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風流才子李白到底有多少“基友”
哥們李白的朋友遍天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一說生于中亞西域的碎葉城(今吉爾吉斯首都比什凱克以東托克馬克附近),4歲遷居綿州昌隆青蓮鄉(今四川江油);一說生于四川江油。唐朝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尊稱為“詩仙”、“詩俠”,與杜甫并稱為“李杜”。曾在宮廷短時間任翰林院供奉。其詩大多為描寫山水和抒發内心情感,風格豪邁奔放、清新飄逸,想象豐富奇特,意境明麗開闊,語言優美自然。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将進酒》、《梁父吟》、《早發白帝城》等。并擅書法、劍術。
金龜換美酒
公元742年,大詩人李白到各地漫遊以後,來到京城長安(今西安)。盡管李白的詩寫得好,名氣大,但因性格耿介,故長安雖大,竟沒有一個舊友,他隻好孤身一人住在小客店裡。
一天,李白去一座著名的道觀紫極宮遊覽,偶爾碰見了著名詩人、書法家賀知章(659—744)。賀知章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會稽永興(今浙江杭州蕭山)人,代表作七絕《詠柳》、《回鄉偶書》等。他于公元695年中進士,任過國子四門博士、太常博士、太常少卿、禮部侍郎、集賢院學士、秘書監等官職。時任太子賓客,是個三品大員。
賀知章雖然與李白素昧平生,但早就讀過他的詩,極為景慕,這次兩人邂逅相逢,一見如故,便親切地交談起來。
李白儀表堂堂,文武雙全,很得賀知章賞識。他向李白索讀新作。當李白讀完《蜀道難》,他驚訝地對對方說:“聽說,天上的文曲星貶谪到人世間來了。看來,這谪仙就是你呀!”
天将晚了,賀知章邀李白去喝酒,他們在酒樓剛坐下,這才想起彼此都沒有帶錢。這時,賀知章毫不猶豫地把懸在腰間的金飾龜袋解下來,作為酒資。
李白阻攔說:“這是皇家按品級給你的飾物,怎好拿來換酒喝呢?”
賀知章仰面大笑道:“這算什麼呢?我記得你的詩句,‘千金馬,五花裘,呼爾将出換美酒。……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啊!”
兩人皆能豪飲,盡歡而别,遂成忘年之交。接着,賀知章向唐玄宗推薦李白。唐玄宗也是久聞李白大名,于是就任命他為翰林學士。
後來,賀知章常與張旭(大書法家)、李白等人飲酒賦詩,切磋詩藝,時稱“醉中八仙”。
李杜三見面
公元744年夏天,李白到了東都洛陽。在這裡,他遇到正在蹭蹬不遇的杜甫(712—770,字子美,河南鞏縣人)。中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兩位詩人終于見面了。此時李白已名揚全國,人人贊譽;而杜甫風華正茂,卻困守洛城。
李白比杜甫年長11歲,但他并沒有以自己的才名在杜甫面前倨傲;而“性豪業嗜酒”、“結交皆老蒼”的杜甫,也沒有在李白面前一味低頭稱頌。兩人以平等的身份,建立了深厚的友情。在洛陽時,他們約好下次在梁宋(今開封商丘一帶)會面,訪道求仙。
同年秋,兩人如約到了梁宋。兩人在此抒懷遣興,借古評今。他們還在這裡遇到詩人高适,高适此時也還沒有祿位。然而,三人各有大志,理想相同。三人暢遊甚歡,評文論詩,縱談天下大勢,都為國家的隐患而擔憂。這時的李杜都值壯年,此次兩人在創作上的切磋,對他們今後産生了積極影響。
這年秋冬之際,李杜又一次分手,各自尋找道教的師承,去造真簏(道教的秘文)、授道簏去了。
公元745年秋,李白與杜甫在東魯第三次會見。短短一年多時間,他們兩次相約,3次會見,知交之情不斷加深。他們一道尋訪隐士高人,也偕同去齊州拜訪當時馳名天下的文章家、書法家李邕。就在這年冬天,兩人分手,李白準備重訪江東。
此後10餘年,他倆就似乎再也沒見過面了。但杜甫一直非常想念李白,曾多次寫詩回憶他們在一起交往時的美好情景。李白死後,杜甫又寫詩悼念他,并給予他極高的評價。
追蹤三千裡
“大唐文壇第一明星”李白被朝廷變相地趕出京城以後,他原來所交的那些勢利朋友馬上就換了一副臉孔——不理大詩人了。然而,有個叫魏萬的年輕人,卻成了李白的“鐵杆粉絲”,十分仰慕他的天縱詩才,且不顧世俗的濁流,非常想結識這位名滿天下的大詩人。
在李白出了長安以後,魏萬踏着詩人的遊蹤,馬不停蹄,足足追了3000裡,才在廣陵(今江蘇揚州)見到了李白。兩人見面後,一同遊賞自然風光,切磋詩歌藝術,談得很投機,成了一對知心朋友。
魏萬說:“一長複一少,相看如兄弟。”
李白說:“相逢樂無限!”
大詩人見魏萬誠摯忠厚、年輕有為,特别高興,因此對他非常信任,不僅托魏萬照顧他的兒子明月奴,還把自己的全部詩稿交給魏萬,讓他印成集子。
不久以後魏萬中了進士,他不負重托,編出了《李翰林集》,自己還飽含熱情地寫了一篇序。
魏萬所編的李白詩集雖早已散佚,但他的這篇序卻一直流傳到了今天,而成為他們真誠友誼的見證。
洞庭葬友
有一年,李白出蜀鄉,自江陵東下,途經嶽陽,再向南去。可是正當他泛舟洞庭湖時,卻發生了一件不幸的事情:李白自蜀同來的旅伴吳指南竟暴病身亡(另一說是被人毆打緻死)。李白悲痛萬分,他伏在朋友身邊,号陶大哭,“泣盡繼之以血”。由于他哭得過于傷痛,路人聽到都為之傷心落淚。
旅途上遇到這樣的不幸,真是無可奈何。李白隻好把吳指南暫時殡葬在洞庭湖邊,自己則繼續東遊,決心在東南之遊歸鄉以後再來搬運朋友的屍骨。不久他從江浙西歸,果真返回洞庭湖,把吳指南的屍骨移葬到了江夏(今湖北武昌)。
金陵同歌
在金陵(今江蘇南京),李白遇見了當時名士崔成甫。兩人都是政治上的失意者,同病相憐,情懷更是相投。每次遊玩時,他們都盡情暢遊,不計早晚。他們泛舟秦淮河,通宵達旦地唱歌,引得兩岸人家不勝驚異,拍手為他們助興。
兩人由于性格相投、遭遇相似,所以比之一般朋友更為默契,友情更為深厚。因而,李白在與崔成甫分别後,就把他的詩系在自己衣服上,每當想念,便吟誦一番。
後記大詩人李白是一個性格豪爽、感情豐富、看重友誼、待人真誠、喜歡交友的好人,所以别人也喜歡同他交結,與他彼此交心,并且成為真摯的朋友。朋友之間就是這樣,以你的真心換對方的真心,大家的友情才能地久天長。
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