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膽胰疾病,經方辨治的思路與方法
導讀:經方辨治肝膽胰疾病,可以從寒、熱、郁、瘀、病變夾雜五個方面,随證而合。
正文:張仲景辨治肝膽胰雜病的思路與方法已經經過2000年的臨床檢驗,他所創造的經方理法方藥在臨床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肝髒、膽囊、胰腺疾病的主要病變有炎症病變,如肝炎、膽囊炎、胰腺炎,以及腫瘤病變、增生病變、硬化病變、結石病變、癌性病變。肝髒疾病主要有慢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慢性酒精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炎、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肝硬化、原發性肝癌、肝性腦病、病毒性肝炎等。膽囊疾病主要有急、慢性膽囊炎,膽結石,膽囊息肉,膽管腫瘤等。胰腺疾病主要有胰腺炎、胰腺囊腫、胰腺癌等。疾病雖然,但可從五大方面考慮治療。
第一個方面,從'寒'辨治肝膽胰疾病
1、吳茱萸湯:吳茱萸10~15g、人參10~15g、生姜20~30g、大棗12~20枚。
2、桂枝人參湯:桂枝6~15g、炙甘草6~10g、白術l0~15g、人參10~15g、幹姜6~10g。
3、小建中湯:桂枝6~15g、芍藥15~30g、甘草5~10g、生姜10g、大棗12枚、饴糖适量。
4、四逆湯:炙甘草6g,生附子10g,幹姜6g。
吳茱萸湯作為治療肝寒證的基礎方。在應用吳茱萸湯的時候,可以和桂枝人參湯合在一起,可以和小建中湯合在一起,可以和四逆湯合在一起。在臨床中根據病變的情況也可以把三個方合在一起,三個方合在一起,也不一定超過十味藥。用方有兩個思路,一個思路是基礎方,第二個思路是在基礎方的基礎之上應該重視合方。
第二個方面,從'熱'辨治肝膽胰疾病
1、茵陳蒿湯 :茵陳10~80g栀子10~15g大黃6~10g
2、茵陳五苓散:茵陳160g,白術9g,赤茯苓9g,豬苓9g,桂枝6g,澤瀉30g。
3、栀子柏皮湯:栀子10克(劈)甘草3克(炙)黃柏6克。
4、栀子大黃湯:栀子8克,大黃3克,枳實15克,淡豆豉25克。
這四個方作為治療肝熱證的基礎方。
第三個方面,從'郁'辨治肝膽胰疾病
1、四逆散:柴胡6~10g、芍藥6~30g、枳實6~10g、甘草(炙)6~10g。
2、橘枳姜湯:橘皮20克 枳實9克 生姜15克。
3、枳術湯:枳實15~60g、白術20~30g。
中醫所說的肝郁,在某種程度上,包括膽的病證,也包括胰的病證。精神因素,情志不暢,中醫把它辨為肝郁。
第四個方面,從'瘀'辨治肝膽胰疾病
這個是瘀是瘀血的瘀,瘀血在臨床實際中,也是非常多的。
1、桂枝茯苓丸:桂枝6~10g、茯苓10~15g、丹皮6~10g、芍藥10~15g、桃仁6~10g。
2、抵當湯:大黃10~15g、桃仁10~20g、水蛭6~12g、虻蟲6~12g。
3、當歸四逆湯:當歸10~20g、桂枝10~20g、白芍10~30g、細辛3~10g、炙甘草6~10g、通草3~6g、紅棗10~30g。
4、桃核承氣湯:桂枝6~10g、桃仁10~25g、大黃10~15g、甘草3~6g、芒硝6~10g。
