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日子有幾種過法?聊聊日曆應用中的陽曆與陰曆
watchOS 9 最近剛剛推出的表盤之一,圖片來自 Apple 官網
如果你有注意的話,Apple 最近在 watchOS 9 中推出了幾款表盤。本文開頭的表盤就是其中的一款。這是一款描繪了陽曆與陰曆的關系的表盤,Apple 提到這款表盤可以在「在中華、伊斯蘭、希伯來等多個文化環境中使用」。對于很多人而言,這款表盤可謂是一大利好,它提供了與農曆相對應的、豐富的月相的知識,從此媽媽再也不用操心我地理課上的月相問題了。
除了描述陽曆與陰曆的關系的表盤之外,在日常生活中,描述二者關系的其實還有一種更為常見的東西——日曆。當你在看日曆的時候,如果你有留意的話,幾乎大部分日曆都有兩種标識。以 iOS 自帶的日曆為例,一種是用阿拉伯數字寫的,通常我們把它稱為陽曆;一種是用漢字書寫在下方,很多時候我們稱之為農曆,當然也有人稱之為「陰曆」。
無論是陽曆還是農曆,其實它們都隻是衆多曆法的一種。而曆法則是一種用年、月、日等時間單位計算時間的方法。
陽曆知多少
接下來,我們就先來看一下陽曆。陽曆,也稱為太陽曆。它的身影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埃及。從名字上看,它的關注點就是太陽。陽曆是現在最為常用的曆法,沒有之一。
嚴格意義上的陽曆分為回歸陽曆和恒星陽曆兩種。二者的區别就是前者采用的曆年方式是回歸年,而後者采用的則是恒星年。在歸類上,我們目前使用的陽曆(格裡高利曆)就是一種回歸曆。
回歸年,即太陽再次回到黃道上相同的位置所經曆的時間,可以簡單的理解為太陽再次直射赤道之間的時間。1 回歸年 = 365.2421990741 日 = 365 天 5 小時 48 分 46 秒,通常取值為 365.2422 天。
與回歸年相對應的是「恒星年」,即地球圍繞太陽公轉的周期,也就是地球圍繞太陽公轉一圈的時間。通俗的講就是太陽再次旋轉到離太陽最遠的那個點上。
地球公轉示意圖,圖片來自維基百科
因為一回歸年為 365.2422 天,現實中的日曆不可能出現小數。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陽曆采取了設置閏年的方式,也就是我們看到的 2 月出現了 29 天。目前格裡高利的規則是每400年少3次閏日,大緻算下來是一年 365.2425 天。
每一個可以被 4 整除的年份都是閏年,但可以被 100 整除的年份,必須也能被400整除才是閏年。
農曆,一種陰陽合曆
在大緻上了解了現行的陽曆之後,我們再來看一下農曆。
農曆是一種至今在大中華文化圈廣泛使用的傳統曆法,盡管日常中有時它被俗稱為「陰曆」,甚至有些人會認為「陰曆」和農曆是一種東西,但它本質上是一種陰陽合曆。那麼,農曆究竟「陽」在「陽」哪裡?「陰」又體現在何處呢?
農曆與二十四節氣
陽光布德澤,萬物生光輝。當我們談到「陽」的時候,很多時候就容易聯想到萬物勃發的春天。太對了,和物候相關是農曆的一大特色。這也就是我們現實當中經常讨論到的以「春雨驚春清谷天」為代表的二十四個節氣。
圖片來自香港教科文之友
二十四節氣是農曆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出現的曆史很早,最早成型的出現可以追溯到西漢的《淮南子‧天文訓》。實際上,二十四節氣是一個統稱。它包括「中氣」和「節氣」各十二個。以春分為第一個中氣(春分對于格裡高利曆的前身儒略曆也有重要意義,因為它是計算複活節日期的基礎),然後節氣、中氣相間排列,終于驚蟄。
可以看到二十四節氣和陽曆月份對應地還是相對緊密地
農曆以回歸年進行曆年,二十四節氣的制定也與回歸年有着莫大的關系。當太陽直射在北回歸線的時候,此時北半球的日照時間達到最長;而當太陽直射在南回歸線的時候,北半球的日照時間達到最短。據此分别定出了夏至與冬至。相應地,在太陽直射赤道之時,晝夜平分,以此确定了春分與秋分。
圖片來自維基百科
四個關鍵節點确定之後,接下來就是确定剩下的二十個節氣與中氣了。然而在這個問題之上,國人卻經曆了一個曆法史上重要的變革,即「平氣」改「定氣」。這一變革影響之大甚至影響到了閏月的置閏問題。
在西漢武帝時期的《太初曆》中,以冬至為歲首,這種方法被稱為「平氣」或「恒氣」。而在 1645 年《時憲曆》正式頒行後,采取了以春分為歲首的策略,這方法被稱為「定氣」。因為地球圍繞太陽的公轉并不是一個勻速運動,在近日點時移動最快,在遠日點時移動最慢,所以相比之下「定氣」法要更貼近實際的情況。
