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學好中醫學五行學說 那就要先懂得五行概念(全)
中醫學五行學說,源于古代哲學思想的陰陽五行學說,一直以來,不少中醫人士都為之糾結不清。所謂五行,木、火、土、金、水也。這樣一說,很多人好像都懂,但中醫學五行學說真正的奧秘,又有幾人能懂得五行概念?今天,且随小象一起來了解一下中醫學五行學說的那些的事兒吧!
五行學說是中國古代一種樸素的唯物主義哲學思想,屬元素論的宇宙觀,也是一種樸素的普通系統論。五行學說認為:宇宙間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種物質元素所組成,自然界各種事物和現象的發展變化,都是這五種物質不斷運動和相互作用的結果。天地萬物的運動秩序都要受五行生克制化法則的統一支配。五行學說用木、火、土、金、水五種物質來說明世界萬物的起源和多樣性的統一。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和現象都可按照木、火、土、金、水的性質和特點歸納為五個系統。五個系統乃至每個系統之中的事物和現象都存在一定的内在關系,從而形成複雜的網絡狀态。人在天中,天在人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天人交相生勝。五行學說認為大千世界是一個“變動不居”的變化世界,宇宙是一個動态的宇宙。
中醫學把五行學說應用于醫學領域,以系統結構觀點來觀察人體,闡述人體局部與局部、局部與整體之間的有機聯系,以及人體與外界環境的統一,加強了中醫學整體觀念的論證,使中醫學所采用的整體系統方法進一步系統化,對中醫學特有理論體系的形成,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成為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哲學基礎之一和重要組成部分。随着中醫學的發展,中醫學上的五行學說與哲學上的五行學說日趨分離,着重用五行互藏理論說明自然界多維、多層次無限可分的物質結構和屬性,以及髒腑的相互關系,特别是人體五髒之中各兼五髒,即五髒互藏規律,揭示機體内部與外界環境動态平衡的調節機制,闡明健康與疾病、疾病的診斷和防治的規律。
五行學說的基本概念
五行是中國古代哲學的基本範疇之一。五,是木、火、土、金、水五種物質;行,四通八達、流行和行用之謂,是行動、運動的古義,即運動變化、運行不息的意思。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種物質的運動變化。不可将五行看作是靜态的,而應看作是動态的相互作用。五行不僅是物質和運動,而且又不再是物質和運動,不即不離,亦即亦離,是五種物、五種性、五種能力,故稱五德。五行學說和陰陽學說一樣,從一開始就着眼于事物的矛盾作用、事物的運動和變化。五行的概念,不是表示五種特殊的物質形态,而是代表五種功能屬性,“是五種強大的力量不停地循環運動而不是消極無動性的基本(主要的)物質”(英·李約瑟《中國科學技術史》),是自然界客觀事物内部陰陽運動變化過程中五種狀态的抽象,屬于抽象的概念,也是中國古代樸素的唯物主義哲學的重要範疇。
五行與氣的關系
氣與五行均為中國古代哲學對世界本原認識的哲學範疇。氣範疇說明物質世界的統一性,而五行範疇則說明物質世界的物質形态的多樣性。氣與五行體現出中國古代哲學思想“一”和“多”的辯證統一,萬物本原于一氣,一氣分五行,五行歸于一氣。
五行與陰陽的關系
陰陽是宇宙的總規律,是氣本身内在的矛盾要素。氣有陰陽,一氣分五行,故五行也含陰陽。五行的運動也必然受陰陽的制約。陰變陽合而生五行。五行中木、火屬陽,金、水、土屬陰,而五行中每一行又各具陰陽。
五行的各類特征
古人在長期生活和生産實踐中,對木、火、土、金、水五種物質的樸素認識基礎上,進行抽象而逐漸形成了五行特性的理論概念。五行的特性為下。
