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攝影頂級器材配置及點評——Leica篇
從leica M起步,雙反适中,如能克服使用上的困難,ALPA最好,片幅夠大,色彩純正,成像結實,但弱光下難于使用。
(一)關于徕卡M。
徕卡的重要性,沒必要多說,網上能搜到一大批。我要強調的是,在弱光下徕卡的效果确實無可比拟。我曾為了買另外的器材而賣出徕卡一機三頭,後手頭稍松,重新逐步購回,一去一回,更深地體會到了徕卡的無可替代性。徕卡機身,如此精緻、耐用及優美;徕卡鏡頭,每一焦距的每一版本都有一堆故事,令人回味無窮。可以說,沒有其他器材在可玩性上能與徕卡相比,同時,徕卡也是最适合拍攝人文的器材之一。拍人文照片需要隐蔽,徕卡小巧,低調,快門聲音極輕,不容易引起拍攝對象的注意,如果裝上廣角頭,一邊與之交談,一邊放在腰間盲拍,會記錄下非常精彩的瞬間。
徕卡有多神,并不需要人去證明的,在它擅長的領域,無人能敵。徕卡最牛的地方,是弱光下近距離時的效果,準确說,F4以上大光圈,并在4米以内。強光時,徕卡仍然明顯勝出,但與其它135鏡頭的差距在縮小。
徕卡的快門時滞極短,舉起相機後,隻要能看到,就能拍到,那怕是飛得極快的蜜蜂。如果用單反,就來不及了,隻能連拍、瞎拍後再挑選了。
但徕卡也非萬能,比如拍風光,效果确實不夠好,盡管就135的片幅來說,已經是最高質量了。但這并不是它的錯,所有135鏡頭拍風光都不夠好,風光是大幅及寬幅機的天下,連120機都隻是一種妥協的做法,馬7、賓67、康645、哈蘇、祿來等,拍風光的效果隻能說還過得去。中幅用家可能對我這段話很有意見,但沒法子,事實如此。
1、徕卡機身的選擇。
這裡有三個問題,第一,選擇哪個型号,第二,需要幾台機身,第三,需要什麼倍率。
1)選擇哪個型号?M3、M6、M7還是MP?
選擇徕卡機身自然要講究做工,曆史上做工最好的是M3,同時也是最美觀的(最難看的是M5,一看就不象是徕卡,倒象是不成功的模仿品),50年前的M3目前仍可使用,在二手中仍可買到。不過我倒不建議選擇M3,原因有二,其一,M3沒有35、28毫米框線,對于使用廣角鏡頭不便(帶眼睛的鏡頭既不美觀,在包裡又不好放),其二,M3沒有測光,需另購測光表,畢竟不太方便。如果對測光估計得非常準确并喜歡使用标頭或90頭,那麼M3是很好的選擇。
M6也不建議選用。M6在質量上還不夠盡善盡美,将之與M3或MP比較,會發現做工仍有不足,漆面較差,前臉的紅标及商标太顯眼,光秃秃的機頂也顯簡陋,過片扳手塑料感強,取景器不夠明亮,斜向的倒片輪談不上美觀,特别是大盤(速度盤)的M6,明顯不夠斯文。目前也隻有二手的了。
M7也不建議選用。M7應該是一個對市場妥協的産品,它主要面對那些已經習慣自動曝光相機的用戶。自動曝光雖然方便,但要考慮曝光補償,反而令使用者要多考慮一件事,而且不如自己判斷曝光來得可靠。M7無電時隻有60及125兩檔快門可用,在弱光下就沒法用了。與M6一樣,M7的前臉、機頂、倒片輪及過片扳手不美觀、不經典。不過,M7取景器較M6明亮。徕卡機身還是選擇純機械的MP為好。
MP是不二之選。MP與M3接近的外型,是對M3的深度回歸。MP處處體現出經典及完美做工,取景器明亮,前臉無商标及标記,機頂有漂亮的手寫體刻字,全金屬的過片扳手很秀美,取景器異常明亮。拿在手裡,很難相信量産的機器能有這樣的做工,使用與把玩俱佳。
2)需要幾台機身?白的還是黑的?
如不用75、90頭,那麼一台機身就夠了,如果又喜歡廣角(28或35),又喜歡長頭,那可能兩台機身方便些。隻是兩台機身挂在身上很招搖,對拍人文照片不利。
機身顔色許多人喜歡黑的,認為黑機身顯得低調、專業,有些人還特喜歡黑機身使用後露銅的效果。我個人喜歡白機身,黑機身給人專業相機的感覺,反而不低調,相反,白機身更象個玩意,黑白相間的顔色并不刺眼,還很耐磨,黑白鏡頭裝在白機身都很美觀。有些老頭如“八枚玉”似乎隻有白色,裝在黑機身上會很怪,不好看。
3)需要什麼倍率?
