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名臣許兆椿墓現身雲夢
湖北日報訊 (記者海冰、通訊員楊理勝、魯黎)近日,在雲夢縣開展文物“四普”工作中,經群衆提供線索,清代名臣許兆椿的兩塊墓志在雲夢下辛店鎮被工作人員發現。7月12日,省博物館專家赴現場對志文整體進行釋讀,并與《清史稿》《雲夢縣志》等文獻記載進行對照研讀。在此基礎上,通過提供線索的群衆指認和現場存留物确認了許兆椿墓的位置。
據志文記載,許兆椿,字茂堂,号秋岩,湖北雲夢人。生于乾隆十二年(1747年),卒于嘉慶十九年(1814年)。為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進士,先後任福建道監察禦史,松江府知府,江南河庫道,蘇松糧儲道,江西、浙江按察使,江甯布政使,漕運倉場總督,廣西、貴州、浙江巡撫,并在吏、戶、兵、刑、工部任左、右侍郎(漢官)。許兆椿浸淫官場40餘年,為官經曆十分豐富,因病卒于京邸,最後歸葬桑梓,享年68歲。
許兆椿的生平經曆,史書亦有記載。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清廷決定編撰《四庫全書》,甫中進士的許兆椿被委任校勘《永樂大典》。此後,他以翰林院編修的身份參加《四庫全書》的編撰,随後開啟漫長的官場生涯。
為了詳細了解文物出土狀況,省博物館、雲夢縣文化和旅遊局、雲夢縣博物館的“四普”人員對許兆椿墓做了現場踏勘與走訪。據當地老人介紹,該墓原有高大封土堆,墓前有兩個高大的龜馱碑,碑前有石旗杆,後被破壞,現場遺存有石碑座和六角形頂。據介紹,兩塊墓志當年從墓中挖出後,被作為闆橋搭在不遠處水溝上用于過路,因正面朝下,志文才得以較好地保存下來。
省博物館副館長王先福稱,許兆椿墓特别是墓志的發現是我省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工作的最新成果,許兆椿墓發現的兩塊造型、尺寸、碑文一模一樣的墓志在考古發掘中十分罕見,為墓志研究提供了新材料,具有較大的文物和曆史價值:可明确許兆椿的葬地在雲夢下辛店鎮,為地方曆史文化研究提供了實證。墓志記載的許兆椿生平可以完善目前簡略的生平經曆記載文獻,而其擔任的多種官名既可印證清代職官制度,也可彌補正史不足。同時,墓前龜馱碑及碑前石旗杆、高大封土堆等葬制葬俗為乾嘉時期同級别官員的葬制葬俗提供了佐證。據碑志記載,許兆椿的太高祖為明代庠生,從應天遷到雲夢,為明代的移民史研究提供了資料。
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