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的陝城其實是河南省的三門峽地區

天天見聞 天天見聞 2024-10-12 綜合 閱讀: 22
摘要: 大家可千萬不要看見陝字就以為是陝西,這裡的陝城其實是河南省的三門峽地區。西周諸侯國分布,攝于河南省博物院山東曲阜的周公廟,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文博時空 作者 董譯夫 漢代著名大學者賈誼在《新書·禮容語下》中曾說:“文王有大德而功未就,武王有大功而治未成”;近代著名曆史學家夏曾佑說:“孔子之前,黃帝之後,于中國大有關系者,周公一人而已。”

周公又被尊為“元聖”,其功績被《尚書大傳》(《尚書》的解釋性著作)概括為:“一年救亂,二年克商,三年踐奄,四年建侯于衛,五年營成周,六年制禮作樂,七年緻政。”因此,我們不僅可以稱他為周之戰神、克商先鋒,還可以稱其為周王朝政治制度的總設計師!

周公旦

周公(生卒年不詳),姓姬名旦,亦稱叔旦,不僅是西周開國元勳,還是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教育家,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周武王姬發的弟弟,采邑(古代國君封賜給卿大夫作為世祿的田邑)在周,故稱周公。

西周王年表

01

救亂克商

《史記·魯周公》記載,周文王在世時,周公非常孝順,忠厚仁愛;到武王姬發即位時,周公經常佐助輔弼,處理很多政務,由此可見周公是周朝文、武二王最為得力的助手。

周文王姬昌

周文王姬昌少時參加農牧,關心民間疾苦。任西伯後,禮賢下士。但因崇侯虎向纣王進讒言,被商王約囚于羑裡(今河南湯陰),因重賂得免。在任五十年間,積善累德,教化推行于南國。晚年,東進翦商,先後攻滅黎(今山西長治)、邗(今河南沁陽)、崇(今河南嵩縣)等國,翦除商的羽翼,建立新的前進基地——豐邑(今陝西省西安市),為武王滅商打下基礎。後卒于程(今陝西鹹陽),葬于畢(今陝西鹹陽),享年 97 歲。

武王即位之後,日夜憂慮滅商之事。《大開武解》曾記載:周武王即位後的第一年,二月的某一天,在豐京(豐京亦稱豐邑,周文王伐崇侯虎後自岐遷此,“豐”亦作“酆”,與鎬京同為西周國都。)曾有秘密談話。那麼同周武王秘密談話者是誰呢?下一句給出了答案:“訪于周公旦”。周武王秘會周公旦,問:“我禱告今年秋天有所收獲,如果沒能實現怎麼辦?”周公回答到:“這需要天道地德使然。敬畏恭順在于我們姬周,能否實現在于天命。因此,君王隻需要敬天畏命即可。”

周武王姬發

“十一年,伐纣,至牧野,周公佐武王,作《牧誓》”。約公元前 1046 年,武王聯合庸、蜀、羌、髳盧、彭、濮等部族,讨伐暴君纣王統治下的商朝,是為“牧野之戰”。纣王發兵抵擋,結果纣軍掉轉矛頭,往回沖殺,纣軍潰敗。纣王登上鹿台,自焚而死。

西周 利簋 現藏中國國家博物館

商軍潰敗之後,身為“有司”(當時中國古代的官職)的“利”得到周武王賞賜給他的青銅,并鑄造了一件銅簋,作為永世的紀念。由于這件青銅簋是利所鑄造,所以人們就稱它為利簋。利簋銘文中所記載的武王伐纣在甲子日晨,并逢歲星當空,印證了《尚書·牧誓》中所記載的“時甲子日昧爽,王至于商郊牧野”,為商周斷代提供了年代依據,所以,利簋也被稱作“武王征商簋”。

西周 天亡簋 現藏中國國家博物館

天亡簋記錄了周武王姬發在伐纣滅商後舉行祭祀大典,祭奠多虧祖先和父親文王的保佑,才得以伐纣成功,确立周朝的統治地位。作器者“天亡”襄助武王舉行儀式,祭祀典禮之後,武王舉行盛大的宴享,天亡受賞賜,鑄造這件簋來銘記榮寵。天亡是誰?學者多有推測,有泰颠、史佚、太公望多種解釋,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馮時先生認為天亡為文王之子。

