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王朝極盛時期的對手,讓唐太宗刮目相看的英雄人物
古代的中華大地,地形的西面不愁敵人入侵,因為青藏高原的阻隔。
青藏高原平均海拔超過四千多米,珠穆朗瑪峰達到八千多米。按照現代的工業條件都不大能夠順利翻越,更不用說古代還是農業為本了。
青藏高原保護了大唐王朝的邊界,但是在高原以内,卻興起了一個民族,建立了一個王朝。
吐蕃!
公元七世紀初,吐蕃王朝的建立者将自己的首都遷到了拉薩。這個建立者,就是松贊幹布。
都知道文成公主入藏的曆史,可誰知道,文成公主行到大唐疆域,面對祖國回眸的一轉眼,珠淚滾滾而下。
文成公主是被強迫着去西藏,嫁給了吐蕃王松贊幹布。
因為在吐蕃國的記載中,松贊幹布就是吐蕃的英雄。
從漢朝開始,中華帝國就一直奉行“和親”的政策,并且一直延續到大唐王朝。
“和親”,其實很屈辱。國家在名義上蒙受着一層陰影,被和親的公主,也沒有幾個得到好的命運。
相對于中華秉性禮教而言,外番往往過于粗鄙。
可是中華的曆史,也是内戰的曆史。國内戰亂不斷,就沒有辦法應對塞外的外番。
隻能和親,通過和親的手段,拉近雙方的關系,可以減少邊患的威脅。
可惜的是,從來狼都是喂不飽的。
外番接受和親,也有自己的考慮。一、有面子,畢竟中華的實力和底蘊都在。二、有裡子,足以在自己的國度誇耀。
隻是他們眼中,奪得地盤,或者多虜人口,才是真正的目标。
和親,隻是一種暫時的手段而已。因此嫁過去的公主,基本都已悲慘命運告終。
唐太宗起初根本看不上吐蕃,雖然他本人被各族人民推舉為“天可汗”。
可是松贊幹布的智謀卻讓唐太宗大跌眼鏡,他通過對吐谷渾的占領,直接威脅到大唐的邊疆。
吐蕃出兵吐谷渾,是在貞觀十一年。吐谷渾是大唐的附屬國。占領了它,就意味着和大唐對敵。
松贊幹布不僅如此,順勢将吐谷渾旁的黨項和白蘭一舉拿下。
唐太宗這才正眼看着松贊幹布。他一言不發地盯着大唐地圖,許久,才從牙縫裡蹦出兩個字:“和親。”
其實大唐和松贊幹布已經開過一戰了,雖然暫時把吐蕃趕出了邊疆,可是戰争的代價實在沉重。唐太宗做出和親的姿态,不僅是因為戰争的代價,更重要的,他認識到,松贊幹布的确是一個英雄。
正因為是英雄。松贊幹布也快速地把握了唐太宗發出的信号,即時派出大臣和重禮朝見唐太宗,請求和親。
文成公主奉命入藏。
這場婚禮為兩國之間的首次,所以完全按照大唐的禮儀隆重又排場。唐太宗派出禮部尚書持節護送文成公主入藏,松贊幹布則從拉薩來到邊疆,親自迎接。所有的一切,都充滿着安詳甯靜。
文成公主進藏,最重要的是,帶去了兩國文化的交流。而她本人也是幸運的。
她的幸運,有一個天下第一帝國的老爹,作為靠山和背景。
她的幸運,遇到了少數民族的一個英雄,從此夫唱婦随,快樂終老。
隻不過,松贊幹布死後,其接任的首領卻沒有那麼多的眼力勁。公元670年,吐蕃與西突厥聯手大舉攻唐,先後攻陷于阗、疏勒和龜茲,安西四鎮因此被廢。
吐蕃的接任首領貪得無厭,趁着大唐正處于安史之亂的局面時,又乘勢于公元763年占領長安,并将甘肅一帶的隴右、河西等地區劃歸己有。
其後,他們還占領了吐魯番等戰略要地,并把敦煌置于其治下六十年之久。
可惜的是,就像大唐一樣,吐蕃王朝也在國内的戰亂中,變得四分五裂而徹底崩潰。曾經松贊幹布創造的繁榮,就如同格桑花一樣凋謝。
而文成公主的雕像,卻被當地長久地保留了下來。
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