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文學獎消失之年,瑞典文學院發生了什麼?
摘要:
諾貝爾文學獎醜聞始末事件背景2018年,諾貝爾文學獎因瑞典文學院陷入一系列醜聞而未能如期頒發。這些醜聞的核心人物是讓-克洛德·阿爾諾及其妻子卡塔琳娜·弗羅斯滕松。阿爾諾和弗羅斯滕松共同經營的文化沙龍“論壇”吸引了衆多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瑞典文學院院士及藝術界名流。
諾貝爾文學獎醜聞始末
事件背景
2018年,諾貝爾文學獎因瑞典文學院陷入一系列醜聞而未能如期頒發。這些醜聞的核心人物是讓-克洛德·阿爾諾及其妻子卡塔琳娜·弗羅斯滕松。阿爾諾和弗羅斯滕松共同經營的文化沙龍“論壇”吸引了衆多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瑞典文學院院士及藝術界名流。
醜聞曝光
2017年11月,瑞典最大的日報《每日新聞報》刊登了一篇調查報道,指控阿爾諾性侵多名女性。随後,弗羅斯滕松也被揭露涉嫌利用其在瑞典文學院的職務之便,影響獎項評選和資金發放。這一系列醜聞的揭露者是記者瑪蒂爾達·福斯·古斯塔夫松,她在《諾貝爾文學獎消失之日》一書中詳細記錄了整個過程。
記者的視角
2017年10月5日,記者瑪蒂爾達在《每日新聞報》的編輯部準備買咖啡時,收到了《紐約時報》關于一名美國電影制片人被指控性騷擾和性侵的報道。雖然當時她并未詳細了解這則消息,但這一事件為後來的調查報道埋下了伏筆。
斯德哥爾摩的地标
斯德哥爾摩是一個以水為主的美麗城市,站在連接各島嶼的橋梁上,可以遠眺到許多标志性建築。《每日新聞報》的編輯部曾位于一座鋼藍色的高樓内,夜晚霓虹燈閃爍,成為城市的地标之一。然而,編輯部現已搬遷至一棟平房,但這并未減少其在瑞典新聞界的重要地位。
個人感受
瑪蒂爾達每天乘坐地鐵穿過特蘭堡大橋時,都能看到斯德哥爾摩的古迹。這些景象有時讓她覺得這座城市很小,有時又覺得它巨大且難以進入。這種矛盾的感覺反映了她對斯德哥爾摩複雜的情感和對新聞工作的深刻體會。
通過《諾貝爾文學獎消失之日》一書,瑪蒂爾達不僅記錄了醜聞的曝光過程,還揭示了瑞典文學院内部的腐敗問題,為公衆提供了寶貴的視角。
你可能想看:
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