西周 義尊 現藏山西省青銅博物館

義尊的器内底部共鑄有銘文 21 字,以及一個“丙”字族徽。銘文内容為:唯十又三月丁亥,武王賜義貝三十朋,用作父乙寶尊彜。意思是說,在丁亥這一天,周武王賞賜給一個叫義的人三十朋貝,在當時來說真可謂是一大筆錢,義做了這件青銅器來紀念。

周文王去世後,武王以姜子牙為國師,以周公旦為輔相,周公旦相當于是周國的二把手。武王無論是軍國大事還是疑難小事都會和周公旦一起商讨。周公旦對武王的幫助一方面體現在具體的治國方略上,另一方面體現在理論和道義的支撐上,正是周公旦的支持奠定了武王伐纣的信心和決心。這就是為什麼,擔任“冢宰”的不是别人,而是他周公旦!

02

分陝而治

周從先祖亶父時就居住于岐邑(今陝西省岐山縣境),周文王将都城從岐邑遷至豐(今陝西鄠邑區),周武王時又遷都于鎬(今陝西西安西南)。就當時的地理範圍看,鎬京的位置明顯偏西,因為再往西基本就是戎族(當時西部的少數民族),戰争和動亂的威脅較大,後來西周的滅亡也證實了這一點。

為了更好的鞏固周王朝的統治,周公旦和召公奭二人決定分陝而治。分陝的具體位置,在史籍《水經注》中記載為以陝城(陝陌)為界,而在史籍《括地志》中則記載為以陝塬為界。大家可千萬不要看見陝字就以為是陝西,這裡的陝城其實是河南省的三門峽地區。

分陝石柱

當年周召二公商定,鑿了一根高三米五的石柱栽于分界之處,即“立柱為界”,“自陝而東者,周公主之;自陝而西者,召公主之”。

石柱原立于陝塬(今河南陝州區張汴塬),後移至陝州北城牆上,唐朝時有人作銘于上,謂“周召分陝所立界石”,銘文今已不存。現藏三門峽博物館。

分陝而治可以說是西周初期最英明的政治決策,這樣周公可以把主要精力用于防備殷商遺民的反叛,穩定東部新發展的領地;而召公可以進一步開發黃河中遊地區的農業生産,建立鞏固的經濟後方,為周王朝進一步開拓疆土解除後顧之憂。當年鎬京殘破之後,周平王東遷洛邑,繼續周王朝的統治,應該感謝當年的這一決策。

西周 堇鼎 現藏首都博物館

西周堇鼎是北京地區出土青銅禮器中體形最大、最重的一件,代表着北京地區青銅文化發展的高度水平。自 1974 年出土後,西周堇鼎便一直珍藏在首都博物館。被譽為首都博物館“鎮館之寶”。鼎腹内壁鑄有銘文 4 行 26 字,記載了堇饴奉匽候之命去宗周向召公奉獻食物,并受到召公賞賜之事。證實了文獻中關于召公奭以其長子就封于燕,而自己留在宗周輔弼王室的記載,填補了文獻史料對西周燕國記載的不足,進一步證實了北京琉璃河地區即當時古燕國的始封地。

03

三監之亂 克殷踐奄

滅商之後,武王聽取周公意見,采取“以殷治殷”的政策,封纣子武庚為殷侯,留守商都,借以管理商人,同時由武王的弟弟管叔(姓姬,名鮮)、蔡叔(姓姬,名度)、霍叔(姓姬,名處)對其加以監督,史稱 “三監”。

不久,武王去世,其子成王姬誦繼位。此時成王年齡尚小,周公怕天下人聽說武王死而背叛朝廷,“乃踐阼代成王攝行政當國”,即俗稱的“周公攝政”。如果按照兄終弟及的繼承方式,這裡攝政的應當是老三“管叔”,可是當了大“冢宰”的居然是他的四弟周公旦。管叔對此十分不滿,便和蔡叔散布流言說“周公将不利于成王”。面對着沒來由的诽謗,周公隻能和其他三位顧命大臣解釋說:“武王早逝,成王年幼,隻是為了完成穩定周朝之大業,我才這樣做。”

