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鼻血患者,“按揉”一穴止鼻衄,收效快速
按摩“天梁”穴制止鼻衄
作者/韓鶴鳴
鼻衄一症:患者有因肺熱,或風熱;有因胃熱;有因肝陽旺,或腎水不足、肝火上升;而緻迫血妄行,血從鼻出。
如鼻衄見于外感熱病,稱為“紅汗”,這是邪氣自尋出路,往往邪随衄解,是病勢向愈的機轉,但一般鼻衄,是由血熱或勞傷陽絡所形成,究屬血去陰擔,必須予以制止。
近年來作者在門診或街頭市場、農村田旁,遇有一般鼻衄患者,在未問病情之前,急以義務“按摩”療法止鼻衄,收效快速。
“卒然多食飲,則腸滿,起居不節,用力過度,則絡脈傷,陽絡傷則血外溢,血外溢則衄血”,知肝傳脾,當先實脾”。
——《靈樞·百病始生篇》
“陽絡者上行之絡脈”。
——張志聰
從中悟出陽絡的病變部位是主上在表;因此對 “鼻衄”在體表直接用“按摩”外治來摸線索。
“膀胱、足太陽之脈,起于目内眦角,上額,交巅,其支者,從巅至耳上角,其直者,從巅直絡絡腦,還出别下項”。
“膀胱、足太陽也。 ……是主筋所生病者,痔、瘧、狂、癫疾、頭額項痛,目黃、淚出,鼻衄”
——《靈樞·經脈篇》
是病衄症為流清涕鼻塞,屬太陽風寒病;因此作者起先試驗在足太陽經按“天梁”穴治“衄”症,發現鼻塞一時性通暢,勝于針刺“迎香”穴的作用。因而旋即施治于“衄”症,鼻血應手而止。
病人曹阿四,男,46歲,南彙縣彙南公社。
修缸甕為業。于1963年3月21日16時50分乘航頭班汽車, 由奉賢縣南橋鎮回家;在汽車上鼻出血,用紙塞鼻,而血從口中淌出。作者與其比肩而坐,即不問病情,急按“天梁”穴約一分鐘,并囑取掉塞物,鼻血即不複流出。乘客所見者無不稱奇!
病人點頭道謝,将姓名告知,并袒其腹而說:
“我上腹部膨大已三年,屢治無效;平時消谷善饑,别無所苦、精神尚佳。今日在南橋鎮上鼻血已有三次;現乘車振動,又鼻血不止”。以主訴中的初步印象:可知“胃熱素盛,血熱傷絡”。
“天梁”穴名,系作者所命名。該穴位于足太陽經路線後項兩側,相當于“風池”穴斜上方,本經“天柱”穴直上,大筋外廉;緊靠後項骨邊緣陷中;摸到 “天梁”穴,進行“按法”,有明顯的酸、重、脹,感覺達鼻腔。
文章内提供
小編制作
操作時,患者或立或坐或側卧均可。
術者左手 (或右手)攙扶患者前額,右手(或左手)大拇指、食指(手指向上)按患者兩側“天梁”穴位,由輕按至重按适中,約一分鐘左右;同時囑患者将鼻中所塞異物除掉,以免擦破鼻粘膜而流血。這樣鼻衄可止。
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