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奇文|“官場五經”之《官智經》原文及譯文(道盡朝堂之秘,破
《官智經》簡介
《官智經》是明代名臣徐階總結出的為官“八智”,即:求遷、免谪、建功、化難、釋疑、遠謗、藏拙、去患,寓萬千道理于其中。
與徐階同時代的大改革家張居正十分推崇,稱其“道盡朝堂之秘,破盡宦海之機。”
①求遷卷
愚不逐上焉,智不厭下焉。貴薦得貴,賤謗得賤。官無至賢,官無至理也。用心于事者隐,用心于人者顯,尊必見責,卑必見辱矣。
[譯文]
封建官場中人無不是求取升遷的,這并不意味着人們可以厭棄低位。不靠智慧得來的官位,常會帶來不幸的結局。要想受到重用,一定要得到權貴的欣賞;不能制服小人,一個人便升遷無望。埋頭做事的實幹家不是封建官場的寵兒,封建官場的陋習隻會淘汰一塵不染的君子。用道理來審視官場得不到真實的結論,登上高位總要付出代價。封建官場總是逼人“上進”的,在交人上用心,最能助人升遷。
♥為官不可無智,莫求一步登天;有才未必有幸,勿公開結怨;升遷有捷徑,天真惹禍端;實幹不如巧幹,為人不能勢利;休計毀譽,迷戀富貴非福。
解讀
不谙熟人情世事的人,不要去追求名聲和權勢,急于得到升遷。為人之道,在于先學會做人,再學做事,然後求利。
盲目擠進仕途的人,切忌未強先出頭。人世間最珍貴的不是朝思暮想得到的東西,而是已經得到,卻随時都可能失去的東西。
有智慧的人,不嫌棄不排斥地位低下的人。得到社會地位高的人舉薦,因為起點高,就有可能獲得較高的職位。受到地位低下人格卑鄙的人指責,就會更加令人輕視。
官有賢者,但誰也不能說賢能到了頂點。得一賢官庶民有幸,地方全靠有賢官,但誰也不能說哪個官員,把自己管轄的事治理得最好了。明初霍州學正曹端,以公廉著稱。西安知府郭晟,曾向他請教從好政、做好官的秘訣,曹端回答說:“吏不畏吾嚴,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廉則吏不敢欺,公則民不敢犯。”
用心做事的人,埋頭實幹卻默默無聞;用心于個人名譽地位的人,當欲望未得到滿足時,還要顯擺自己,欲望得到滿足就松懈懶惰了。
受人尊敬推崇,必定升遷高位。遭人唾棄,将無法立足,必定在社會上被人侮辱。
免受貶谪是可以做到的,隻要識破封建官場的玄機。一個人若想免遭整肅,必須和當權者搞好關系;倘若計謀高絕,過錯亦可變成功勞了。封建當權者是律法的踐踏者,對其更不可失去禮數;容納一下小人,求助于計謀,是人們不得已的選擇。做事不可推卸責任,使命不可忘懷,有善念的人一定要用行動來說話。君子是打不垮的,小人的罪行無法掩飾長久,在善惡面前,選擇要慎重。♥無過并非無憂,把想法藏在心底;醜話說在前面,報複無需借口;昏庸最可怕,不能隻撈實惠;待人要真心,勿低估小人;鋒芒不可顯,使命大于屈辱。解讀
沒有過錯,也被無緣無故地降職外放。胸無良策,必定有礙仕途的發展。
辦事靠自己盡力施展才能,懲罰卻由上級一口決定。
人的過失,本來沒有的可以随意羅列,犯法的行為由上級一句話就可以赦免。正所謂“官大一級壓死人”。
遠結交君子,近壓制小人。好的政令、高明的計策、美好的言行,必定産生好的結果。好的念頭,必定産生美好的行為。
③建功卷
以功為本,不智也;以庸為恥,非詐也。功為始,庸為終,運為輔,智為主。勢孤無顯,性懦無果。君子尋機,小人制機亦。
