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到了曲女城,印度國王歡迎嗎
印度最肥沃的恒河平原,有不少面積位于北方邦境内。北方邦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省級行政區,人口約2.79億,首府勒克瑙以西的恒河岸邊,有一座規模不算大的城市卡瑙季。這裡是印度的香水之都,整夜城市都彌漫着沁人心脾的香味。卡瑙季也是曆史名城,印度古代赫赫有名的曲女城,就在這裡,也稱羯若鞠阇國。大唐玄奘法師去“西天拜佛求經”,就路過這裡,留下了很多故事。
曲女城是有來曆的,傳說羯若鞠阇國王名叫梵授,他治下的國家是周邊區域的強國,無人敢犯。梵授膝下有一千個能征善戰的兒子, 還有一百個如花似玉的女兒。有一個大樹仙人在河邊的樹林裡偷看公主們洗澡(像不像豬八戒偷窺七個蜘蛛精洗澡?),大起凡心,決定向國王求婚。一百個女兒,沒有一個願意嫁給那個糟老頭子(像不像四聖試禅心,珍珍、蓮蓮、愛愛捉弄好色的豬八戒?)。國王不敢得罪大樹仙人,急得團團轉。最小的女兒說:“為解父憂,我願出嫁。”可這個小女兒卻是一百人中最不好看的。大樹仙人果然生氣了,把那九十九個公主,全部變成彎腰駝背,一生不能嫁人。九十九個公主突遭大難,都變成了曲女,“曲”是彎腰駝背之意。從此美麗的國都花宮,變成了曲女城。
羯若鞠阇國第一位國王是光增,和隋文帝楊堅同時期,公元580年至606年在位。他死之後,兒子王增繼位,被鄰國的金耳王設計誘騙過來,一刀殺掉。王增的弟弟喜增繼位,就是大名鼎鼎的戒日王。
戒日王能征善戰,最終征服五印度之地。戒日王和同時期的唐太宗李世民非常相似,都是前期以軍事為主,統一之後改為下馬治天下。所不同的是,唐朝認老子李耳為先祖,李世民比較推崇道教,戒日王則推崇佛教。從梁武帝蕭衍開始,僧人不再吃肉,雖也下命令強制執行,但以教化為主。戒日王則不同,他規定五印度之人誰敢吃肉,立刻砍掉腦袋。整個五印度之地到處都是佛塔。不過戒日王并非荒廢朝政佞佛,而是以佛教勸化民衆,讓老百姓都有飯吃。戒日王推行佛教,老百姓并不反對,反而安居樂業。
戒日王聽說那爛陀有個非常有學問的和尚,就讓鄰近的拘摩羅王把那個和尚請過來,他要見一見。玄奘見到戒日王後,戒日王問大唐國在什麼地方,玄奘給戒日王上了一堂地理課。玄奘告訴戒日王說大唐在貴國的東北數萬裡。這個數萬裡并不誇張,玄奘從長安出發,經河西走廊、西域、中亞再進入印度,曲曲折折,也差不多數萬裡了。
戒日王是知道大唐國的,他知道摩诃至那國(印度人對漢地的稱呼)有個秦王(李世民)天子。甚至戒日王對唐朝的發家史都了如指掌。戒日王知道隋炀帝無道,天下大亂,“秦王天子早懷遠略,興大慈悲,拯濟含識,平定海内。”
玄奘西行實際是私自溜出來的,他曾上表請西行,但被朝廷拒絕。但唐朝國勢強大,在玄奘口中,“秦王天子天縱含弘,心發慈悲,愛育四生,敬崇三寶,薄賦斂、省刑罰,而國用有餘,風猷(民風)大化。”雖然玄武門之變是李世民一生都洗不掉的污點,但他對天下是有功的,玄奘所說也沒有誇張。戒日王對李世民的印象頗佳,聽完玄奘的話,他稱贊道:“盛矣哉!彼王群生,福感聖主!”
從此,玄奘和戒日王形成了良好的互動關系,而且不排除他們之間有私誼。玄奘就在曲女城住了下來,參與戒日王舉行的一些佛學活動,遊走各地佛教場所,所獲頗豐。
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