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城教育資源網戊戌變法内容性質影響-戊戌變法背景-戊戌變法失敗原因戊戌變法"戊戌變法:戊戌變法指1898年(農曆戊戌年)以康有為為首的改良主義者通過光緒皇帝所進行的資産階級政治改革,是中國清朝光緒年間(1898年)的一項政治改革運動。主要内容是:學習西方,提倡科學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發展農、工、商業等。這次運動遭到以慈禧太後為首的守舊派的強烈反對,這年九月慈禧太後等發動政變,光緒被囚,維新派康有為梁啟超分别逃往法國和日本。譚嗣同等6人(戊戌六君子)被殺害,曆時僅一百零三天的變法終于失敗。"戊戌變法不僅是一場政治變革,也是一場思想解放運動和資産階級文化運動。在維新運動期間,維新派着力傳播西方資産階級社會政治學說和自然科學知識,宣傳天賦人權、自由平等觀念,批判封建君權,猛烈沖擊了陳舊腐朽的酒文化。康有為、梁啟超、眼福、譚嗣同的争論吸引了大批知識分子,《天演論》傳達的進化論思想在學術界起了振聾發聩的作用。維新運動在反對舊學、提倡新學,批判中學、提倡西學的同時,新的思想内容,新的形勢風格,在許多思想文化領域都開創了新的局面。"詩界革命"、"文體革命"、"小說界革命"、"戲劇改良"等相機而起,形成了廣泛的文藝革新運動。
戊戌維新運動具有資産階級啟蒙運動的重要意義,依次為起點,資産階級文化大破了封建文化獨占文化陣地的局面,并逐漸發展為文化主流。變法内容文教改革舉辦京師大學堂所有書院、祠廟、義學、社學一律改為兼習中西學的學堂;各省會設高等學堂,郡城設中等學堂,州縣設小學鼓勵私人開辦學堂設立翻譯、醫學、農務、商學、路、礦、茶務、蠶桑速成學堂;派皇族宗室出國遊曆,挑選學生到日本遊學廢八股、鄉會試及生童歲、科考試,改考曆史、政治、時務及四書五經,以及定期舉行經濟特科設譯書局頒發著書及發明給獎章程,保薦格緻人才。主要措施為:廢八股,興西學;創辦京師大學堂;設譯書局,派留學生;獎勵科學著作和發明。[3][10-11][6]經濟改革康有為強調中國必須以工商立國,才能富國養民;[12]另因為官辦企業多弊病,故也着重鼓勵民辦企業、設鐵鐵路礦務總局路礦務總局、農工商總局,并在各省設分局、廣泛開設農會,刊印農報,購買農具,訂立獎勵學藝、農業程序,編譯外國農學書籍,采用中西各法切實開墾、頒發制器及振興工藝給獎章程、在各地設立工廠、在各省設商務局、商會,保護商務,推廣口岸商埠、開放八旗經商的禁令,[13]名其學習士農工商自謀生計、倡辦實業,促進生産、鼓勵私人開辦工礦企業。
[3][14][6]軍事改革改用西洋軍事訓練;遣散老弱殘兵,削減軍饷須支,實行團練,裁減綠營,舉辦民兵;頒發興造槍炮特賞章程;籌設武備大學堂;武科停試弓箭騎劍,改試槍炮。[3][6][15]社會改革将城鄉許多祠堂、廟宇改為學堂,破除迷信。[16]政治改革(一)開放言路。光緒皇帝下诏,允許報紙"指陳利弊","中外時事,均許據實昌言,不必意存忌諱"。又下诏,凡院、部司員欲條陳意見,可以上書,通過本衙門的"堂官"(首長)代傳。普通百姓可以到都察院呈遞;[17][3][6][15](二)精減機構。撤銷詹事府(主管皇後、太子家事)、通政司(主管内外章奏)等六個衙門,各省也要做相應精減;[15][18][17][3][6](三)任用新人。維新派楊銳、劉光第、譚嗣同都被光緒任命為"軍機衙門章京上行走"(秘書),參與新政。[3][6](四)仿效康熙、乾隆時的舊制,在紫禁城内開"懋勤殿",使之實際上成為皇帝與維新派讨論制度改革的機構(未能實行)。[17][3][6]康有為還有好些未發表的新政,如尊孔聖為國教、立教部及教會、以孔子紀年、制訂憲法、開國會、君民合治、滿漢平等、皇帝親自統帥陸海軍、改年号為維新、斷發易服及遷都上海等。