周公輔佐周成王畫像石

奄國(商末周初的一個小國,其國都為山東曲阜)君主蒲姑當時勸武庚說:“武王剛死,成王年幼,周公被天下人懷疑,這正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請舉事!”于是武庚乘機與他們串通,并聯合東夷中徐、奄、薄姑、熊、盈等方國部落叛亂反周,意圖複國,局勢變得十分危急。

緊要關頭,“周公乃奉成王命,興師東伐,作大诰。”《大诰》,即戰前總動員,周公以《大诰》平息了紛争、統一了思想,而後毅然率師東征。周公順利地讨平了三監的叛亂, “誅管叔,殺武庚,放蔡叔”。

而後論功行賞,“封康叔于衛,封微子于宋,以奉殷祀。”周公東征時,康叔随行,榮立戰功。平叛後,周公命令康叔留守殷都,封為衛國諸侯。周公擔心康叔年少,缺乏政治經驗,不能治理好殷畿舊壤,還告以治國之道,即著名的《康诰》。後面的微子則是商王帝乙的長子、商纣王帝辛的長兄,他還是宋國的開國始祖。

周公東征方鼎,現藏美國舊金山亞洲藝術館。

周公東征方鼎,現藏美國舊金山亞洲藝術館。銘曰:“隹周公邘征伐東夷、豐白、薄古。公歸薦邘周廟。戊辰飲秦飲,公賞貝百朋,用乍尊彜。”記述了周公東征征服東土四國,獲勝回歸後在周廟進行祭祀活動。

周公東征方鼎銘文

康侯斧和康侯爵 現藏中國國家博物館

周公讨平管蔡之後,乘勝向東方進軍,滅掉了奄國等五十多個國家,從此周的勢力延伸到海邊,成為東至海,南至淮河流域,北至遼東的泱泱大國。

西周諸侯國分布,攝于河南省博物院

在東征之戰中,有個人不得不提,他就是周公旦的長子伯禽。伯禽(生卒年不詳),姓姬,名禽,伯是其排行,尊稱禽父,他是周朝魯國第一任國君,又稱“魯公”。當時周公旦受封魯國,但在鎬京輔佐周成王,故派伯禽代其受封魯國。

“三監之亂”爆發時,當時的淮夷、徐戎等東夷國也聞風興兵作亂,前來攻打魯國。伯禽率軍到達費邑(《史記》誤作肸邑)抵禦叛軍,并親自寫作《費誓》以嚴明軍紀,命令軍隊“陳爾甲胄,無敢不善。無敢傷牿”,即準備好盔甲,不準馬虎,不準損壞牛欄馬廄。嚴肅的軍紀為戰争的勝利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最終“遂平徐戎,定魯”。

伯禽留下了一件“禽簋”,銘文記述了周成王伐奄侯之事,簋内有銘文 23 字:“王伐奄侯,周公謀禽祝,禽有脤祝,王賜金百寽。禽用作寶彜。”銘文意為:“成王征讨奄侯之前,周公旦訓導其子大祝(古代官名,西周始置)伯禽,伯禽以脤器緻祭(古代出兵祭社,其名為宜。祭畢,以社肉頒賜衆人,謂之受脤。脤器用來盛社肉),成王賞賜大祝伯禽金百寽(古代重量單位),禽用作寶彜以資紀念,與此同時告慰祖先。”

西周 “禽”青銅簋與銘文 現藏中國國家博物館

山東曲阜的周公廟,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魯哀公十六年(前 479 年),周成王封周公旦長子伯禽于魯,建都于此。到魯頃公二十四年(公元前 249 年)魯亡于楚,曆時 900 餘年。周公廟即“魯太廟”,是魯國的祖廟。周公廟即“魯太廟”,是魯國的祖廟。始建于魯立國之初。魯國被楚滅亡後,太廟也随之被毀。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 年),追封周公為“文憲王”,并且在魯太廟的舊址上複建周公廟。曆經後世各朝的六次修建,形成現在的規模。

04

封建親戚,以藩屏周

“封建親戚,以藩屏周”最早出自《左傳》信公二十四年富辰所言:“昔周公吊二叔之不鹹,故封建親戚以蕃屏周”。此處的“二叔”,史學界與經學界多有争議,但不可否認,分封制是周公旦高舉的政治旗幟。

