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建國教授:“變”法思維讀傷寒,領略新的思維風暴

天天見聞 天天見聞 2024-10-09 健康養生 閱讀: 6
摘要: 1.變法辯證思維讀《傷寒論》寫作手法《傷寒論》中,一個方證往往用兩段條文分别論述,按知常達變辯證思維一前一後設置。3.變法辯證思維讀《傷寒論》脈法姜建國教授認為,仲景的“達變”思維遍布于病脈證治的各個方面。4.變法辯證思維讀《傷寒論》證姜建國教授用變法思維治療10歲女孩尿床證

姜建國教授:“變”法思維讀傷寒,領略新的思維風暴

圖*山東中醫藥大學姜建國教授

半夏瀉心湯的病機是否真的是寒熱互結?“脈遲”在所有情況下都是“寒”嗎?

有時候一味的相信書本上傳遞給我們的知識會讓我們的思維固化。

山東中醫藥大學姜建國教授為著名傷寒學家,提出“《傷寒論》六經複雜性辨證論治思維”,所謂“複雜性”最大特點就體現在辨證思維的靈活性和變動性,即由“知常”而“達變”。

今天,小師妹将其一小部分内容分享如下,供臨床優秀中醫師參考學習。

姜建國教授:“變”法思維讀傷寒,領略新的思維風暴

何為變法思維

姜建國教授:“變”法思維讀傷寒,領略新的思維風暴

常變觀是中醫辨證思維的基本特征之一,我們稱作“知常達變”,所謂“常”,指辨證的常規性思維方法,亦即常規常法,屬邏輯思維的範疇,所謂“變”,指辨證的變法性思維,其實質是指辨證思路、方法、内容諸方面的無序性、非規律性,屬辯證思維的範疇。

1.變法辯證思維讀《傷寒論》寫作手法

《傷寒論》中,一個方證往往用兩段條文分别論述,按知常達變辯證思維一前一後設置。且通常前者述常,後者述變。

如38條大青龍湯證“太陽中風,脈浮緊,發熱,惡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煩躁者,大青龍湯主之......”将其外寒内熱的病機,脈症,方藥和煎服禁忌等闡述的十分明确,

而39條“傷寒脈浮緩,身不疼,但重,乍有輕時,無少陰證者,大青龍湯發之。”較38條脈浮數變為脈浮緩,身痛變為身不痛但重。

而且還要與“少陰病”扯上關系,如此反常的進行描述,仲景在提示一種關于大青龍湯證的變法辯證思維。

2.變法辯證思維讀六經發病

六經者,三陰三陽也。六經辨證以陰陽為辨證之總綱。“病有發熱惡寒者,發于陽也,無熱惡寒者,發于陰也”,說起三陰三陽病,首要反應即三陽病以發熱為特征,三陰病以惡寒為特征。然有其常,必有其變。

三陽發病,也有“無熱惡寒”者。如“太陽病,或已發熱,或未發熱……名為傷寒”,“未發熱”,非是無熱可發,這是寒邪束表,初期的暫短現象,不久則會發熱,就病的本質而言,仍是“發于陽”。

同樣的道理,三陰病也會有“發熱”。

因此,不能僅憑簡單的發熱或者惡寒這一表象來判斷發病,善于用唯物辯證法的觀點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姜建國教授:“變”法思維讀傷寒,領略新的思維風暴

3.變法辯證思維讀《傷寒論》脈法

姜建國教授認為,仲景的“達變”思維遍布于病脈證治的各個方面。

舉脈象為例,仲景明言:“脈遲為寒”,此言遲脈主病之常,但同時講,“尺中遲者,血少故也”,熱入血室,“脈遲身涼”,顯然後者為遲脈主病之變。

但從辯證思維的角度講,後者的辨證意義更大。

因為它打破了“脈遲為寒”孤立的主病思維,若脈證相反,當以辨脈為先。

王曆曾指出:憑脈辨證,以脈代證,以脈釋機,辨脈論治,據脈設禁,以脈判斷轉歸和預後。

因此,掌握變法辯證思維對于以脈辯證具有重要意義。

4.變法辯證思維讀《傷寒論》證

《傷寒論》中常常出現“證異治同”現象。比如說小便症是《傷寒論》常見症,以小便不利症的出現,可推測出機體陽虛水停的病機,這是一般的常規辨證,但條文377條:“嘔而脈弱小便複利……四逆湯主之”。這貌似違背了證同治亦同這原則。

姜建國教授給了我們答案。

成無己雲:“小便複利而大汗出,津液不禁,陽氣大虛也”,腎主二便,腎陽衰微,失于固攝,關門不約,則小便失禁。

可見,陽氣一般性的虛衰多表現為氣化失司,症見小便不利;

若陽氣過而大複,則多表現為固攝失約,反見小便複利。

提示了小便一症的常法與變法。

在掌握固有病機的同時,也要善于用變法思維辨證,從而做到“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随證治之。”

