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門濕疹的中醫治療
分類:病脈證治
肛門濕疹的中醫治療
肛門是一種常見的性皮膚病,以瘙癢、有分泌物滲出、皮疹呈多形性、易複發為主要特點。任何年齡的人,均可發生。
[治療方法]
本證的治療,當在辨清證屬寒熱虛實的基礎上,分别采取清熱利濕、養血潤燥、健脾益氣的方法。切記以胃氣為本。
一、辨證選方
1、濕熱下注
治法:清熱利濕,祛風止癢。
方藥:萆薢滲濕湯《醫學心悟》加減。萆?20克,車前子(包)15克,茯苓15克、蓮子心10克,菖蒲10克,黃柏15克,丹參15克,白術20克,地膚子15克,龍膽草10。每日1劑,水煎服。
2、血虛風燥
治法:養血潤燥,清熱祛風。
方藥:滋陰除濕湯加減。炙首烏24克,白術10克,車前草15克,澤瀉10克,白鮮皮10克,桃仁10克,花粉10克,當歸10克,蟬蛻10克,防風10克,丹皮10克,銀柴胡10克,苦參10克,白蒺藜8克。每日1劑,水煎服。
3、脾虛濕盛
治法:健脾益氣,燥濕祛風。
方藥:除濕胃苓湯《丹溪心法》加減。蒼白術(各)15克,厚樸8克,陳皮8克,甘草5克,桂枝7克,澤瀉10克,豬茯苓(各)15克,黨參10克,防己10克,?蓄10克,每日1劑,水煎服。
4、熱毒壅盛
治法:清熱解毒。
方藥:仙方活命飲加減。金銀花20克,防風10克,白芷10克,當歸尾10克,陳皮8克,赤白芍各15克,乳香8克,沒藥8克,連翹15克,公英15克,生甘草6克,每日1劑,水煎服。
二、單方驗方
1、生地榆30克,馬齒苋30克,煎湯100毫升,濕敷患處,每日2次,适用于濕熱證候。
2、冬青葉100克加水500毫升,煮沸後取液濕敷肛門局部,每日2~3次,适用于各種證候。
3、蛇床子15克,苦參20克,川椒10克,艾葉10克,明礬30克,加水200毫升,煮沸後靜置候溫,坐浴熏洗局部,每日2次,适用于濕熱型和脾虛濕盛型肛門濕疹。
4、花椒15克,枯礬15克,樸硝30克,加水200毫升,煮沸後先熏洗患處。每日2次,适用于脾虛濕盛型證候。
5、10%明礬水溫熱外洗,适用于慢性濕疹肛門作癢者。(顧伯華《外科學》人民衛生出版社)
6、番茄汁:番茄洗淨後,用酒精消毒,去外皮,用紗布或滅菌銅絲網壓出漿汁,用此外敷,每3~4小時更換一次,适用于濕熱型濕疹。(《中醫皮膚病簡編》陝西科學技術出版社)
7、全蠍散:全蠍15克,白礬62克,冰片3克。将白礬入鍋内化開後,加入全蠍,煅枯待冷後與冰片共研細末。用于慢性濕疹奇癢不止。(《中醫皮膚病學簡編》陝西科學技術出版社)
8、佗柏散:密佗僧30克,黃柏面20克,冰片2克,外塗患處。有滲出時幹敷,無滲出時麻油調服。用于急性肛門濕疹。(朱仁康《中醫外科學》人民衛生出版社)
9、車前草100克,搗汁口服,适應症為濕熱下注型肛門濕疹。(顧伯華《中醫外科學》人民衛生出版社)
三、中成藥
1、濕毒膏:每日2次,塗敷患處,外用紗布包紮固定,适用于脾虛濕盛證候。
2、五倍子散:每日3次,塗敷在患處,能收濕止癢,适用于血虛風燥證候。
3、硫黃丸:每日服2次,每次服1克,适用于濕熱型急性濕疹。
4、龍膽瀉肝丸:二妙丸:日3次,每次6克内服。适應證為濕熱下注型肛門濕疹。
5、當歸片:日2次,每次5片,适用于血虛風燥型肛門濕疹。
四、針刺療法
主穴:血海、三陰交、會陰。配穴:脾虛配足三裡、關元;瘙癢甚配太溪、長強。采用平補平瀉針法,每日1次。
五、名醫經驗
1、邱嗣康:認為本病總因風濕熱邪客于肌膚或因脾濕所緻,但急性者多以濕熱為主,慢性多伴血虛,治療急性者口服清熱利濕、佐以祛風之中藥,藥用黃柏、炙蒼術、苦參、白鮮皮各12克,銀花、野菊花、紫花地丁各15克,生甘草4克,水煎服。并外用青黛散洗劑、三黃洗劑或爐甘石洗劑外搽,每日數次。慢性者口服養血祛風、清利濕熱,方用當歸、白芍、生地、白鮮皮、苦參、防風各12克,蟬衣5克,生甘草4克,水煎服,外用青蛤散膏、碧玉散或濕疹膏外敷,每日一換。(《中醫外科學》人民衛生出版社)
2、朱仁康:本病主要由于脾、心、肝、髒腑功能失調産生内濕、内熱、内風,與外之濕、熱、風邪合邪而為病,發病以内因為主。臨床多分為濕熱俱盛、脾濕偏重、傷陰耗血、血熱風盛、風濕相兼五種證型,分别用龍膽瀉肝丸、除濕胃苓湯、滋陰除濕湯、消風散、涼血除濕湯等藥物口服,并配合常用中藥洗劑治療。(《中醫外科學》人民衛生出版社)
3、周濟民:認為本病不外乎虛實兩證,實證多因濕熱下注,虛證多因血虛生風。臨證用下述之經驗方加減外洗:馬齒苋30克,赤芍154克,地榆20克,苦參30克,白藓皮20克,明礬10克,百部30克,川椒10克,濕熱者可加用黃連、黃柏,血虛者可加用當歸、丹參。
來源
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