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記叙文閱讀常見考點及答題技巧
二、常見題型及答題技巧
(一)内容概括,整體把握。
題型1: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文章叙述了一件什麼事。
題型2:請簡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答題技巧:
(1)必須包含兩個要素:人物+事情;
(2)其他要素如:時間(季節、年代)、地點、環境如果有特定意義,也應概括在内。回答清楚(什麼時間、什麼地點)什麼人做什麼事
格式:(時間+地點)+人+事。
(二)題目理解,把握中心。
●标題的含義和作用:(1)把握象征意義;(2)語帶雙關;(3)作者感情的出發點;(4)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5)文章線索;(6)文眼;揭示文章中心;(7)吸引讀者、新穎;(8)題目中運用修辭的,要還原它的本義後再分析作用。
題型1:結合全文,說說題目“XX”的作用。
題型2:題目“XX”的含義是什麼?
題型3:文章以“XX”為題,有哪些好處?
答題技巧:
1、題目的含義:要從表層義和深層義兩方面來談。深層義:(1)把握象征意義;(2)語帶雙關。
2、題目的作用(好處):①點明了故事發生的地點;②交代了故事發生的環境;③交代了描寫對象;④設置懸念,引起讀者閱讀興趣;⑤點明線索;⑥揭示文章主旨。
注意:題目中運用修辭的,要還原它的本義後再分析作用。
(三)閱讀語段,體會作用。
題型1:第一段在文中起什麼作用?
題型2:第14段中畫橫線的句子在文章結構上有什麼作用?
題型3:文章第三自然段引用《XX》中的詩文,在文中有何作用?
答題技巧:
1、段落的作用:一般從内容和結構兩方面入手。
A、重要段落的作用
①開頭段:統攝全篇、提綱挈領、領起下文、引出懸念、開門見山、渲染氣氛、為後文做鋪墊,埋下伏筆。
②過渡段:承上啟下。
③結尾段:總結全文,呼應前文或題目,深化(升華)主題,卒章顯志,言有意而意無窮,畫龍點睛,與首段相照應。
④其他語段:補充說明,呼應上文,形成對比。
B、景物或環境描寫語段的作用
①交代了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渲染了……氣氛。
②表現(或烘托)人物的……的心情、……性格。
③為下文埋下伏筆或作鋪墊。
④推動了情節的發展。
⑤使讀者有身臨其境之感,增強文章的感染力。
2、句子的作用,也要從内容和結構兩方面考慮
①中心句或點睛句:點明中心,揭示主旨,畫龍點睛;句子含意深刻,耐人尋味,讀後能給人以啟迪。
②情感句:直抒胸臆,抒發強烈的内在情感。
③引用句或文學性強的語句:營造文化氛圍,行文章法思路開闊,再結合文章語境作具體分析。
(四)詞句賞析,理解含意。
●關鍵句子主要包括五個方面:①點明題旨的句子;②描寫、議論、抒情的句子;③總結全文的句子;④起承轉合的句子(如相互照應的句子和起承上啟下作用的過渡句);⑤運用各種修辭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誇張、排比、對偶、反複、反語、設問、反問,特别是引用的句子)。
●關鍵句在文章中的作用:應從結構、内容、主題上分析,而“含義”:一般側重從内容、主題方面分析,也就是說,作用的内涵大于含義的内涵。
●理解關鍵句子主要是指能體味句子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裡行間流露出的喜怒哀樂、褒貶态度及思想傾向等。同時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點。
●記叙文語段中分析一句話:要緊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氣氛、表達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點等。
●評價、賞析一句話:應從兩個方面入手,先評寫作特色、語言特色,如用了什麼修辭手法、表現手法,語言或生動或優美或講求對稱或準确嚴密……再評思想内涵,即闡明這一句表達了什麼觀點,給你什麼感受、啟迪、教育……
●鑒賞句子:
從修辭的角度,看用了什麼修辭方法,有何表達效果。
從煉詞的角度,簡潔生動、富有概括力。
從句式特點,是否使用了特殊句式,如設問、反問、祈使句、感歎句。
從蘊含的深層含義,是否運用雙關義、引申義、比喻義。
●附:常見的幾種修辭手法及其作用
(1)比喻:生動形象,化抽象為具體,使人易于理解。
(2)拟人:賦予物質以人的性格、思惟、感情和動作,使物人格化,使之更形象。
(3)排比:條理清晰,節奏鮮明,增強語勢,長于抒情,使語言更有表現力,更有氣勢。
(4)反問:态度鮮明,加強語氣,強烈抒情。
(5)對比:形成強烈反差,加強讀者的印象,凸起文章的中心。
題型1:第X段劃線句使用了什麼修辭?在表達上有什麼好處?
