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砍豬骨不慎砍斷手 4名醫生12小時接力接上斷掌

天天見聞 天天見聞 2024-10-24 社會 閱讀: 7
摘要: 21時40分,鄒凡和梁志強配合,開始接3條動脈。此時,已經是3月16日淩晨2時,鄒凡、蔡材樑兩人配合開始接靜脈,長時間高度緊張的手術,“我用40分鐘接完第一根靜脈就頂不住了”鄒凡說。淩晨4時45分,護士叫醒了鄒凡,蔡材樑頂不住了,得換他上了。鄒凡、梁志強配合,繼續把最後的1根靜脈、3根神經接上。

“拼了命的三月”,對東莞市中醫骨六科的醫生而言,記憶深刻。疫情之下,他們首次為一名斷掌患者成功地進行了再植,3根動脈、4根靜脈、3根神經、4塊腕骨、18條肌腱,在12小時不間斷的手術中一一接上。

斷掌再植,放眼全國這都是一項高難度的手術。不到2毫米粗的血管,兩名醫生要同時在顯微鏡下配合手術,血管用的顯微縫線,5根加在一起才有一根頭發粗,手術非常複雜;而12小時超長的手術時間,更非常人能忍受。

經過半個月恢複,4月1日上午,東莞市中醫骨六科主任任玉琦複查時,患者關康(化名)的手指已能動了,他不住的感謝醫生——為他進行手術的是東莞市中醫院骨六科鄒凡、梁志強、蔡材樑醫師團隊,鄒凡主刀。

砍豬骨竟然砍斷自己左手

關康今年42歲,是陝西人,在東莞寮步一家企業做廚工。3月15日下午4點多,在砍豬骨時,鋒利的刀一不小心砍在自己的左手上,左手整個手掌到掌根處被切斷——這得有多痛苦,難以想象。

鮮血噴射而出,工友見狀馬上将他的左胳膊紮進,傷口用毛巾抱住,趕緊送往附近的東莞市中醫院。“當時可能真的太吓人了,那隻斷手他們都不敢拿,隻能裝在袋子裡。”關康至今還記得那一幕。

3月15日,新冠肺炎的陰影仍然沒有消散,普通患者進醫院都要嚴格的篩查,住院更得進行核酸檢測。然而,常溫下肌肉對缺血的耐受時間為6小時,斷離的手掌最長不超過12小時,必須馬上手術。

醫院當即開辟綠色通道,在負壓手術室進行操作。當天是周日,骨六科主任任玉琦接到電話後,迅速安排由值班醫師鄒凡主刀,正在休息的梁志強醫師、蔡材樑醫師和規培醫師陳紫懿醫師也趕來支援。

縫合第一根動脈用了40分鐘

一場大戰開始了。傍晚18點多,關康被推進手術室,麻醉師為他實施了全麻。19時10分,鄒凡上了手術台開始清創,把傷口兩端失活的組織清理掉;并把所有的動脈、靜脈、肌腱、腕骨、神經找到,用線标記好。

清創持續了90分鐘,4個醫生分了兩組,各負責一個傷口,才終于做完。20時40分,4根骨折克氏針穿過斷離的手掌,紮進腕骨。鄒凡說,“這是先把骨頭釘上,内固定好,這是其他步驟的基礎”,完成這一步,耗費近1個小時。

21時40分,鄒凡和梁志強配合,開始接3條動脈。動脈一般的大小隻有1.5毫米到2毫米粗,必須在顯微鏡下來做手術。難度究竟有多大?接血管用的顯微縫線,5根加在一起才有一根頭發粗,肉眼都看不清。

鄒凡還記得,第一根動脈接了差不多40分鐘,接好之後,放開兩端的止血夾,血液卻沒有流通。原來,患者因為失血過多,血壓太低了。麻醉師随即調整後,血液流通了。接完3根動脈,時間已經又過去了兩個多小時。

接力手術,輪班堅持12小時

接完動脈,接肌腱。相比之下,肌腱可以直接肉眼操作,但18根肌腱也用了90分鐘才接完。此時,已經是3月16日淩晨2時,鄒凡、蔡材樑兩人配合開始接靜脈,長時間高度緊張的手術,“我用40分鐘接完第一根靜脈就頂不住了”鄒凡說。

梁志強接上來,和蔡材樑配合接其他靜脈。疲憊的鄒凡在手術室角落的地上,用兩件手術衣當被子蓋着就睡了。“這個手術非常累,醫生随時可能要換人,去其他地方睡,到時再叫我就麻煩了。”他就這樣在手術室的地上睡着了。

淩晨4時45分,護士叫醒了鄒凡,蔡材樑頂不住了,得換他上了。鄒凡上台前用手機拍下了梁志強和蔡材樑在顯微鏡下手術的畫面,背後的電子鐘上顯示的時間是“04:48”。鄒凡、梁志強配合,繼續把最後的1根靜脈、3根神經接上。

清晨7時許,縫皮、打石膏,手術終于完成了。斷離的手掌已經接上,原本冰冷、蒼白的斷掌,慢慢紅潤了,有了溫度,這預示着手術成功了。手術室裡疲憊不堪的4名醫生、2名護士、1名麻醉師都松了一口氣。

徹夜奮鬥,隻為保住他的手

任玉琦說,斷掌再植手術放眼全國,難度都非常大,每接一根血管要花幾十分鐘,在手術顯微鏡之下,每一步的操作都必須非常小心謹慎,醫生的手在顯微鏡下操作,細微的抖動都有可能導緻血管破裂。