木曰曲直:曲,屈也;直,伸也。曲直,即能屈能伸之義。木具有生長、能屈能伸、升發的特性。木代表生發力量的性能,表示宇宙萬物具有生生不已的功能。凡具有生長、升發、伸展、舒展、擴展性能的事物或現象,都可歸屬于“木”。
火曰炎上:炎,熱也;上,向上。火具有發熱、溫暖、向上的特性。火代表生發力量的升華,光輝而熱力的性能。凡具有溫熱、升騰、茂盛性能的事物或現象,均可歸屬于“火”。
土曰稼穑:春種曰稼,秋收曰穑,稼穑指農作物的播種和收獲。土具有載物、生化的特性,故稱土載四行,為萬物之母。土具生生之義,為世界萬物和人類生存之本,“四象五行皆藉土”。五行以土為貴。凡具有生化、承載、受納性能的事物或現象,皆歸屬于“土”。
金曰從革:從,順從、服從;革,革除、改革、變革。金具有能柔能剛、變革、肅殺的特性。金代表固體的性能,凡物生長之後,必會達到凝固狀态,用金以示其堅固性,引申為肅殺、潛能、收斂、清潔之意。凡具有這類性能的事物或現象,均可歸屬于“金”。
水曰潤下:潤,濕潤;下,向下。水代表凍結含藏之意,水具有滋潤、就下、閉藏的特性。凡具有寒涼、滋潤、就下、閉藏性能的事物或現象都可歸屬于“水”。
由此可以看出,醫學上所說的五行,不是指木、火、土、金、水這五種具體物質本身,而是五種物質不同屬性的抽象概括。
事物屬性的五行分類
五行學說根據五行特性,與自然界的各種事物或現象相類比,運用歸類和推演等方法,将其最終分成五大類,具體推理方法為下。
(1)類比:是根據兩個或兩類事物在某些屬性或關系上的相似或相同而推出它們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同或相似的一種邏輯方法。類比也是一種推理方法。類比法,中醫學稱之為“援物比類”或“取象比類”。中醫學五行學說運用類比方法,将事物的形象(指事物的性質、作用、形态)與五行屬性相類比,物象具有與某行相類似的特性,便将其歸屬于某行。如方位配五行、五髒配五行等。方位配五行,旭日東升,與木之升發特性相類,故東方歸屬于木;南方炎熱,與火之炎上特性相類,故南方歸屬于火。又如五髒配五行,脾主運化而類于土之化物,故脾歸屬于土;肺主肅降而類于金之肅殺,故肺歸屬于金等。
(2)推衍:是根據已知的某些事物的屬性,推衍至其他相關事物,以得知這些事物屬性的推理方法。推衍屬中國古代的類推形式,包括平行式推衍和包含式推衍兩種類型。
平行式推衍:與類比思維相比,實際上是發生了量的變化,并沒有改變思維作水方向運動的性質。平行式推衍通常是某種法則或範本的延伸,這種法則、範本與新的推衍對象之間并不存在包含關系。以木行推衍為例,已知肝屬于木,而肝合膽,主筋,開竅于目,故膽、筋屬于木。五志之怒、五聲之呼、變動之握,以及五季之春、五方之東、五氣之風、五化之生、五色之青、五味之酸、五時之平旦、五音之角等,亦歸于木。根據木行的特性,在人體以肝為中心,推衍至膽、目、筋、怒、呼、握;在自然界以春為中心,推衍至東、風、生、青、酸、平旦、角等。肝與膽、目、筋、怒、呼、握,以及春與東、風、生、青、酸、平旦、角等之間并不存在包含關系,僅是在五髒之肝、五季之春的基礎上發生了量的增加,其他四行均類此。
包含式推衍:包含式推衍又可分為抽象模型推衍和類命題推衍兩種形式。五行學說按木、火、土、金、水五行之間的生克制化規律,說明人體肝、心、脾、肺、腎五髒為中心的五髒系統,以及人體與自然環境各不同要素之間的統一性,便是五行結構模型推衍的具體應用。類命題推衍屬中國古代的三段論推理。中國古代的三段論屬“不完整不規範”的推理形式,尚不具備類型或範式的意義。
總之,五行學說以天人相應為指導思想,以五行為中心,以空間結構的五方、時間結構的五季、人體結構的五髒為基本框架,将自然界的各種事物和現象,以及人體的生理病理現象,按其屬性進行歸納,即凡具有生發、柔和特性者統屬于木,具有陽熱、上炎特性者統屬于火,具有長養、化育特性者統屬于土,具有清靜、收殺特性者統屬于金,具有寒冷、滋潤、就下、閉藏特性者統屬于水,從而将人體的生命活動與自然界的事物和現象聯系起來,形成聯系人體内外環境的五行結構系統,用以說明人體以及人與自然環境的統一性。
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