西周分封主要諸侯國示意圖 攝于中國國家博物館

動亂過後,周公旦深刻意識到,武庚和奄國、淮夷的叛亂,表明重要地區不能再用舊的氏族首領,必須分封周族中最可信賴的成員到國都的周邊拱衛王都。他先後建置 71 個封國,把武王 15 個兄弟和 16 個功臣,封到封國去做諸侯,以作為捍衛王室的屏藩。借此,周人的政治版圖也得以不斷擴大。可以說,分封制與宗法制互為表裡,成為周王朝的立國制度核心。

周公旦封小弟康叔為衛君,令其駐守故商墟,以管理那裡的商朝遺民。康叔封地不僅面積大,而且統有八師兵力,以防止殷民的再度反抗。召公奭被封到燕地,召公長子在平叛之後才就封,建都于薊(今北京一帶)。燕是周王朝東北方的屏障,它的設立可以切斷殷商舊族和他的北方同姓孤竹國的聯系。

除去上述國家之外,周公還分封了大量的同姓國和異姓國,為周王朝的穩固統治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匽侯”青銅盂與銘文 現藏中國國家博物館

這件器物是匽侯制作的用來盛飯食的青銅盂。器通體以雲雷紋為地,腹部飾回首龍紋,圈足飾鳥紋。匽侯盂内壁有 5 字銘文“匽侯作饋盂”。匽就是“燕”字,燕國是周初分封的諸侯國,北京市房山縣琉璃河有燕國古城址和古墓葬,并出土了不少有“匽侯”銘文的青銅器,證明燕國的政治中心就在北京一帶。這件匽侯盂在遼甯出土,說明西周初年遼甯一帶是在燕國的封地之内。

“宜侯夨”青銅簋 現藏中國國家博物館

此簋鳥身獸首半環形,簋附四耳,圈足較高,腹部飾一周浮雕渦紋和夔紋,圈足飾鳳鳥紋。此類高圈足淺腹四耳簋流行于西周早期。簋内底鑄有銘文 12 行 126 字,記述周王查看武王、成王伐商的地圖,以及東國的版圖,王親臨宜祭,冊封虞侯夨,将其遷徙至宜地為侯,并賞賜給夨土地、城邑、人口、香酒、美玉和弓箭等,宜侯夨贊頌天子美德。

宜侯夨簋内底鑄有長篇銘文,記錄了周王冊封夨由虞地改封至宜地,并賜予相應的賞賜品。夨的身份也因此次改封之命,由虞候變為宜候。西周時期有關分封内容的有銘銅器數量不少,但多為傳世品,均為證史之重器。宜侯夨簋所記載的分封内容,不見于傳世文獻記載,且是出土銅器,故十分珍貴。

05

營建成周

周武王滅商後,由于鎬京偏西,不能控制殷商舊族廣泛分布的東方地區,就提出過在天下的中心建都的設想。滅商後武王曾“具明不寝”(《逸周書·度邑解》),周公問其原因,武王說“我未定天保,何寝能欲”,意為我們住在天堂附近,沒有确定天保,豈能安心睡覺?武王又說“我南望過于三途,北望過于有嶽,鄙顧瞻過于河宛,瞻于伊洛。無遠天室,其曰茲曰度邑。”以中國地圖看,南望三塗,北望泰嶽,回望黃河之地,當為洛陽。在何尊中,也有一句銘文可佐證:“佳武王既克邑商,則延告于天日,餘其宅茲中國,自之義民”,它向我們表明,武王定都要居于“中國”(即國家中央位置)。

何尊 現藏寶雞青銅器博物院

何尊是中國西周早期一個名叫“何”的西周宗室貴族所作的祭器。尊内底鑄有銘文 12 行、122 字銘文。銘文大意是,周成王(前 1042 年-前 1021 年)五年在四月丙戌日,對父親周武王舉行了盛大的祭祀活動。周成王在京室對宗族小子何進行訓诰,講到何的先父公氏追随文王,文王受天命,武王滅商後,則告祭于天說:“餘其宅茲中國,自之義民”,意為我要住在天下的中心統治民衆。你們作為宗族小子,要效仿父輩為周朝效勞,完成使命。周成王在訓诰完畢後,對何賞賜了30朋貝,何為紀念這一榮寵作此尊,用來祭祀他的父親。銘文中“餘其宅茲中國,自之義民”,是目前發現文物中關于“中國”一詞最早的記載。

