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魏論道第十八:缺什麼補什麼
老子認為,當世界還是混沌一片的時候,混元一體、簡簡單單,後來開始分化,“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世界從此變得複雜,正如我們人類,在原始蒙昧階段,生活簡單而自然,一切出于本性和本能,有口吃的能夠活下去就很知足了,甚至都不知道害羞,更不要說什麼成敗得失了,既沒有什麼人告訴他該幹什麼不該幹什麼,也根本不需要一個高高在上的領導去指揮、監督、評判和協調。但是後來事情發生了變化,人們的需求越來越多,欲望也就越來越多,為了滿足欲望開始想方設法,甚至不擇手段,不達目的決不罷休,因此背離“道”也就原來越遠,這個時候,就需要通過提倡“仁義”來喚醒人們的良知,通過“禮樂”來規範人們的行為,這就是“大道廢,有仁義”。換句話說,如果不是大家忘記了“仁義”,也就沒有提倡“仁義”的必要了,這就是俗話說的,缺什麼補什麼。
世界就是這麼奇怪和有趣,一樣東西的出現一定有其相對應的東西存在,這就是“有”和“無”的關系,所以有科學家推測,還有一個我們所不知道的世界與我們現在的這個世界所對應,隻不過我們還不知道或者說沒有發現而已。這話說的和這章的主題有點遠了,但是道理是一樣的,世上所有的存在都是相對而言。比如随着人們聰明才智的發展,科學是進步了,但是為了達到一己之私利,利用這種聰明才智弄虛作假也就盛行了,所以說“智慧出,有大僞”。而家裡出了不孝之子,搞得六親不和,就越發顯得父慈子孝是多麼重要。如果家庭和睦,其樂融融,做孩子的都知道孝敬父母,做長輩的都知道慈愛晚輩,也就無所謂什麼孝慈了。而每當國家處于混亂的時候,奸臣當道,忠臣也就顯得難能可貴。如果天下大治,國泰民安,沒有亂臣賊子,也就不需要忠臣保駕護航了,所以“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道德經》第十八章: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僞,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