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九不一般,農村老農民說“初九看果,初十看地”,咋回事?
今天是農曆的正月初九,為民間傳統的“天公生”節,農村中流傳着豐富多彩的風俗。另外,農村中還流傳着“初九看果,初十看地”的習俗,朋友們知道是咋回事嗎?下面,我們就來詳細地聊一聊。
一、正月初九為“天公生”節
所謂“天公生”,也就是玉皇的生日,又稱“玉皇會”,天上地下的各路神仙齊聚慶賀,民間芸芸衆生自然也不能錯過。
祭天公習俗,在古代的農村極其隆重,尤其是南方台灣、福建、廣東、雲南等地,自初九淩晨就早早開始,一直持續到第二天太陽升起。而且,全家人齋戒沐浴,莊嚴肅穆,家家戶戶擺祭壇,供五果、六齋、三茶,上香放炮,三跪九叩。
二、正月初九“看果”是什麼意思?
古人認為,從正月初一開始,至正月初十,每一天都是節日。初一至初六為“六畜日”,正月初七為“人日”,正月初八為“谷日”,正月初九為“果日”,正月初十為“地日”,按照古代神話傳說女娲造人的時間順序。
正月初九為“天公生”,南方地區祭拜異常隆重,而在北方地區,尤其在山東、遼甯等地,以果樹為主要經濟作物的農村,正月初九為“果日”。在煙台地區,一大早,不少果農便去果園中鳴放鞭炮,祈禱秋天水果能喜獲豐收。而且,農村有經驗的老人說,通過正月初九的天氣,能預測收成的好壞,其規律為:“晴天是豐年,陰天減一半”。
三、正月初十看地是什麼意思?
正月初十為“地日”,也就是土地的生日,不少地方的農村流傳着“初十石不落,一年有吃喝”的習俗。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兒呢?其實就是将石罐放置在平坦的石頭上,潑水過夜,第二天如果粘住了,就預示着好年景,則這一年的吃喝不愁,實際上是預測倒春寒的一種方法。
在乍暖還寒的早春,如果氣溫回升慢,則作物萌發和開花晚,發生倒春寒的幾率就少。反之,氣溫過早回升,一旦遭遇冷空氣的襲擊,農作物容易減産。
四、正月初九,農村還流傳着另外的兩種習俗。
①“天公日”不能洗衣服
理由為玉皇的生日,洗衣服和潑水屬于不敬。
②上九辦事,效率翻倍。
很多人都知道,農村中流傳着“七不出,八不歸”的習俗,各地說法不同。例如,有的地方将其與日子的黑道與吉日聯系起來。而我比較看重下面的解釋。
所謂“七不出”,指的是開門七件事,即柴、米、油、鹽、醬、醋、茶,如果你還沒有做好,就不要出遠門。
所謂“八不歸”,指的是人生道德八件事,即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倘若你沒做好,就沒有臉面回家。那麼,上九辦事又是怎麼回事兒呢?
因為九是古代傳統文化中的吉祥數字,正月初九又是玉皇生日,所以這天辦事會格外得到庇護,辦事效率高,能辦成不說,甚至難事也容易辦成。
總之,正月初九為農村傳統的節日,而南北方的習俗差異很大。南方祭老天,北方拜果樹,實際上都包含了古人祈福的美好願望。祝2022年五谷豐登,農村農民生活幸福。#農村##農民#
朋友們,正月初九到了,您那裡有怎樣的年俗呢?歡迎朋友們留言評論,我們一起熱切交流。
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