[譯文]
為官不可選擇奸猾和無所追求,以平庸為恥,應當受到肯定。運氣不是建功所必需的,勢力單薄是一定要設法改變的,沒有智慧的人隻能成為最後的失敗者。封建官場缺少陽光政策,這決定了不可把功勞看得太重。建功者必須是剛強的,懦弱之人讨不到一絲幸運:從自我欣賞中掙脫出來,人們才不會因驕狂生禍。沒有機會建功,君子會遺恨終生:小人建功,無不飽含陰謀與血腥。♥自知之明最重要,凡事要權衡輕重;富貴不能強取,知止人自安;有得必有失,戒除非分之想;成功需要強助,抉擇要果斷;大才不自棄,小人以搞陰謀起家。解讀
把功勞當作可以依仗的資本,這是很不理智的;把庸庸碌碌無所作為當做恥辱,這并不是虛僞。
功績與德行完美,是仕途暢通的基礎。庸庸碌碌無所作為,是仕途生涯的結束。人的遭遇命運,從旁推波助瀾。智慧謀略,預示一個人的發展方向與前程。
力量孤單無援,獨自支撐局面,不可能建立顯赫的功績。性情軟弱膽小怕事,不能克敵制勝。
君子千方百計尋找建功立業的機會,小人限制了自己建功立業的機會。
④化難卷
無官不險也,無智不孰焉。言禍降忠,天譴予奸。誠有其哀,直有其慘也。天災求己,人禍求人。莫測為心,莫言為忌矣。
[譯文]
在步入封建官場之時,人們就要面對巨大的兇險了。因言緻禍是忠臣的最大威脅,天譴的力度更能讓奸臣毀滅,找準危難的根源,方能化解危難。官場中人多是不誠實的,封建官場也不會因為某個人的正直而變得光明起來。朋友可以變為仇敵,禁忌不可冒犯,抱怨隻會難上加難。不要失去辨别真假的能力,不要用聰明來替代為官的準則,否則,一個人終會重重地跌倒。♥權位難以久長,聰明不是做人之本;和緩方能成事,不要依賴毒計;懲惡勿拘小節,立世應有變通;關愛不可缺,給人自新的機會;識人須識心,進退當應時。解讀
官場具有磁場一樣的吸引力,但官場不比自家的後花園。官場的事太多了,無論你怎麼想怎麼做,都會感覺不周全不安全,正所謂無官不險。曆史也毫不留情地證明确是如此。韓信助劉邦“攻完三秦,劫取五國”,最終落得個“狡兔死,走狗烹”的下場。不是聰明人,難以看清官場的險惡。
因言緻禍,往往發生在言出于心、忠心耿耿的人身上。元代學者許名奎在《勸忍百箴》裡,列舉了一百件應忍的事,并把“言之忍”作為開篇之章,強調“口三五之門,禍由此來”,認為不該說的絕對不能說,不得不說的要盡量少說,盡量後說。一生曆經乾隆、嘉慶、道光三朝的曹振镛,當官52年,可謂官場的長青樹。門生請教他為官的秘訣,曹曰:“無它,但多磕頭,少說話耳”。
天怒人怨,遭受上天譴責的,必定落在奸人頭上。
官場有場規,場規又有明規與潛規。明規挂在嘴上,潛規落實在背後的行動上,彼此心照不宣。對官場規則不熟悉,愛說實話說真話的老實人,對此有不勝的郁悶與哀傷。
一個好人,不一定在官場混得好。坦誠正直的人,多無好下場。順之者昌,逆之者亡。慈禧太後公然在朝堂之上對大臣們說“今日令吾不歡者,吾亦将令彼終生不歡。”
天災求自己,人禍要求人。深沉穩重一點,心思讓人捉摸不透,把不亂說話當做禁戒,才有可能化解自己的災難。
⑤釋疑卷
上無信者,下無托者。不疑不強,不敬不立也。私勿害公,情莫悖義。智者念遠,愚者顧近也。君子疑己,小人疑人焉。
[譯文]