答題技巧:
這句話運用了……修辭(寫作)手法,生動形象地描寫(繪)出了……的情景(或畫面),抒發了(表現了)……的情感(性格)。
注意:
(1)如果是比喻的修辭手法,這兒把……比作……。生動形象地描寫(繪)出了……的情景(或畫面),抒發了(表現了)……的情感(性格)。
(2)如果是拟人的修辭手法,賦予XX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動作,生動形象地描寫(繪)出了……的情景(或畫面),抒發了(表現了)……的情感(性格)。
題型2:體會第X段加點詞語的含義(在表達上的好處(作用、效果))。
答題技巧:
解釋加點詞語的原意+加點詞語的在這兒的意思(這個詞語描寫(繪)出了……的情景(或畫面)+抒發了(表現了/表達了)……的情感(性格)。
題型3:從文中畫波浪線的a、b兩個比喻句中任選一句,分析其表達效果。
答題技巧:
(1)a(b)句:這句話運用了……修辭(寫作)手法,描寫(繪)出了……的情景(或畫面),抒發了(表現了)……的情感(性格)。
(2)a(b)句:這句話是動作(肖像、神态、心理、語言)描寫,運用了“XX、XX、XX”等動詞,描寫出了XX人的……,表現了……的品質(心理、性格),表達了……的情感。
(3)a(b)句:這句話是環境描寫,描寫(繪)出了……的情景(或畫面),抒發了(表現了)……的情感(性格)。
附:記叙文中的描寫:分為人物描寫和環境描寫。
(1)人物描寫又細分為:(A)肖像描寫(外貌描寫)(B)神态描寫(C)動作(行動)描寫(D)語言(對話)描寫(E)心理描寫
另外,人物描寫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又可以分為:正面(直接)描寫、側面(間接)描寫、概括介紹和形象描繪、細節描寫。
人物描寫作用:塑造人物性格;推動情節成長;揭示文章主題。
(2)環境描寫又可以分為:自然環境描寫和社會環境描寫。
自然環境描寫(景物描寫)句的首要作用:
A、交代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揭示作品的配景;B、推動情節成長;C、渲染---氣氛;D、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表情、感情);E、凸起、深化----主題。(注意:不能堆砌描寫的作用)
社會環境描寫的首要作用:
A、交代作品的時代背景。B、在回答時必須結合其時當地的時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環境描寫的相關語句揭示了什麼樣的社會現實。
(五)感受人物,分析形象。
題型1:文中的XX人是個怎樣的人?請結合具體事例簡要分析。
題型2:文中的XX人是一個怎樣的形象?請結合具體事例簡要分析。
題型3:文中那個XX人的形象耐人尋味,請結合全文探究他(她)是個怎樣的人。
答題技巧:
1、通過分析典型事例來理解人物形象。
2、通過肖像、神态、動作、語言、心理和其他細節等方面的描寫分析人物形象。
①成功的肖像描寫不僅能夠使人物凸現在讀者面前,而且可以表現人物的身份、地位、經曆、遭遇,從而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②動作描寫和語言描寫具體表現人物的精神面貌,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③心理描寫用來揭示人物在特定環境中的内心活動。
④細節描寫是指對人物、環境等方面所做的具體而細緻的描寫,其特征是細微之處見精神。
(六)表現手法(寫作方法)及作用
表現手法(寫作方法)有:對比、烘托、欲揚先抑、巧設牽挂、以小見大、卒章顯志、托物言志(即象征)、寓事于理、情景交融、夾叙夾議……
答題技巧:
本文采用“XX”的手法,筆者通過“……(文章相關内部實質意義)”使文章寫得“……”
附:表現手法(寫作方法)及作用
1、對比手法:通過比較,突出事物的特點,更好地表達文章的主題(要具體分析)。
2、襯托手法(側面烘托手法):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襯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點、性格、思想、感情等。
3、欲揚先抑:先貶抑再大力頌揚所描寫的對象,使上下文形成對比,突出所描寫的對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
