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二娘為什麼賣人肉饅頭?《水浒傳》背後的真實人間
2.按理說,開黑店是無本買賣,他們為何沒發财,僅僅是“度日”?
3.如果不是為了求财,孫二娘為何會賣人肉?
孫二娘賣人肉包子,也是梁山好漢們“逼上梁山”的重要原因之一,和曆史上大多數“農民起義”原因一樣:
1.自然災害(旱澇或者瘟疫)引發大饑荒;
2.搞勞民傷财的巨大工程,比如花石綱。
孫二娘的黑店所在地——孟州道,僅在《宋史》中,就有多次洪澇災記載,是一個天災頻發、常年饑荒的地方,“城裡住不得”,十字坡才有活路。
孫二娘賣人肉,在古代饑荒時期是常事,甚至都不算是犯法。
唐“安史之亂”,睢陽守将張巡把他的小妾殺了分給衆将士吃。全睢陽城一共有六萬人,待最後城破時,隻剩幾百。
唐昭宗時期,經黃巢農民軍和秦宗權軍閥五六年的混戰,數十個州“民無耕織,千室之邑,不存一二”,市中賣人肉,一斤值100錢,有的還沒斷氣,身上的肉就已被割來賣了。
北宋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金兵入侵,官兵和百姓皆無糧可食,就把死人用鹽腌了曬成肉幹當糧食。
宋高宗紹興三年(1133年),杭州也有吃人肉的場面。而且人肉還有菜單名:“老瘦男子謂之‘饒把火’,婦人少艾者,名為‘不羨羊’,小兒呼為‘和骨爛’,又通目為‘兩腳羊’。”
即便到了近現代,吃人肉也不算什麼稀罕事,不信的可以問問上年紀的長輩,上世紀5、60年代,大饑荒時代的慘事。
三、《水浒傳》背後的天災人禍
《水浒傳》裡還有一個人肉烤串愛好者李逵。
李逵不是“饞”,而是“餓”。是長期極度饑餓後留下來的病态反應。
那種深刻在骨子裡的饑餓感,現實中一些老年人依然留有痕迹:家裡條件已經很好了,他們仍舍不得倒一點剩飯剩菜,剩的半拉饅頭一撮面條都要吃掉。
在琵琶亭喝酒時,宋江想要魚辣湯吃,結果端上來的魚不新鮮,戴宗本來就号稱不食葷腥,兩人略嘗了下就不吃了,“是腌臜的,不中吃。”
極度的缺失導緻極度的病态。李逵并不在意是否新鮮,是否中吃,隻要是吃的,他統統往嘴裡塞。
他先把自己碗裡的吃了,然後把宋江戴宗剩了不吃的也撈過來吃了,“滴滴點點淋一桌子汁水。”無關吃相,隻關乎速度,生怕慢了就吃不到。
吃人肉是反倫理道德的行為,但是孫二娘、李逵仍被稱為“好漢”。
“好漢”是江湖中人的特有稱謂,通常和“綠林”搭配用來指強盜、土匪,不同與現今意義上的“好人”、“英雄”。
曆史上的江湖,主要是遊民活動的場所。在中國文學作品中,《水浒傳》第一次詳細描述了這個江湖,是獨立于主流社會之外的一個另類社會——
江湖是一個最實際、最功利的地方,沒有好與壞的分别,活着才是最重要的。
濫殺無辜可能不對,但不是什麼大罪,相比較,好色才是第一大忌。
在《水浒傳》開頭,從“紛紛五代亂世間”一直到“嘉祐三年”,寥寥幾筆,就勾勒出了幾個王朝的變遷。
緊接着寫到嘉佑三年即公元1058年,天下瘟疫盛行,據《宋史》記載:“嘉祐三年,夔州路旱,饑。”
當整個國家瘟疫肆虐,哀鴻遍野之時,朝廷拿出的應對措施是:
派洪太尉去請張天師!
結果洪太尉放走了鎮鎖的108魔君,他們投生到人間。
曆史上的這一年,洪水泛濫,最大的一場幾乎淹沒了東京。
宋仁宗趙祯不願面朝大海,在年初诏令征發官兵,抽調民夫,開鑿永濟河。
他的計劃是讓河水從開封府西邊的葛家崗直抵開封城南的好草陂,流向北,注入惠民河,然後彙入魯溝河,最後流向大海。
▲圖源見水印
這項浩大的工程一直從正月進行到入冬。
在沒有現代科技的古代,強征民夫完成這種巨大的工程,本身已是一場災害。
天災加人禍,就算張天師和張三豐加全真7子一起下山,都無法為百姓消災解難。
悲哀的是,永濟河工程沒根治泛濫的洪水,而是彙聚為日後的八百裡水泊,成了“魔星”們的根據地。
曆史印證了小說開頭的谶言:遇洪而開。
SO,浩浩蕩蕩的水泊,來自一場洪水;天罡地煞108好漢,是瘟疫饑荒放出的“魔”。
他們舉起犁鋤揮着鐮刀,上梁山替天行道,呼風可改雨,扮作英雄不可一世。
人們看得如癡如醉,紛紛後退,給他們留出一個大大的舞台。
好漢們旋轉跳躍、向上向下、往前往後,左傾右倒,他們化作一道道紅光,八百裡水泊被染得風霜血紅。
最後,他們沖出了忠義堂,沖出了大時代,沖進了雲霄裡,消失在陽光中。
END
圖片來源于網絡
本賬号系網易新聞·網易号“各有态度”簽約賬号
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