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各個部位上的豬肉名稱,方便做個好廚師
1号肉
一号肉又叫肩頸肉、前夾心 這部分肉包括頸、背脊和前腿肉,瘦肉多,肌肉間結締組織多,在烹調中适宜于炸、炖、熘、焖等烹調方法,及做餡、叉燒肉等。
具體部位是前端從第一、第二頸椎間,後端從第五、第六肋骨間與背線垂直切開,下端從肘關節處切開。
2号肉
二号肉又叫方肉 是大排下部割去奶脯的一塊方形肉塊。
這塊肉脂肪和瘦肉互相間層,俗稱五花肉,在烹調中适宜于炖、焖等烹調方法,是加工醬肉、醬汁肉、走油肉、鹹肉、臘肉的原料。其奶脯部分用于煉油。
3号肉
三号肉又叫大排、通脊 前端從第五、第六肋骨間,後端從最後腰椎與薦椎間垂直切開,在脊椎下5~6cm肋骨處平行切下的脊背部分。
這塊肉主要由通脊肉和其上部一層背膘構成。通脊肉是較嫩的一塊優質瘦肉,可用于炒、爆、炸、熘等多種烹調方法,是烤通脊肉和叉燒肉的好原料,也是中式排骨、西式排骨、培根的原料。背膘較硬,不易被氧化,可用作灌腸的上
等原料。
4号肉
四号肉又叫後腿肉 是從最後腰椎與薦椎間垂直切下并除去後肘的部分。
由于後腿瘦肉多,脂肪和結締組織少,亦較嫩,故用途較廣,适宜于炒、爆、炸、熘等多種烹調方法,也是中式火腿、西式火腿、肉松、肉脯、肉幹和臘腸、灌腸制品的上等原料。
出廠的标準是:肌肉保持完整,表層脂肪修淨,肌膜不破。感官指标,色澤鮮紅或深紅、有光澤、脂肪呈乳白色或粉白色,有豬肉固有的氣味,無異味,冷凍良好,肉質緊密,有堅實感;煮沸後肉湯透明澄清,脂肪團聚于表面,具特有香味。
另一種分割方法是在第五、第六肋骨間與背線垂直切開,頸背部分為一号肉,前大排稱作二号肉,方肉稱作三号肉。
在商場裡和廚師使用時,分割的豬肉也有各種不同的稱謂,烹調時有不同用法,對照圖片,下面分别介紹一下各部位的用途:
1、豬頭。頭是從宰殺刀口至頸椎頂端。豬頭肉質較嫩、肥而不膩。宜于醬、扒、燒、煮、腌、鹵,用來制作冷盤。或制作“醬豬頭”、“紅扒豬頭”等菜肴。
2、頸肉。也稱血脖、槽頭肉、脖扣等,處在豬頭肉與夾心肉之間。因為此處是宰殺豬的刀口,故血污多,肉色紅,肉質較
老,肥瘦不分,烹調中多用于制餡。
3、上腦。上腦位于靠近頸的背部處,扇面骨肩胛骨上方。又稱“第二刀前槽”、“鷹嘴”、“肩頸肉”等。肉質較嫩,瘦中夾肥,适宜于炸、熘等烹調方法。如可制作“咕老肉”等菜肴。
4、夾心肉。位于上腦下部,前肘上方。其中位于扇面骨上的一塊呈扇面形的稱為蝴蝶肉,該肉較嫩,可切丁、絲、條、片、塊等,适宜于炒、爆、炸等烹調方法;其他部分肉質較老,肥瘦相間,适宜于制餡、制肉丸等,也适宜于涼拌、鹵,燒,焖、爆等方法。
5、前肘。前肘位于前腿膝蓋上部夾心肉下部,即前大腿骨前臂骨周圍。前肘肉瘦肉較多,皮厚筋多,膠原蛋白質含量豐富,适宜于紅燒、紅扒、醬、焖、炖等烹調方法,可制作“紅燒肘子”、“扒肘子”、“鎮江肴肉”、“醬肘子”、“鍋燒肘子”等名菜。