4、前後照應(首尾呼應):使情節完整,結構嚴謹,中心突出。
(七)寫啟示感悟發揮題。
題型:
(1)要求根據選文材料談看法、感觸感染和啟示;
(2)結合實際闡述對選文内部實質意義的理解;
(3)對文中的人物進行評說;
(4)根據生活經驗,判斷好壞,對選文材料談自己創見;
(5)接合實際,對文中提及的現象提出合理化提議和設想;
(6)調動知識的堆集,考查選文材料由内向外的延伸和課本外與内的接合(如理解選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作品中的文學典型、著名的句子等);
(7)發揮聯想、想象補寫有關内部實質意義;如:根據語境,補寫心理活動:
答題技巧:
1.必須用第一人稱;2. 心理活動必須結合具體的語境來描寫。
(8)對文中的藝術手法或美點進行賞析。
答題技巧點撥:
這一類型的題目它都會要求考生“談談你的看法”,“你認為……”隻要切合文題要求,所談内部實質意義言之成理即可得分。答這類題時要用第一人稱;采用1+2或1+3的形式。即:先用一句話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體會,再用兩三句話談談理由,可以擺事實、也可以講道理,如題目有相關要求,還要注意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曆。
(1)抒發時最好要有标志性語言。在答題時可以用“我認為……。比如……”等标志性語言。先用“我認為……。”言簡意赅地表白自己的觀點。
(2)再用“比如”、“例如”之類的詞語,運用舉例論證或道理論證來支撐自己的觀點。這樣不僅給閱卷老師留下觀點鮮明之感,而且給人以條理清楚,論證有力的良好印象。
(3)抒發内部實質意義要緊跟時代步伐,貼近生活實際。
(4)要有正确的人生觀、價值觀。
(5)語言要通順,抒發要流暢。
(八)找主旨句:找首段或尾段的議論、抒情句,還有标題。
(九))找文眼:标題是“文眼”,統帥全文(新聞);有時交代首要人物、故事情節,有時交代首要事、物(“物”象征意義);有時還是“線索”。
(十)記叙的線索及作用
線索:(1)主要人物(2)主要事物 ⑶主要事件(4)時間(5)地點(6)人物的情感
作用:是貫串全文的脈絡,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機地連在一路,使文章條理清楚、層次清晰。
答題技巧:
如:文章以“……”線索,中間串寫了“……”、“……”幾件事,構成一種“冰糖葫蘆”的“串”式結構,選材典型,脈絡清晰,主旨鮮明。
(十一)記叙的順序及作用
(1)順叙(按事情成長順序)作用:叙事善始善終,條理清晰,讀起來脈絡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寫結果,再交待前邊發生的事。)
作用:造成牽挂、吸引讀者,避免叙述的平闆單調,增強文章的活潑性。
(3)插叙(叙事時中斷線索,插進去相幹的另外一件事。)
作用:對情節起增補、襯托作用,豐富形象,凸起中心。
(十二)記叙文的人稱
(1)第一人稱:以“我”的口吻或者角度記叙。确定是筆者本人。
作用:便于直抒胸臆,讀來有親和力和真實感。
(2)第三人稱:以第三的地位叙述文章中的人物、事件、場景等。
作用:不受時空限制,可以從多方面叙述。
(3)注意:有的文章中運用了第二人稱代詞,一般可能是出現在用第一人稱或第三人稱的叙述裡,實際上仍是站在第一人稱或是第三人稱的角度寫的。
作用:運用第二人稱,可以增強文章的抒情性和親和力,便于感情的交流。
(十三)記叙文中的議論
記叙文的議論有三種方式:先叙後議、先議後叙、夾叙夾議。
作用:
開頭的議論:統領全文;
中間的議論:可起到承上啟下;引發讀者思考;
結尾的議論:點明人物或事件的意義;凸起中心;升華主題;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十四)記叙文中的抒情
作用:抒發作者真摯的情感,引發讀者的感情共鳴,使文章具有強大的感染力。
(十五)文段(各種文體)中指代詞指代對象的判斷:
(1)常考的指代詞有:這、那、這些個、那些、其他、以上、雲雲、此……;
(2)通常為往前找;前一句或前一段
(3)注意:找到後,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代詞所在句中讀一讀,看是不是适合。
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