周公旦平定叛亂以後,為了加強對東方的控制,正式建議周成王把國都遷到成周洛邑(今洛陽)。史書《尚書·召诰》記載:“惟太保先周公相宅”,即周公旦派召公到洛邑察看地形,規劃建都的地址。規劃完畢後“周公朝至于洛”視察新邑。修建都城之時,周公把在戰争中俘獲的大批商朝貴族即“殷頑民”遷居洛邑,派召公在洛邑駐兵八師,對他們加強監督。

西周共有兩支軍隊,分别是“西六師”和“成周八師”。“西六師”駐在西部宗周附近,“成周八師”則駐在成周之郊。此處還需提及一下“殷八師”,“殷八師”其實就是“成周八師”,隻是時間順序有所差異,八師先戍守在殷,故叫“殷八師”,後又因長期戍守成周,故又叫“成周八師”。西六師和殷八師都是周朝的精銳之師,就像兩個拳頭,互為犄角,各自守衛着周朝的西方和東方。

禹青銅鼎 現藏中國國家博物館

鼎腹内部鑄銘文 20 行 208 字(含重文 3 字、合文 1 字),銘文内容可分為兩部分:前半部分追述了禹的顯赫家世,稱頌其先祖輔佐周王,建功立業,武公命禹繼承祖考的官職,盡忠職守;後半部分叙述噩侯率南淮夷入侵,周王朝的西六師和殷八師作戰不利,武公命禹出征,禹率家族武裝克敵制勝,俘獲鄂侯馭方,立下赫赫軍功的禹鑄此鼎贊頌武公的恩德。銘文内容表明西周晚期周王朝軍事實力衰弱,而世家大族勢力崛起并成為不可忽視的軍事和政治力量。

“盠”青銅方彜 現藏中國國家博物館

彜為盛酒器,流行于商代後期至西周早期,形制通常為縱短橫長,有屋頂形蓋,方腹或曲壁鼓腹,腹下為圈足。盠方彜造型典雅莊重,紋飾繁缛缜密,層次清晰,極具藝術感染力,是西周青銅藝術品中的成功之作。器内壁鑄銘文 10 行 107 字,記述了周王冊命作器者之事,文中提及西周職官中的“司徒”、“司馬”、“司空”與軍隊編制中的“六師”、“八師”。

06

制禮作樂

在西周,禮樂是鞏固典制、規範等級社會、以諷誦化成天下的利器。禮樂制對西周及中華後世文化的發展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中華傳統文化就是在周代逐漸成形的,奠定了我國“禮儀之邦”的根基。自此華夏文明被打上了“禮樂”的烙印,文明程度向前跨越了一大步。禮樂的形成和發展過程,古人早有考究,可從中看出中華文化的起源。近代著名學者王國維在《殷周制度論》中說:“中國政治與文化之變革,莫劇于殷周之際。”

“禮”強調的是“别”,即所謂“尊尊”;“樂”的作用是“和”,即所謂“親親”。有别有和,是鞏固周人内部團結的兩方面。禮所要解決的中心問題是尊卑貴賤的區分,即宗法制,進一步講是繼承制的确立。樂所表現的精神就是“和諧”,天地和諧而萬物化生。

其實,周公是孔子最推崇的古聖人。《論語》中記載孔子曾發出這樣的感歎:“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複夢見周公”,意為我衰老得很厲害呀!我已經好久沒有再夢見周公了。作為周公的粉絲,孔子也極力推崇周禮,孔子反複強調“禮、樂”的重要性,認為一個國家興衰的重要标志在于“禮、樂”。孔子認為:一個國家要想和諧、穩固,必合乎禮、正乎樂。

那麼周公究竟在制禮作樂上有過什麼貢獻?請看後續文章。

(未完待續)

圖片 | 董譯夫

排版 | 小謝

設計 | 雨欣

你可能想看:

