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為什麼會進化出心理疾病?
這是個很寬泛但有趣的問題,我從“創傷”(trauma)和“恐懼”(fear)的角度來提供一個答案。
人類和其他動物在Threat Learning(學會哪些刺激物會對我們的生存構成威脅)方面,依賴同樣的神經機制,也就是當我們受到了身體上的傷害,就學會了哪些東西是有危險的。這個過程由杏仁核Amygdala和部分前額葉皮層Prefrontal Cortex(簡稱PFC)幫助完成。
具體來說,不論是人類還是動物,當我們遇到了危險時(比如面對捕食者像是老虎和野狼,或是面對自然環境中的威脅像是閃電和火焰),通過我們的切身體驗,我們就學會了“這樣的刺激物是危險的”。研究上的共識是這樣的:杏仁核Amygdala幫助我們在生理層面、隐性地完成Threat Learning ,而部分腦前額葉PFC(比如"背側前扣帶皮層"dACC,也就是dorsal 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幫助我們在認知層面、顯性地完成Threat Learning 。
但是人類和其他動物在Threat Learning方面存在一個顯著的不同:那就是人類可以通過社交(social interaction)來學習自己的環境中存在怎樣的危險。也就是說,我們并不需要直接受到傷害,如果我們觀察到别人受傷害(observational threat learning),又或者别人告知我們有危險(instructed threat learning),那麼我們也可以完成“恐懼習得”。
打個比方:我們會告訴孩子,細菌會導緻疾病,雖然我們看不到細菌,但是它們的确存在,而且可能會非常危險,所以我們需要勤洗手、注意衛生。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沒有直接親身體驗到細菌的危害,但是通過社交學會”細菌是危險的“。
人類可以通過社交、想象、預期來完成Threat Learning,而不僅僅依靠直接體驗,這各有怎樣的利弊?
好處:我們不需要把自己置身于危險之中,就可以學會怎樣的刺激物是有危險的,這可以增加我們存活的幾率,效率更高。
壞處:我們可以輕松地形成對于各種刺激物的恐懼和焦慮,因為我們不需要親身經曆。想讓一個人害怕一個東西,我們隻需要想象力,培養TA的預期就可以了。
所以,這種通過社交和想象來完成Threat Learning的機制,容易導緻人類體驗到各種以焦慮和恐懼為基礎的心理疾病(比如焦慮障礙、創傷和壓力相關的障礙等)。很多時候我們習得的恐懼并不符合事實,比如說我們閱讀到墜機事故的報道,進而就害怕坐飛機,但是飛機其實比汽車要安全的多。
大量研究證明,指導性的恐懼習得(instructed threat learning)和觀察性的恐懼習得(observational threat learning)會導緻杏仁核Amygdala、dACC、腦島Insula的啟動。在觀察性的恐懼習得中,和“心智化“(mentalizing,也就是把”自己放在别人的角度上“)相對應的喙形中前額葉皮層(rostral mPFC region)的啟動程度和習得恐懼反應的強烈程度存在正相關性。也可以說,如果某人在觀察别人受傷害時,TA的同理心越強,那麼TA習得的恐懼反應就越強。
但是這是否代表着,我們作為人類就“無可救藥”了?
其實不然,因為人類有一個獨有的能力,可以幫助我們減少Fear Response(恐懼反應),特别是那些不符合事實、後天習得的危險刺激物(比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中的“井繩”)。人類可以利用認知策略來改變自己的情緒反應,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情緒管理”(emotion regulation)。最有效也是最常見的認知策略就是“認知再評估”(cognitive reappraisal)。
什麼是“認知再評估”?也就是我們重新來評估自己對于某一個刺激物的認知,如此來改變自己對這個刺激物的情緒反應。比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我們對“井繩”的認知是”這可能是蛇,我有危險“,我們可以改變自己對”井繩“的認知為”這是井繩,并沒有危險“,進而減少我們的恐懼反應。
通過“認知再評估”來實現“情緒管理”,減少我們過度習得的“恐懼反應”。這是人類可以做到的,這有大量腦神經研究所證實:
最新的元分析meta-analysis表明,所有用來減少負面情緒的策略都會讓以下大腦區域更為活躍:ventr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腹外側前額葉皮層、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背側前額葉皮質、dorsomedial prefrontal cortex内側前額葉皮層。同時,另一份元分析表明,這些情緒管理策略會抑制以下大腦區域:Amygdala杏仁核,和Parahippocampal Gyrus海馬旁回。
總的來說,我們有大量的研究證明,通過使用“認知再評估”,人類可以讓自己的腦前額葉皮層PFC更為活躍,同時讓自己的杏仁核Amygdala更為不活躍 。
大家可能都知道,PFC是人類的“思考中樞”,負責計劃、調節、控制人的心理活動,而杏仁核是我們的“情緒中樞“,負責調節内髒活動、産生情緒、引發應激反應。
也就說,人類可以通過“挑戰自己的錯誤認知”,實現”理智戰勝情緒“,進而減少自己過度習得的恐懼反應。這也是為什麼心理治療可以成功治愈心理疾病的原因之一。
總結:
@知乎科學 @知乎心理
參考Double dissociation of conditioning and declarative knowledge relative to the amygdala and hippocampus in humansImpaired fear conditioning following unilateral temporal lobectomy in humans Neural signatures of human fear conditioning: an updated and extended meta-analysis of fMRI studiesA role for the human dorsal 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 in fear expressionPrefrontal cortex, amygdala, and threat processing: implications for PTSDSocial learning of fearLearning fears by observing others: the neural systems of social fear transmissionVicarious Fear Learning Depends on Empathic Appraisals and Trait EmpathyEmotion Regulation: Current Status and Future ProspectsThe effect of strategies, goals and stimulus material on the neural mechanisms of emotion regulation: A meta-analysis of fMRI studies Emotion regulation: quantitative meta-analysis of functional activation and deactivationCognitive reappraisal of emotion: a meta-analysis of human neuroimaging studiesNeural network of cognitive emotion regulation--an ALE meta-analysis and MACM analysis
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