如果隻買一台機身,0.72倍率最好用,兼顧了35及50頭,但28頭用起來不太舒服,特喜歡28頭的人隻能選0.58了,不過50頭用起來又不舒服了。
買兩台機身,那就0.58+0.85,長短鏡頭都好用。
買三台機身,那就0.58+0.72+0.85,但是否有必要?不如多買鏡頭好用些。
2、徕卡鏡頭的選擇。
任何一隻徕卡M系列鏡頭,幾乎沒有其他品牌能超過它。本來一機一頭就夠用的,但徕卡毒人的地方,在于每一隻鏡頭(包括同一焦距鏡頭的不同版本)都各有潤味,令人不試不快。沒用心去用過的人是體會不到的。
徕卡鏡頭不可能隻買一個就收住手的,雖拍攝時一機一頭即可,但不摸透徕卡最著名的幾個頭,沒有“多頭”的經驗,又怎能用好一機一頭?
1)買新頭還是老頭?
徕卡90年代以後設計的鏡頭大量采用ASPH結構,清晰度、色度、銳度比老頭進一步提高,光學指标大為提高,所拍出的照片如青春美少女般明亮動人,但很難說就是好的結果。“新鮮”的徕卡迷一般會買全新的ASPH鏡頭,我當時也一樣,買的第一個鏡頭是M35/1.4asph,它輕易地擊敗了我當時手中的佳能L頭,令我興奮不已。後來又買了M75/1.4,一隻不新不老的頭(1980設計),遠沒有35/1.4A銳利及鮮豔,但其層次無比豐富,色彩很雅,總之很耐看。還與影友的90/2AA(最鮮豔銳利的頭)比較,就更喜歡老一點的鏡頭了,從此對新頭不感興趣。
如果說“新頭”是青春美少女令人興奮,那麼“老頭”則是高雅麗人令人迷戀,耐人尋味,久看不厭。
2)先買一頭的選擇:建議35/2(“八枚玉”或“七枚玉”)。
先買一頭不得不考慮人文題材的通用性,雖然任一焦距都可用來拍人文,但最通用的無疑是35毫米。但問題又來了,35毫米有近10個版本,各版本都能獲得極高的質量,而風格又各異,該選哪個?F1.4還是F2.0?又該買哪一代的?
F1.4還是F2.0?這得看是否常用到F1.4光圈,手持徕卡相機在四分之一秒以上都可獲得清晰的片子,因此,1.4光圈基本隻在晚上燈光環境下才能大顯身手,除非你特别迷戀F1.4的散景。35/2有更小巧的體積,也就更方便攜帶也更低調。我推薦35/2的鏡頭。
該買哪一代的?M35/1.4就在二手中找非ASPH的,體積小巧,價格也合适。M35/2版本較複雜,其中第一代“八枚玉”無疑是拍黑白的最佳選擇,這是一顆層次非常豐富、立體感非常強的M型鏡頭,是徕卡全盛時期的傾力之作,被稱之為“黑白王”,拍彩色也不錯,風格淡雅,喜歡與否看各人口味,分眼睛版和無眼睛版,分别适合M3及其他M型機身,拍攝效果基本相同,無眼睛版數量較少,價格較貴。如隻拍彩色,那麼Pre-Asph版(“七枚玉”)是最佳選擇,被稱之為“散景王”,因年份較近,成色好的容易找。
3)第二個鏡頭該買哪個?建議M50/1.0
在日間包括早晨及傍晚,35/2都夠用了,但晚上弱光下怎辦,總不能用閃光燈破壞現場氣氛吧,這時,你會需要F1.0的鏡頭,目前隻有一顆M50/1.0。這頭最有個性,其分辨力并不高,但弱光下的層次特别豐富,散景也是夢幻般迷人。用好它需要一個過程,一旦掌握了它的脾性,它就會完全聽命于你,絕不會令你失望。
“八枚玉”或“七枚玉”還可以用其它鏡頭替代,而50/1是一隻無法用其它鏡頭替代的鏡頭,一定要掌握它。
35頭與50頭視角感覺差得挺遠,相互不重複,各有用途。而28與35的視角很接近,選擇一個即可。
4)第三個鏡頭該買哪個?建議SA21/3.4
已有35、50兩頭之後,第三個鏡頭肯定要選擇廣角,從焦距上來說,21或24都很好用,不習慣超廣角的選擇28也行(隻是與35太接近了,最後保留一個即可)。實際選擇起來有些困難。徕卡在35及50這兩個焦距名鏡輩出,28、90焦段也很出色,但超廣角非其傳統優勢,早期不得不委托施耐德代工21/4、21/3.4鏡頭及委托蔡絲代工15/8鏡頭。
建議選擇施耐德代工的Super 21/3.4,成像稱雄21MM,而且小巧。這個頭後組太長,裝在機身上太靠近焦平面,無法準确測光,使用中稍不方便。這頭已停産二十多年,需要在二手中耐心尋找。