其他相關
兩方“金印”确定墓主身份,南京發現三國東吳重臣張昭墓

兩方“金印”确定墓主身份,南京發現三國東吳重臣張昭墓

作者: 天天見聞 時間:2024-11-09 閱讀: 18
南京發現三國東吳重臣張昭家族墓考古發現背景2022年7月至10月,為配合南京市南部新城油庫公園的建設,南京市考古研究院對項目地塊進行了考古勘探,發現了大量古代墓葬。經過國家文物局的批準,2023年11月起,南京市考古研究院開始對該地塊内的墓葬進行正式的考古發掘。此次發掘共清理出從漢代至清代的墓葬395座,其中以明清時期的土坑墓居多,出土了包括瓷器、銅器、陶器和金器在内的300餘件珍貴遺物。...

盜墓團夥要價1.8億的文物被追回,26名嫌犯悉數落網,被盜墓曾被誤傳為“九層妖塔”

作者: 天天見聞 時間:2024-10-26 閱讀: 24
砸毀棺闆、丢棄骸骨,雨水順着盜洞泡毀珍貴壁畫……盜墓團隊的犯罪行為令人發指!7月21日,央視新聞披露了發生在青海的一起特大盜墓案:這一團夥共盜取文物646件,市場要價共1.8億元。2018年,專案組輾轉6省17市,将26名犯罪嫌疑人抓獲,文物全部追回!據了解,被盜的“血渭一号”大墓,此前曾被誤傳為“九層妖塔”。 ...
3000年前的“糯叽叽”星人?從甲骨文看殷商人的“口糧”

3000年前的“糯叽叽”星人?從甲骨文看殷商人的“口糧”

作者: 天天見聞 時間:2024-10-19 閱讀: 75
粟與黍:中華農耕文化的古老印記粟與黍的基本概念粟,俗稱谷子,脫殼後稱為小米。黍,又稱糜子,去皮後稱為黃米。這兩種谷物在中國北方多處史前考古遺址中均有發現,見證了古代先民的農業智慧。五谷的概念演變“五谷”這一概念形成于先秦時期。《周禮·夏官·職方氏》中提到:“谷宜五種。”鄭玄注釋為:“五種,黍、稷、菽、麥、稻也。”而在《孟子·滕文公上》中,則提到:“樹藝五谷。”趙岐注釋為:“五谷謂稻、黍、稷、麥、菽也。”...
古羅馬沉船發現大量金屬塊,考古學家和物理學家搶起來了……

古羅馬沉船發現大量金屬塊,考古學家和物理學家搶起來了……

作者: 天天見聞 時間:2024-10-17 閱讀: 23
撒丁島海域的古羅馬沉船與鉛錠之謎意外發現的古羅馬沉船1988年,一群潛水員在意大利撒丁島附近海域進行水下探索時,意外地在28米深的海底發現了一艘沉船的輪廓。自航海時代開始,無數船隻在海洋中沉沒,每艘沉船都承載着不同的曆史與寶藏,成為海洋考古學家們珍貴的研究對象。...
回顧男子将自家祖墳挖開,結果卻引來官司,男子:挖自家的犯法嗎

回顧男子将自家祖墳挖開,結果卻引來官司,男子:挖自家的犯法嗎

作者: 天天見聞 時間:2024-10-13 閱讀: 25
這件離奇的事情就發生在2006年,該男子因為挖了自家祖墳而惹禍上身。當官司降臨之後,他依然不覺得自己挖祖墳有什麼。而被他挖開的祖墳又有着怎樣的秘密?于是,他決定找幾個朋友,一起把祖墳挖了看看,是否能發現什麼價值連城的珍寶。...
一座北邙山,埋了6朝24位皇帝,為啥帝王認為那塊風水好?

一座北邙山,埋了6朝24位皇帝,為啥帝王認為那塊風水好?

作者: 天天見聞 時間:2024-10-12 閱讀: 24
為什麼邙山是曆代帝王欽選的風水寶地?那麼,為啥這麼多名人和帝王喜歡埋在邙山呢?中國人的觀念中,山是最後的葬地,而距離洛陽最近的山就是邙山。所以,久而久之,帝王及達官貴人等等都埋在了邙山。除了帝王外,老百姓也葬在這裡。...
我來說兩句

年度爆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