5.變法辯證思維讀《傷寒論》六經論治――以半夏瀉心湯證為例

六經論治包括治法,方藥,煎法,服法等。傷寒論論述證簡潔,以方測證是學習傷寒論的方法之一。

以半夏瀉心湯為例,後世醫家包括教科書均以半夏瀉心湯幹姜(之熱)與黃連,黃芩(之寒)同用,以方測證,推測其病機為寒熱互結。

以上推理就屬于慣性的常法分析思維,158條仲景明言:‘此非結熱,但以胃中虛,客氣上逆,故使硬也’。既然非結熱,當然亦非結寒,所以更談不上寒熱互結。

成無己曾指出“幹姜味辛熱,《内經》曰:辛走氣,辛以散之,散痞者必以辛為助”。

《臨證指南醫案》有“治痞以苦為洩”之論,方中半夏、幹姜辛溫以和陰,散寒和胃,芩、連苦寒以和陽,洩熱降逆。

這兩組藥寒熱互投以調陰陽,苦辛并進以順升降之法,共奏和中降逆消痞,調和寒熱之效,同時體現胃以通降順的治療原則。

姜建國教授:“變”法思維讀傷寒,領略新的思維風暴

醫案舉隅

姜建國教授:“變”法思維讀傷寒,領略新的思維風暴

姜建國教授用變法思維治療10歲女孩尿床證

現病史:

女孩雖已10歲,仍每周尿床5~6次,患兒面色略顯青白,說話嬌聲細語,舌淡苔白,手足稍涼,緩軟乏力。

診為陽虛氣化失常

當與五苓散加桑螵蛸與益智仁

服6劑,尿床減至每周2~3次,繼服20餘劑遂愈。

按:

本案用五苓散止遺溺,正所謂利尿劑治尿利,未之聞也。

尤其讓人費解的是,辨治與仲景原文相悖,但臨床證明合乎中醫理法。

五苓散非利尿之劑,而是溫化水飲、調節水液之劑,打破了傳統的五苓散利尿專治膀胱潴留的線性辨治思維的框架,由此可見變法思維在臨床辨證中的重要性。

姜建國教授:“變”法思維讀傷寒,領略新的思維風暴

總結

姜建國教授:“變”法思維讀傷寒,領略新的思維風暴

知常達變,是中醫辨證論治的基本思維之一。闡常述變,則是《傷寒論》六經辨證的基本特征之一。

強調知常達變,就是要求中醫的臨床思維分析,要全面忌偏執;要動态,忌僵死;要聯系,忌孤立,

總之,善于運用唯物辯證法的觀點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所以說,知常達變是中醫的基本辨證論治思維。

你可能想看:
其他相關

中醫治療頸椎病,傷寒論從外到内六經辯治古方新用

作者: 天天見聞 時間:2024-10-04 閱讀: 6
六經辨證頸椎病的理論基礎六經辯證頸椎病的基本證型2、結合陽明病論治脊髓型頸椎病。4、結合少陰病與太陰病論治脊髓型頸椎病痿證。在臨床中常結合少陽病及三陰病論治。綜上所述,頸椎病歲“病變無常,但總不出六經之外,所以說,用《傷寒論》之六經辯證頸椎病,自然可以活用經方,起到非常好的臨床療效。...
李可四逆湯證

李可四逆湯證

作者: 天天見聞 時間:2024-10-02 閱讀: 9
四逆湯是用來排除體内寒邪的。所以,并不存在“養生的“四逆湯,隻有”排病“的四逆湯,也就是說,四逆湯是用來治病的,不是用來”養生“的。李可先生推薦大家服用四逆湯,是看到大多數現代人寒邪入少陰,病得不輕,而發了慈悲心。〖功用〗回陽救逆。1.本方為回陽救逆的代表方劑。2.熱厥及陽郁厥逆之證,禁用。...
倪海廈傷寒論筆記(一八八)大黃黃連瀉心湯

倪海廈傷寒論筆記(一八八)大黃黃連瀉心湯

作者: 天天見聞 時間:2024-09-30 閱讀: 10
解表宜桂枝湯,攻痞宜大黃黃連瀉心湯。桂枝湯适宜解表,而大黃黃連瀉心湯适宜洩熱消痞。桂枝湯除了能解太陽中風,發一點汗以外,本身桂枝湯就是陰陽最好的調和方劑。這裡攻痞宜大黃黃連瀉心湯,為什麼這麼确定?大黃黃連瀉心湯方:大黃(二兩)、黃連(一兩)。...

隋代《解方保墓志》楷書欣賞

作者: 天天見聞 時間:2024-09-25 閱讀: 14
《解方保墓志》于1999年出土于西安市南郊的長安縣一帶,具體出土位置不詳,二年為西安碑林博物館收藏。志石高50厘米,寬49.5厘米,未見墓志蓋。志文楷書,共十九行,滿行十九字,字間有方界格,字徑兩厘米,無撰、書人名。釋文君諱方保,字阿保,鴈門人也。...
“枳實”錯拿“枳殼”引起的後果:一味草藥亦不可小觑

“枳實”錯拿“枳殼”引起的後果:一味草藥亦不可小觑

作者: 天天見聞 時間:2024-09-25 閱讀: 15
“枳實”錯拿“枳殼”引起的後果-----一味草藥亦不可小觑錯把枳殼當做枳實!枳殼與枳實,本為一物,功效相近,然枳實小則性苦而速,枳殼大則性和而緩,是以氣在胸中,則用枳殼,氣在胸下,則用枳實,氣滞則用枳殼,氣堅則用枳實,此同中有異。非白術不能去濕,非枳實不能除痞。...

四逆散、四逆湯、當歸四逆湯到底有何不同

作者: 天天見聞 時間:2024-09-26 閱讀: 11
而當歸四逆湯其實就是桂枝湯去生姜,加了細辛、通草、當歸,同樣是怕冷,不過程度沒那麼重,它的冷是過腕踝但不過膝,而且是以疼痛為主的,歸根結底還是血虛受寒了,寒凝經脈,不通則痛,所以既需要補陽,也需要補血總結就是,四逆湯重于回陽救逆,四逆散重于透邪解郁,當歸四逆湯重于養血通脈...
我來說兩句

年度爆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