對他人充滿了信任,一個人才可正直無私;猜疑心不退,其人難以高尚。封建專制時代,擁有權力的人都是猜疑心很強的人,下屬的質疑是當權者的潛在危機。權力可以暫時打壓質疑,卻不可消除質疑;把道義置于首位,才能平息最強烈的責問。智者不會屈從任何壓力,愚者會不惜一切地讨好他人。在品德以外蠱惑世人,成效是有限的,化結疑慮要不惜委屈自己,而不是針鋒相對。♥一切順應大局,設法讓人感激;争取喘息之機,不可隻看表面;莫為小人犯險,勿以個人顔面為重;不做有違大義之事,休逞一時之快;對立是禍根,私念不能占據身心。解讀
上級長官不講誠信,朝令夕改,下屬官員就不敢承擔責任,缺乏開拓精神。不問出處去處,不問過往将來,隻知道人雲亦雲,這種人不可能自強不息奮發向上。不尊敬長官,不尊重同僚,不以物敬人,就無法在官場立足。
私心不要危害公利,感情不能違背道義。
聰明的人,心中盤算着長遠的利益;不懂得人情世事的人,隻顧眼前小利。
在甚為重視顔面的官場中,君子也要常常自設疑問,深刻地總結反思自己,以責人之心責己,以合乎禮義要求别人,就少有過失;小人隻會懷疑别人、責怪别人,所以一錯再錯。
⑥遠謗卷
智者謗智也,奸者謗奸也。無利則無謗,無果則無行。上不拒貴,下不疏賤。事可無成,心必人知。惡語或善,褒言或貶矣。
[譯文]
不是做事成功的人就可免謗的,恰恰相反,有大成者往往會有更多的非議。封建官場有明戰,更有暗戰,诽謗往往是個訊号,被謗之人多是權貴要整治的對象。出自何人之口的诽謗都有破壞性,奸佞的诽謗都是最毒辣的,封建當權者的昏庸和縱容,使诽謗者嘗到了甜頭。在诽謗面前,不能失去應有的定力,要敢于正視诽謗。術無好壞,關鍵在于對誰使用;有所退讓,方能減少人們的敵意。♥莫拒小人之法,惡鬥為下策;慎對恩寵,不要把事做絕;把柄不分大小,勿留可乘之機;有失莫自辯,不靠欺瞞過關;成熟源于明世,多慮自有用處。解讀
有智慧的人指責别人的過失,善于運用才智計謀。奸滑狡詐的人,惡意攻擊别人,善于運用虛假不實的東西,擾亂視聽。
沒有厲害沖突,就要管住自己的嘴,不要閑言閑語去惹是生非。沒有成效的事,不要白費力氣,勉強去幹,甚至冒險去幹。
地位高的人,不拒絕與人協商共事。地位低的人,不疏遠地位低的人。
不是事事都可能成功,即便沒有成功,自己的主觀努力
與良苦用心,必須讓人知曉。
聽起來使人讨厭的話,或許含有善意;贊揚的話,有的也含有指點過失的意思。容言勿苛求,聽到直言規勸或暗中諷喻的話不怒, 聽到贊揚的話不喜, 聽到有失偏頗的話不怨,聽到不置可否的話應當感到不安。
⑦藏拙卷
人忌無優焉,官忌拙顯焉。大拙不明,小拙不悟。難為不為,能為有讓也。君子内忍,小人内兇,以優為拙,至明也。以拙為優,至愚也。
[譯文]
人有逞能好勝之心,便要做力所不及之事,這會暴露自己的所有短處。做事重在有成,而不是讓自己的聲譽毀于一旦。做官要會總結經驗教訓,否則,再多的經曆也不能變成寶貴的财富。不能表現自己的傲氣,任何優點都不能傲世;缺點決不可放大,把自己的短處當成長處,就不能揚長避短了。小人不會真心為善,君子的内心包容一切。不顯露缺陷,不等于沒有缺陷,藏拙決非目的,補拙才能免憂。♥考慮後果在先,奉承不等于尊敬;乖張無好運,重在積蓄力量;不給人攻擊的口實,保持謙恭之态;把握時機,心術不正為大患;莫以英雄自居,實力不可高估。解讀
一個人最害怕一無所長,要是那樣,就沒有肥差美缺。做官要獨具慧眼,有獨到的見解,有創新的方法,最忌諱表現平庸拙劣。太笨拙的人不明事理,辨别不出是和非。稍顯笨拙的人沒有悟性。