5、大黃蟄蟲丸:制大黃8g、黃芩6g、甘草6~10g、桃仁10g、杏仁10g、芍藥12g、生地30g、幹漆3g、虻蟲10g、蛴螬10g、廑蟲6g、水蛭10g。
把這五個方作為從瘀辨治肝膽胰疾病的基礎方。桂枝茯苓丸作為治療的最基本的方。
第五個方面,從'病變夾雜'中辨治肝膽胰疾病
1、小柴胡湯:柴胡10~20g、黃芩6~10g、半夏6~15g、人參5~10g、甘草5~10g、生姜10~15g、大棗5~10枚。
2、大柴胡湯:柴胡10~15g、黃芩6~10g、芍藥6~20g、半夏6~10g、生姜3~6g、枳實6~10g、大棗6~10枚、大黃5~10g。
3、柴胡桂枝湯:柴胡10~15g、桂枝5~10g、芍藥5~10g、黃芩5~10g、人參5~10g、甘草5g、半夏5~10g、大棗10g、生姜6g。
4、半夏瀉心湯:半夏10~15g、黃連3~5g、黃芩5~10g、幹姜5~10g、甘草5~10g,人參5~10g、大棗12枚。
5、黃連湯:黃連9克,半夏9克,炙甘草9克,、幹姜9克,桂枝9克,人參6克,大棗4枚。
當然,需要合方,也就是說病變的夾雜之中往往是病變既有寒又有熱,既有虛又有實,既有氣郁又有血瘀,病變的複雜性就告訴我們,單用一個方在治病的過程中都有局限性。
治病為了提高療效,為了克服一個方治病的局限性,就要選用合方。也就是說從病變夾雜中辨治肝膽胰疾病要選用小柴胡湯合方、大柴胡湯合方、柴胡桂枝湯合方、半夏瀉心湯合方、黃連湯合方。
很多病人有病都是先看西醫,西醫效果不好再找中醫,這樣很多疾病就形成了虛實夾雜病、寒熱夾雜病,剛有病就找中醫的人不多,往往很多是久治不愈的慢性病,這些慢性病,由于治療的過程、用藥的過程,本來是一個實證用過西藥之後出現了虛實夾雜,多方面的因素導緻疾病的發展與變化都是錯綜複雜的,所以我們從病變夾雜中辨治肝膽胰疾病,雖然僅僅舉了五個方,但如果合方、變化,就會有無數種組合。同樣是一個肝炎,或者是一個膽囊炎,或者胰腺炎,有可能寒夾瘀。如果病人是寒夾瘀,選吳茱萸湯和桂枝茯苓丸。當然,也有寒夾虛,既有寒又有虛,病人是單一的寒證沒有虛,不經治療機體的自我調節會恢複正常的。隻有在病人很難自我恢複正常的情況下,才既有寒又有虛。很多疾病應該起碼有兩個方的合方才能夠提高治療效果。有沒有寒熱夾瘀呢,既有寒又有熱,還有瘀血,根據我們所學習的知識,應該選幾個方?寒的選吳茱萸湯,熱的選茵陳蒿湯,瘀血選 桂枝茯苓丸。
寒可以夾瘀,寒可以夾虛,寒可以夾氣郁,寒可以夾濕,寒可以夾熱,這是從寒的角度;同時,寒熱可以夾瘀,那寒熱能不能夾虛呢,寒熱能不能夾氣郁呢,寒熱能不能夾濕呢?比如說,病人既有氣虛,又有郁熱,怎樣選方。
氣虛在絕大多數情況下,是偏于寒證還是偏于熱證;氣虛大部分情況下向寒證靠攏,因為中醫在認識問題的時候,把氣歸于陽這一類。氣虛可以夾郁熱,氣虛也能夾濕熱,氣虛也能夾寒濕,氣虛也能夾寒瘀,氣虛也能夾瘀熱,氣虛也能夾氣逆,氣虛也能夾郁瘀。
在臨床中辨治疾病的過程中,第一步是辨病變的基本證型,辨清病變的基本證型要抓兩個内容,一個内容是基本的證型,要選基礎方;一個病症有可能兩個證型同時出現,要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這是我們學習經方防治肝膽胰疾病的重要的一個方面。
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