根據康有為表示,自君民合治以下的新政都得到了光緒的同意。"戊戌變法的實質:戊戌變法是一場自上而下的資産階級維新派政治改良運動。資産階級維新派在總結洋務運動經驗教訓的基礎上,提出了改革封建政治制度的主張。他們希望通過變法的道路,在中國發展資本主義經濟,實行君主立憲。戊戌變法運動具有鮮明的愛國性質。它是一場試圖通過改革來救亡圖存的愛國運動,極大地激發了中國人民的愛國熱情。"維新派和洋務派思想主張的比較:相同點:兩派都主張向西方學習,引進西方先進科學技術,實現富國強兵,都主張創辦新式學堂,培養人才。不同點:洋務派維護封建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主張"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維新派主張學習西方思想文化,實行君主立憲制,改革教育制度,要求鼓勵發展民族工商業。他們根本分歧在于向西方學習什麼問題上。"戊戌變法産生的社會背景:1.民族危機的加深。《馬關條約》簽訂後,列強趁機擴大對中國的政治侵略與經濟掠奪。它們對中國的經濟侵略由商品輸出進入資本輸出為主的階段。西方列強利用借款,修築鐵路和開采礦山和在中國強占租借地和劃分"勢力範圍",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中華民族面臨空前嚴重的危機。2.清政府的統治危機:(1)财政赤字越來越大:自1896年起,巨額的外債,興修水利和赈災的巨額資金,使政府财政赤字擴大。
(2)階級矛盾和社會矛盾激化:為應付财政危機,清政府采取一些節支增收措施,如增加地丁銀等舊稅的額度,降低官員薪俸、增加商稅等,遭到官員的抵制和人民的反對,使得階級矛盾和社會矛盾更加激化。3.民族資本主義初步發展:随着帝國主義侵略的加劇,中國的自然經濟進一步解體,客觀上促進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新興的民族資産階級迫切要求實行政治改革,改善社會環境,為發展資本主義開辟道路。戊戌變法:1898年6月11日,光緒帝頒布《定國是诏》,宣布變法。因為1898年是農曆戊戌年,曆史上稱這次變法為戊戌變法。這次變法曆時103天。又稱"百日維新"。内容:1.政治:允許官民上書言事;改訂律例;裁撤冗員;澄清吏治。2.經濟:中央設立礦務鐵路總局、農工商總局,獎勵農工商業的發展;舉辦商會、農會等民間團體;改革财政,編制國家預算決算;取消旗人由國家供養的特權,令其自謀生計。3.文化教育:普遍設立中小學堂,京師設立大學堂;設立譯書局,翻譯外國書籍;準許設立報館、學會;獎勵科學著作和發明;改革科舉制度,廢除八股。4.軍事:精練陸軍,改習洋操;添置船艦,擴建海軍;裁汰舊軍。維新派是否反對封建制度和清政府的統治?維新派主張在中國發展資本主義,興民權、設議院、實行君主立憲制,以資本主義的政體代替封建制度,以資本主義文化代替封建文化。
而且變法法令也打擊了封建官僚制度和封建的經濟制度,所以維新派反對封建制度。但是維新派主張在中國實行君主立憲制,保留君主,保留皇帝,企圖依靠光緒帝來實現變法主張,力圖維護清政府度過政治危機,所以他們不反對清政府的統治。"維新派通封建頑固勢力的論戰:正當維新變法運動在全國開展之時,以康有為、梁啟超為代表的維新派與以李鴻章為代表的頑固派(包括洋務派),圍繞着要不要維新變法;要不要興民權、實行君主立憲;要不要提倡西學、改革封建教育制度展開了一場激烈的論戰,其中心是要不要讓資産階級參與政權,實行君主立憲制度以代替君主專制制度。維新派把維新變法與救亡圖存直接聯系起來,主張學習和仿效西方資本主義的議會制度,實行君主立憲,同時改革封建教育制度,為變法培養人才;頑固派則聲稱變法就是禍亂國家,"甯可亡國,不可變法",堅持"中體西用",極力維護君主專制制度,反對興民權、設議院,反對君主立憲,堅持科舉取士制度、反對西學。維新派與封建頑固勢力的論戰是中國近代史上維新與守舊、變法與反變法的論戰,是不同階級的意識對立和利益沖突。其實質是新興的資産階級維新思想同封建主義思想的一次正面交鋒。這場論戰是中國有史以來,作為新的經濟力量和政治力量代表的資産階級,第一次向封建制度和封建思想發起的挑戰;論戰使一些知識分子開始擺脫封建束縛,進一步開闊了知識分子的眼界,形成了近代中國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維新派利用這次機會使自己的思想廣泛傳播開來,更多的人倒向了維新陣營,推動了維新變法運動的高漲;對封建主義的舊思想舊文化的批判和對資産階級的新思想文化的提倡,開始改變中國的社會風氣,為中國文化的發展開辟了一條新路。 宜城教育資源網
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