其實通過上面的一番梳理不難發現,二十四節氣還是和公曆的季節差不了多遠;所以在古代二十四節氣起着指導農業生産的重要作用。「清明前後,種瓜點豆」、「立夏不下,小滿不滿,芒種不管」等等農諺就是對這一作用的反映。
農曆與月相、閏月
話分兩頭,說完了「陽」,我們來看「陰」。在我們語境當中,陽往往會指代太陽;而陰則常常會指代月亮。在這裡就是如此,這裡的陰就是與月亮相關。作為陰陽合曆的農曆其「陰」指的就是根據月球運行的朔望月來曆日。
從地球上觀察每夜的月亮
這當中的朔是指每月的初一,望是指十五或者十六。朔望月出現的主要原因是月亮繞地球運行一周時間,一個朔望月即月亮繞地球公轉一周的時間,平均為29.530588天。在陰曆的日曆中體現為大月 30 天,小月 29 天。12 個朔望月下來約合 354.36 天。這樣就和一個回歸年365.2422 天之間産生了 11 天的差值。
五月的月相,圖中月相跳過一天是因為曆法原因所緻。圖片來自維基百科
為了解決或者說協調這個問題,農曆采用了設置閏月的方式。這就是有名的「十九年七閏法」,即十九年中設置七個閏年,這個七個閏年中每年增加一個閏月。這樣,農曆和陽曆在 19 年的時間段上實現了天數對齊。而與前文提到的定氣的情況,閏月的設置主要以夏季居多,極少設置在冬季。
離我們最近的閏月 2023 年閏二月
農曆設置閏月所産生的嚴重的問題:那些農曆閏月出生的同學,一輩子過個農曆生日挺難的。
冷知識:十九年七閏的規則的應用,每個人在其年齡為 19 的整數倍時,有可能會再次遇到陽曆生日與陰曆生日同一天。
農曆春節也因為采用其采用朔望月的曆月方式導緻它對應的(陽曆)日期始終在 1 月和 2 月之間徘徊。
近 171 年中國農曆新年的變動情況純粹的陰曆
好了,既然前面提到了農曆是一種陰陽曆,那麼有沒有純粹的「陰曆」呢?就是隻依靠月亮計日的那種?
答案是有的。
如果你點開過 iPhone 上「設置」->「日曆」,那麼你一定就能看到除了農曆以外,還有希伯來曆和伊斯蘭曆。但是因為這兩種日曆和自己沒有什麼關系,就一晃而過。其實,這兩種日曆就是純「陰曆」。
農曆、希伯來曆、伊斯蘭曆,注意其中小字月份差别
純陰曆的曆年就比陰陽合曆的農曆簡化的多,12 個朔望月為一年。上文已經提到過 12 個朔望月比一回歸年要差 11 天,所以随着時間的推移,純陰曆和實際的物候之間差距會變的越來越大。「白露早,寒露遲,秋分種麥正當時」,到了真正種麥的時候就早已經不是「秋分」了,從而導緻農業生産不能正常進行。在實踐中,陽曆作為參照,陰陽合曆的農曆新年基本上固定在一月或者二月,而純陰曆的回曆新年則會發生在一年四季的任何時刻。
純粹的陰曆有一個優點就是它與潮汐現象對得很整齊。東漢的王充就有「濤之起也,随月盛衰」的論述。而使用陰陽合曆的我們在預報潮汐的時候則會有相應的時間偏差,比如今年的錢塘江大潮的時間為農曆八月十八。
關于日曆的一些小知識
在漫長的時間裡,整個中華文化圈一直使用着陰陽合曆的農曆。在這當中無數先哲為了日曆授時的準确付出相當多的努力,并且産生出了太初曆、三統曆、授時曆等知名的曆書。
随着時間的推移,在清末鼎革之際,農曆的這種地位發生了一些變化。
1949 年,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都、紀年、國歌、國旗的決議》,決議中有這樣一條「紀年采用公元(公曆紀元)」。至此,我們現行所用的曆法完全确定了下來,也就有了我們今天所看到的日曆的樣子。
因為農曆閏月設置與回歸年相适應的規則,農曆在整個東亞地區有着不同的版本。這些不同版本之間甚至演繹出了一些小故事。1968 年,南越和北越因時差的原因在不同日期慶祝了越南新年。而在閏年上,中國農曆設置了閏十月,而越南則是在次年設置了閏二月;類似的情況還有 2012 年韓國設置的是閏三月,中國則是閏四月。
除了上面提到的這些日曆之外,廣泛使用的還有波斯曆。波斯曆也稱為伊朗曆,它是回歸曆的一種。在我國,波斯曆也稱為回回陽曆,區别于純陰曆的伊斯蘭曆,後者在我國也被稱為回回曆。南亞的一些國家諸如印度的印度曆、孟加拉的孟加拉曆,他們這些曆法則是恒星陽曆。
小結
最後,我們來小結一下。曆法是對人們特定天文現象認識的反映,它的背後是地球、太陽、月亮之間的互動。圍繞着這種互動,人們制定出了各種曆法。這些曆法可以分為陽曆、陰曆與陰陽合曆。我們日常當中俗稱農曆為「陰曆」并不準确,更妥帖的講,農曆是一種陰陽合曆。
這裡有一張日曆合集,供感興趣的同學研究。
2014年1月31日至2015年2月18日格裡曆、農曆甲午年、藏曆木馬年、伊斯蘭曆對照日曆,圖源維基百科
> 暑期征文 數字文具盒 火熱征稿中,分享學習方法,拿走現金獎勵
> 實用、好用的 正版軟件,少數派為你呈現
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