不習慣超廣角的建議選擇M28/2.8,徕味很濃,層次、反差及清晰度都非常好,雖光圈稍小,但視角合适,配合M50/1幾乎可通殺所有人文題材。
如果喜歡極廣角的,有一個好選擇,那就是菜絲新出品的德産ZM15/2.8,做工異常精良,調焦環、光圈環手感特好,配套的取景器明亮得令人吃驚(隻是稍有點偏藍調)。這頭雖是菜絲出品,成像卻十足的徕卡風格,其110度的視角可拍出令人過目難忘的照片。隻是這個頭太大太重了,與50/1差不多的體積和重量。
目前在産的21/2.8asph、24/2.8asph、28/2asph是非球面設計,過于銳利和生硬,都不建議考慮。
5)第四個鏡頭該買哪個?M75/1.4或M90/2(大頭九)
作為構建一個完整的M系統,第四個頭應該選擇中焦了,中焦在人文攝影中使用得很少,主要是用于肖像,如果不攜帶645系統出門,那麼,M系的中焦還是帶上為好。
目前在産的M90/2AA、M75/2A鏡頭從最大光圈到最小光圈都銳利鮮豔無比,并不适合肖像攝影,用來拍男人都還顯得生硬,不建議采用。
推薦M75/1.4。如果覺得與M50/1太接近,那就M90/2(大頭九),散景稍沒那麼美,取景框更小些不太方便使用,而90焦距用于人像卻更合适。M135在旁軸上太長了,對焦取景都困難,不建議采用。
M75/1.4成像柔美,随光圈縮小而漸銳利,整體畫風及焦外迷人,拍肖像、花卉俱佳,立體感十足,能分辨膚色及花瓣中同一顔色的微妙過渡。大光圈時的暗角很漂亮,明顯而柔和、過度自然,暗角裡還包含着豐富的層次。
佳能用戶很關心EF85/1.2L與M75/1.4的區别,這兩頭都是人像頭,順便在這裡談談。
①從成像質量來說,兩頭各有特色。EF85/1.2L銳利,感覺很清晰(或過于清晰,臉上缺陷太明顯,需事後磨皮才行),M75/1.4的立體感及層次非常豐富,整個畫面顯得很柔美(一般不用磨皮),四周柔和的暗角突出了主體,并增強了現場的氣氛(插一句,我不喜歡完全沒有暗角的照片,那種照片的邊緣顯得很突兀)。M75/1.4雖沒EF85/1.2L的銳利,但也有足夠多的細節及清晰度,M75/1.4的清晰度是靠豐富的層次來表達的,不是通過邊緣的強反差來體現的。另外,M75/1.4的暗部比EF85/1.2L豐富。
②大光圈及焦外表現。EF85/1.2L的最大光圈成像偏軟,我一般收到F2來用,M75/1.4的1.4已經很好了,完全可放心使用。焦外表現兩頭雖味道不同,但都很精彩。
③從用途上來說,M75/1.4比EF85/1.2L多了一個用途,那就是拍花卉等小品,拍出來的比EF85/1.2L的好看多了,說明M75/1.4的近拍能力比EF85/1.2L強。
④手感。手感無疑是M75/1.4比EF85/1.2L好,M75/1.4調焦阻尼适中,不松不緊,如絲綢般柔順,EF85/1.2L的自動對焦速度太慢了,操作起來比徕卡手動對焦要慢,弱光很容易拉風箱,特别是85頭的手動對焦環,不是機械的,是電子驅動的,很松曠,不容易定位。
⑤可靠性。M75/1.4是純機械的,自然更可靠,用50年以上是沒問題的。至于重量、體積等方面差異,就不用說了,明擺在那裡。
⑥EF85/1.2L也算是非常好的頭,在焦距上比M75更适合人像一些,如果有佳能機身,這頭值得擁有。
6)直接一步到位該如何選擇?
在買進徕卡頭方面,我并不推薦直接一步到位。那些一口氣買下三機十頭的人固然令人羨慕,但同時也少了許多琢磨的樂趣。徕卡頭可以分批多買幾個,使用後不喜歡的就出掉,即使全新購入二手賣出也不會虧多少錢,二手進二手出就更不可能虧了,或許還可小賺一筆。大部分影友可能不喜歡這般折騰,那麼,可考慮如下方案:
一鏡:35/2(黑白“八枚玉”,彩色“七枚玉”)
二鏡:28/2.8+50/1
三鏡:21/3.4+35/2+50/1(或75/1.4 ),也可以28/2.8+50/1+90/2
四鏡?從使用的角度來說,似乎太多了,起了要擁有四個徕卡鏡頭的念頭,那就等于走上“照單全收”之路,早晚會每個焦段都配齊,然後每個焦段的每一版本也配齊......。
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