6、前肘把。前肘把即豬的前小腿部分。這一部分皮多筋多,瘦肉少,膠原蛋白質含量豐富,适宜于燒、炖、醬等烹調方法。
前豬蹄前豬蹄又稱“前腳爪”,它皮多筋多,膠原蛋白質含量豐富,适宜于醬、炖等烹調方法。 7、裡脊。裡脊是豬肉中最嫩的一塊肉,但隻有約20cm長,呈扁圓形,内有細筋。可切丁、絲、條、片、塊等,适宜于炸、爆、炒、熘等烹調方法。
8、外脊。外脊又稱“條脊肉”、“通脊肉'、“擔杖肉”等,如圖所示。外脊位于脊骨外,呈長條形,外有一層筋,肉質細嫩又較大,所以是使用價值較高的一塊肉,可代替裡脊使用,可切丁、絲、條、片、塊等,适宜于爆、炒、炸、熘等多種烹調方法,可以制作很多著名的菜肴,如“炸裡脊”、“滑炒裡脊絲”、“糖醋裡脊”、“宮保肉丁”、“炸豬排”、“鍋塌裡脊”等多種菜肴。
9、五花肋條。五花肋條肉是肥瘦肉有規則的間層排列肉,故又稱五花三層。五花肋條分為硬肋和軟肋。硬肋又稱“方肉”、“上五花”等,是肋骨下的肉。該部分肉質結實,質量較好;一般多用于紅燒、粉蒸等烹調方法。軟肋又稱“下五花”、“軟五花”等,是不帶骨的部分,該部分肉質松軟,質量較差。一般用于炖、焖等烹調方法。
10、奶脯。又稱“拖泥”等,位于軟肋下方,即豬腹的下部。該部肉質差,是呈泡泡狀的肥肉,皮可制凍,肉可煉油。
11、後臀尖。後臀尖位于臀的上部。該肉全部是瘦肉,肉質細嫩,可代替裡脊、外脊肉使用。可切丁、絲、條、片、塊等,适宜于炒、爆、炸、熘等烹調方法。
12、坐臀。坐臀又稱“坐闆”,位于後腿緊貼肉皮的一塊呈梯形的肉,前後薄中間厚。該肉全部為瘦肉,肉質稍老,肌纖維較長。可切丁、絲、條、塊等,一般可用于炒、醬、燒等烹調方法。
13、元寶肉。元寶肉又稱“彈子肉”等,位于股骨棒子骨前,近似圓形。該肉質地較細嫩,但有筋,肌纖維交叉,可切丁、絲、條、片等,用于炒、爆、炸、熘等烹調方法。
14、黃瓜條。黃瓜條位于坐臀上方,元寶肉的後下方,呈長圓形如黃瓜狀。該肉較軟,肉質較細嫩,肌纖維較長,無筋,可切絲、丁、片、條、塊等,用于炒、爆、炸、熘等烹調方法。
15、後肘把。即豬的後小腿部分。這一部分皮多筋多,瘦肉少,膠原蛋白質含量豐富,适宜于燒、炖、醬等烹調方法。
16、後豬蹄。又稱“後腳爪”,它皮多筋多,膠原蛋白質含量豐富,适于醬、炖等烹調方法。
17、脊排骨。又稱“脊排”、“大排骨”,位于脊背的上方,即豬的脊椎骨,内有脊髓,。脊排骨可用于醬等烹調方法。
18、肋排骨。又稱“肋排”、“小排骨”,即豬的胸骨、肋骨部分,如圖所示。肋排骨可用于醬、炸、紅燒等烹調方法,可制作“醬排骨”、“糖醋排骨”、“椒鹽排骨”等菜肴。
19、豬尾。也稱皮打皮、節節香。由皮質和骨節組成,皮多膠質重,多用于燒、鹵、醬、涼拌等烹調方法。如紅燒豬尾、鹵豬尾等。 20、豬耳。是下酒的好菜。
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