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衣 帶水”還是“一衣帶 水”?才能真正讀懂隋文帝“一統”之志
“一衣帶水”作為漢語成語,意思是一條衣帶那樣狹窄的水,出自《南史·陳紀下》。
如今常用來形容雖有江河湖海相隔,但地域相近僅隔一衣帶寬,不足以限制交往。泛指地域相近,僅隔一條水。
以上意思已經從最初的原意擴大了,如果真正讀懂“一衣帶水”的原本出處,
就會覺得,“一衣帶水”的背後,有一種“志在天下一統”的霸氣,有一種“拯救天下蒼生”的悲憫。
一、 “一衣帶水”典故出處
“一衣帶水”最早出自《南史·陳後主本紀下》:“隋文帝仆射高颎(jiǒng)曰:‘我為百姓父母,豈可限一衣帶水不拯之乎?’”
這個故事的主人公是隋文帝楊堅與陳後主陳叔寶。還有就是文中與隋文帝對話的仆射高颎。
隋文帝與仆射高颎(jiǒng)對話的背景:南北分治,隋尚未統一中國。南北朝時期,北方的北周和南方的陳國以“長江”為界。
公元581年,楊堅代北周稱帝,建立隋朝,史稱“隋文帝”。隋文帝有統一南北之志,建“隋”之後勵精圖治,開創了“開皇之治”。
而當時長江南岸的陳朝後主陳叔寶卻十分荒淫,整日飲酒作樂不理朝政,緻使朝政敗壞,民不聊生。并且,陳後主對隋朝欲統一江南的舉動,不以為意,依恃長江天險,認為隋軍過不了長江。
隋文帝欲一統天下而滅陳,對擔任尚書左仆射的高颎說:“我為百姓父母,豈可限一衣帶水不拯之乎。”
意思是說,
隋朝與陳朝之間隻隔着一條長江,“長江之水”不過“一衣帶”寬而已,面對陳朝朝政敗壞、民不聊生的局面,我身為天下之主、百姓父母,豈能不管?理當拯救百姓蒼生于水火。
這裡“一衣帶水”的“水”,最早指的就是“長江”這條河流。
二、 “一衣帶水”的字面之意
“一衣帶水”很容易想當然第一反應斷句讀為“一衣”、“帶水”。
而單純從字面上來說,“一衣帶水”可斷句為“一衣帶”、“水”——
這裡的“一衣帶”,指一條衣帶寬;而“水”,指水域。
連在一起,“一衣帶水”就是指“一衣帶”寬之“水”域寬。
“一條衣帶寬的江河水面”将兩者阻隔分開,以此來形容兩者之間隻隔着“一條衣帶寬的水”,其距離當然近啦。
撇開“一衣帶水”最早出處,如果按照字面之義來理解,是很容易用成如今所泛指“地域相近,僅隔一條水”之義。
三、 “一衣帶水”的統一寓意
如果将“一衣帶水”典故,置于“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中國曆史背景下,置于幾百年“南北兩立”的背景下,置于一代雄主隋文帝“志在天下一統”之心的背景下,就有了沒說出來的此寓意——
那“長江”,不過隻是“一衣帶水”而已,豈可成“一統天下”的阻隔。
“一衣帶水”,對于志在統一中國的隋文帝來說——
“一衣”,天下歸于一統之版圖,“衣帶”為一衣腰帶,豈可讓“腰帶”将“一衣”分作兩半。衣帶,衣帶——“衣”必有“帶”,衣帶本是一衣整體,豈可讓“帶”将“一衣”分成兩截。
“長江”,作為統一中國疆域版圖的“腰帶”,南北本就一體,“長江”豈可如“腰帶”一般将中國統一“一衣”版圖分為二。本就是“一衣帶水”之統一地,豈可是“一帶水”所能阻隔分離?
隋文帝“一衣帶水”的語氣透着——“長江”不過隻是“一衣帶”寬之水而已,雄主自然霸氣!
就好比解放戰争期間,國民黨欲劃江而治一樣,就如毛主席所寫“宜将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一樣,百萬雄師過大江。
四、 “一衣帶水”原文記錄
隋文帝“志在天下一統”的“一衣帶水”的霸氣在《南史·陳本紀下》中記錄的原文記錄表露無遺——
《南史·陳本紀下》中原文記錄:
1、隋文帝謂仆射高颎曰:“我為百姓父母,豈可限一衣帶水不拯之乎?”
隋文帝說了此話之後,怎麼做的——
2、 命大作戰船。人請密之,隋文帝曰:“吾将顯行天誅,何密之有!使投杮于江,若彼能改,吾又何求。”
意思是——
隋文帝下令大造戰船,(這是準備渡江伐陳)。有人建議秘密行事,不要讓陳知道,
隋文帝卻說:我将替天行使誅滅南陳(顯行天誅,霸氣!),有何秘密可言,
讓人将建木戰船的碎木片投擲長江中(明着告訴你,造戰船就是替天讨伐滅你陳!行使天誅)
這裡的“杮”: 指木杮,指的是“從木頭上削下的碎木片”。
3、及納梁蕭瓛、蕭岩,隋文愈忿,以晉王廣為元帥,督八十總管緻讨。
意思是——
這裡的西梁“蕭瓛、蕭岩”造反被南陳後主接納,南陳後主是“逆天而行”,隋文帝更加惱火,以楊廣為元帥,統讨陳之事。
4、 乃送玺書,暴後主二十惡。又散寫诏書,書三十萬紙,遍喻江外。
意思是——
先是“用送蓋有玉玺大印的書簡,直接指明暴曬後主二十惡行(顯行直接,絲毫不遮遮掩掩);接着“又書寫三十萬紙诏書布告,告喻長江以外之遍地”。(布告天下陳後主之逆行)
解放戰争渡江戰役
五、 高颎獻滅陳之策
開皇七年(587年),蕭瓛、蕭岩背叛隋時,南陳後主卻接納了他們,隋文帝對此非常惱火。同年十一月,楊堅問平陳之策于将相。高颎獻策說:
“江北氣候寒冷,水田收割較晚;江南氣溫較高,水田收割較早。
估量陳國收獲季節,我們略略征集點人馬,
聲言要掩襲陳國,他們必定會屯兵防禦,這足以廢其農時。
他們屯兵,我們就解甲,如此再三,賊人以為常。
以後再集兵,他必不信,在他們猶豫的時候,
我們就過江,登陸而戰,士氣倍增。
另外,江南地濕,房屋多為茅草竹子,
所有的積蓄,都沒貯藏到地窖裡。
我們可以偷偷派人去,就風放火,等他修好後,再去放火。
不過幾年,自可使陳國财力俱盡。”
隋文帝采取了高颎的計策,經過七年的準備,在公元588年冬下令伐陳。
隋文帝派晉王楊廣為元帥,率領五十萬大軍渡江南下,并很快就攻下陳朝的都城建康,俘獲陳後主,隋滅南陳統一中國。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漢字是一種思維方式,本質是漢字應用,漢字是語文的基礎;
語文的本質是閱讀、理解、表達、思維訓練及傳承文化思想。
語文學習的本質:閱讀理解讀得懂,口語寫作能表達。
閱讀理解的關鍵是對字詞的理解,寫作表達的關鍵是對字詞的應用
全語文通識素養,就是這樣一套将中華文化、人文思想及自然百科能全息化、無縫鍊接化,超越學科的完整認知體系。
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