多國内外企業前來投資,也刺激和反哺了當地各行各業。通過國際物流大通道,智利的車厘子、德國的汽車進來了;重慶的檸檬、摩配類産品走出去了……重慶不僅将國外優質商品引入國内市場,也将“重慶造”産品推廣向世界,實現了雙向流通、雙向奔赴。
重慶的選擇,标志着内陸城市在全球化浪潮中的心态轉變、角色轉換。這種開放的戰略、姿态,不僅提升了重慶的經濟活力,也增強了其在世界範圍内的影響力。重慶的開放之路,是内陸城市在全球化背景下尋求發展的一種探索,是西部地區對外開放、融入全球的一個縮影。重慶用實踐證明——内陸城市同樣可以跨山越海、打破地理限制,實現與世界的緊密擁抱,走出屬于自己的開放之路。
在一顆車厘子的故事中,可以看到重慶在擴大開放中的不懈努力,更可以看到這座城市在全球化浪潮中勇立潮頭、不斷前行的決心。随着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不斷深入推進,重慶還将繼續書寫新的開放故事,向世界展示内陸開放高地的全新可能性。
(作者系四川大學學生)
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