不易做到的事、使人為難的事不做。能夠做到的事、有功可居的事,要多表示謙讓。好差事,大多是在陳規陋習較多的地方,是競争最激烈的地方,也最容易受到攻擊。謀得好差事不一定就是好事,天天有人歡喜有人悲,日日有人開心有人愁,求官不成保官不住是常事,所以必須更加謙虛謹慎。
君子内心能夠克制,以忍讓的态度面對各種事各種人。小人心狠手毒,專挑毛病,一旦有機可乘便蜂擁而上。
好的差的,應各得其所。故意不露鋒芒,使人看起來笨拙愚鈍,這是極其聰明的表現。平庸拙劣裝作優秀,這是愚蠢。
⑧去患卷
學會虛與周旋,以防範為要;心腸不能太軟,要有所保留;不與強者争鋒,莫被假象吓倒;無知必妄為,冷靜對待好事;遵循正道無害,勿失容人之量。
解讀
社會不缺有識之士,民智大開的表現,就是不迷信,不盲從,監督官員,讨厭禍患。官智的表現,就是具有憂患意識,立解憂之志、踐去患之行。
高官的擔憂與禍患,在于官高位顯,飄搖不定。小官員的擔憂與禍患,在于身份低下,人微權輕,說話不受人重視。
自古聖人,隻不過找到了适應社會的最佳生存方式而已,物競天擇,适者生存。所以,智者不與命鬥,不與法鬥,不與理鬥,不與所處的形勢抗衡。大勢所趨,如排山倒海,鬥之無益,反而會帶來更大的災難。
人為财死,很不值得,人生大利在于安,有幸得到好處,小利而已。
别人争奪的不要去争,别人抱怨的,不要跟着去抱怨。走自己的路,去患為安。
作者簡介
徐階(1503年10月20日-1583年6月7日),字子升,号少湖,一号存齋,松江府華亭縣(今上海市松江區)人。明代中期名臣,嘉靖後期至隆慶初年任内閣首輔。
徐階早年師從聶豹,是王守仁之再傳弟子。
嘉靖二年(1523年),考中探花,獲授翰林院編修。
嘉靖九年(1530年),他在祭孔問題上得罪明世宗的寵臣張璁(張孚敬),被貶為福建延平府推官,經過此次挫折後,徐階謹慎為官。其後在浙江、江西督學。
嘉靖十八年(1539年)召回中央,曆任司經局洗馬兼翰林院侍讀、國子監祭酒、禮部右侍郎、吏部右侍郎、吏部左侍郎、禮部尚書。
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入内閣,因擅長撰寫青詞和揭發仇鸾罪行而獲得世宗器重,同時又一面謹慎侍奉首輔嚴嵩,一面暗中援救被嚴嵩迫害的言官。經過十年的隐忍,終于等到嚴嵩倒台,他也接任内閣首輔,标榜“以威福還主上,以政務還諸司,以用舍刑賞還公論”。累官至少師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建極殿大學士。
世宗駕崩時,他負責起草遺诏,革除嘉靖弊政,确保政局平穩過渡。
隆慶二年(1568年),徐階緻仕,不久即受到應天退田、孫克弘案等風波的沖擊,這可能與他同新任首輔高拱不和有關。
萬曆十一年(1583年),徐階病卒,追贈太師,谥号文貞。
徐階著有《世經堂集》《少湖文集》等。
他在内閣時,曾設講會于京師靈濟宮,使歐陽德、聶豹、程文德分主之,對傳播陽明心學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徐階輯錄嶽飛遺文,使之得以流傳于世,亦是其對中國文化的一大貢獻。
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