“最重要的是要控制頭、頸、眼、手在一個固定的姿勢下,通過顯微鏡配合,幾個小時甚至十幾個小時,注意力高度集中,體力不行,根本堅持不下來。”任玉琦做了幾十年,都駝背了,“做我們這行的都這樣”。

這是東莞市中醫院首例斷掌再植術。不過,在任玉琦看來,手術的成功還隻是萬裡長征的第一步,“手掌的皮膚溫度、顔色、指腹飽滿度和毛細血管反應一系列的指标都要進行密切監控,還要抗凝,糾正貧血,抗血管痙攣,抗感染。”

關康渡過了一個又一個難關,目前恢複良好,未來傷口愈合後就可以慢慢進行功能鍛煉和康複,這讓醫護人員十分欣慰。每次醫生來查房,關康都忍不住要一再感謝,他早已經知道那一晚,醫生們徹夜奮鬥,隻為保住他的手。

“超強戰團”

東莞市中醫院骨六科是手顯微外科專科,近年來學科發展迅速,派出多名技術骨幹赴廣州、北京、天津、上海等地國内一流知名醫院進修,開展各項國際前沿技術。

任玉琦說,骨六科現有9名醫生,基本上都已能獨擋一面,他對醫生們很有信心。在完成了這一複雜的高難度手術後,他相信,團隊配合、手術水平都有了極大提升。

一起來看看,完成這一手術的超強戰團!

手術醫生:鄒凡、梁志強、蔡材樑,規培醫師陳紫懿

麻醉師:馮淑豔

手術護士:龍麗儀、劉倩

急診科接診醫生:李冠奇

你可能想看:
其他相關
孕婦被醫生建議剖腹産,丈夫以“選日子”為由遲遲不肯簽字,結果…

孕婦被醫生建議剖腹産,丈夫以“選日子”為由遲遲不肯簽字,結果…

作者: 天天見聞 時間:2024-10-24 閱讀: 0
魏女士稱自己懷孕時面臨妊娠問題,醫生建議剖腹産,但是丈夫認為出生要選好日子,于是遲遲不肯簽字讓魏女士進行剖腹産手術。直到醫生打電話多次催促,迫于無奈的丈夫才肯簽下手術同意書。但讓魏女士想不到的是,生産後丈夫卻一直埋怨當初孩子出生的日子沒有選好。“當遇到妊娠手術,不必非要配偶簽字同意。...
夫妻免費為在外子女看望家中老人!已看了300多位

夫妻免費為在外子女看望家中老人!已看了300多位

作者: 天天見聞 時間:2024-10-24 閱讀: 0
近日,受老人兒子委托,湖南邵陽博主李瑤和妻子來到一農村老奶奶家裡,送上禮品,陪她聊天,還做了一頓飯。事後,李瑤把看望視頻發到網上,有2萬多人點贊。 不少網友表示很感動,想家了。還有人留言,希望博主也幫他看望獨居在家的老人。 36歲的李瑤是一名攝影師,2年前,他開始以這種方式,替遠在他鄉的子女看望生活在農村的老人,至今已看了300多位。禮品等費用都是他出,視頻的收益不穩定,有時可以抵消這些錢,有時則自己貼錢。 他表示,自己喜歡和老人打交道,會繼續做下去,“這些老人更需要關愛,希望有更多人關注他們。”...
“克夫”女人,害死三個丈夫

“克夫”女人,害死三個丈夫

作者: 天天見聞 時間:2024-10-23 閱讀: 4
于是,她等來了丈夫的一紙“休書”,滿臉凄然地回了娘家。彭宗柏長期患病,這次是急性發作,在場人都親眼目睹了這一場面,因而,沒人對彭的死表示過懷疑,人們倒是對“苦命”的劉明旬又多了幾分同情和憐憫:這個女人太可憐了,第一個丈夫離了婚,第二個丈夫又暴病而死,這孤兒寡母的今後怎麼生活喲。...
老人下葬下雨預示什麼 老人去世旺後代的現象

老人下葬下雨預示什麼 老人去世旺後代的現象

作者: 天天見聞 時間:2024-10-23 閱讀: 2
老人下葬下雨預示什麼?老人去世旺後代的現象是什麼?老人下葬下雨預示什麼下葬的時候下雨是很好的兆頭,據民間流傳的兩個說法:“雨打棺,出狀元”,“雨淋坑,三代興”。老人去世旺後代的現象1、聽到公雞叫...

六旬丈夫步行7小時,等在虹橋高鐵站外,帶着妻子的骨灰踏上歸途

作者: 天天見聞 時間:2024-10-23 閱讀: 9
上海虹橋火車站外,一位拖箱背包的老人,對想要蹲在他旁邊的小夥子說: “盡量不要靠着我。” 小夥子理解之餘,不免也覺得老人那似乎有點不近人情。...
為什麼有的人總是生兒子,有的人總生女兒?這真的是“命”嗎?

為什麼有的人總是生兒子,有的人總生女兒?這真的是“命”嗎?

作者: 天天見聞 時間:2024-10-23 閱讀: 9
生男生女:新時代年輕父母,對生男孩還是生女孩,并沒有太多執念,隻是想讓孩子彼此之間有個陪伴而已。然而,現實生活中卻有一種現象,男孩比例上升,且生男孩的家庭往往接連生男孩,生女孩的家庭接連生女孩,很多家庭都想湊成一個“好”,卻無法達成所願。為什麼有的人總是生兒子,有的人總生女兒?...
我來說兩句

年度爆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