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元禦《四聖心源》黃芽湯方應用桉例
黃芽湯……中氣之治方劑
[藥物] 人參 9 克,茯苓、幹姜、炙甘草各 6 克。
[用法] 每天 1 劑,水煎服
《四聖心源》原方:
人參(三錢) 甘草(二錢,炙) 茯苓(二錢) 幹姜(二錢)煎大半杯,溫服。
原理:中氣之治,崇陽補火,則宜參、姜,培土瀉水,則宜甘、苓。
其有心火上炎,荒悸煩亂,則加黃連、白芍以清心。腎水下寒,遺洩滑溏,則加附子、川椒以溫腎。肝血左郁,凝澀不行,則加桂枝、丹皮以舒肝。肺氣右滞,痞悶不通,則加陳皮,杏仁以理肺。
[病例] 傅×,男,60 歲。口腔多發性潰瘍 8 個月餘,曾在多家醫院診治,服西藥 50 餘天無效,後改服中藥治療、先後服牛黃解毒片、六神丸、 六味地黃丸及中藥湯堅 60 餘劑,未見明顯好轉,診見患者舌尖、舌邊、口腔 粘膜多處潰瘍,潰瘍面大小不等,色白周圍紅暈,灼熱疼痛,進食加重;心煩失眠,納和,食後腹脹,大便搪,乏力,舌紅縧、苔剝脫,脈細數。予 上方加附子 12 克,白芍 10 克,黃連 6 克。3 劑後潰瘍明顯好轉,共服 12 劑 而愈。随訪至今未複發。
[來源] 李繼功,等.山東中醫雜志 1990;
另注:是黃芽湯,不是黃芽菜湯。這黃芽湯比起黃芽菜湯少了鮮味,多了辛味。
方劑名解:《周易參同契》中“陰陽之始,玄含黃芽”,此方為黃老先生的調陰陽的第一方,故名黃芽湯。
方子組成:人參3錢 甘草2錢 茯苓2錢 幹姜2錢
方藥比例:3:2:2:2
方子解釋:人參加幹姜:崇陽補火
甘草加茯苓:培土瀉水
方子功效:瀉水補火,扶陽抑陰,使中氣輪轉,清濁複位,卻病延年之法,莫妙于此矣。
方子加減:心火上炎,慌悸煩亂,加黃連,白芍以清心。
腎水下寒,遺洩滑溏,加附子,川椒以溫腎。
肝血左郁,凝澀不行,加桂枝,丹皮以疏肝。
肺氣右滞,痞悶不通,加陳皮,杏仁以理肺。
方子驗桉:口腔潰瘍
方藥解釋:甘草:味甘,氣平,性緩。入足太陰脾,足陽明胃經。備沖和之正味,秉淳厚之良資,入金木兩家之界,歸水火二氣之間,培植中州,養育四 旁, 交媾精神之妙藥,調濟氣血之靈丹。
桂枝:味甘、辛,氣香,性溫。入足厥陰肝、足太陽膀胱經。入肝家而行血分,走經絡而達營郁,善解風邪,最調木氣,升清陽脫陷,降濁陰沖逆,舒筋脈之急攣,利關節之壅阻,入肝膽而散遏抑,極止痛楚,通經絡而開痹澀,甚去濕寒,能止奔豚,更安驚悸。
茯苓:味甘,氣平,入足陽明胃、足太陰脾、足少陰腎、足太陽膀胱經。利水燥土,瀉飲消痰,善安悸動,最豁郁滿。除汗下之煩躁,止水飲之燥渴,淋癃洩痢之神品,崩漏遺帶之妙藥,氣鼓與水脹皆靈,反胃共噎膈俱效。功标百病,效着千方。
幹姜:味辛,性溫。入足陽明胃、足太陰脾、足厥陰肝、手太陰肺經。燥濕溫中,行郁降濁,補益火土,消納飲食,暖脾胃而溫手足,調陰陽而定嘔吐,下沖逆而平咳嗽,提脫陷而止滑洩。
理中湯:人參9克,幹姜9克,灸甘草9克,白術9克 《傷寒論》---傷寒為主,以虛、寒為治療根本
四君子湯: 人參6克,茯苓6克,甘草6克,白術6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以虛、濕為根本
黃芽湯:人參9克,幹姜6克,甘草6克,茯苓6克 《四聖心源》---以濕、寒為根本
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