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洞賓祖師,與純陽劍法的由來!
壹、人們稱呂洞賓為純陽祖師,稱其背負的寶劍為純陽劍,練的劍法為純陽劍法,呂洞賓一生以純陽劍法行俠仗義,因此演繹出許多脍炙人口的神話故事。
據《中國曆代名人大辭典》(以下簡稱《大辭典》)載:“呂洞賓,唐京兆人。名岩,字洞賓。喜戴華陽巾,衣黃白衫,系大早縧,狀類張子房。鹹通中及第兩調縣令,值黃巢亂,移家終南得道,莫測所往。唐詩鼓吹中有呂洞賓詩一首。别号純陽子,亦稱回道人,即俗傳八仙之一。又稱為呂祖。宋史又稱呂洞賓為關西逸人,有劍術,百餘歲而童顔;步履輕疾,頃刻數百裡,世以為神仙,數來陳抟齋中雲。”
呂洞賓不僅長得高大威武,而且聰悟過人,博聞強記,刻苦好學。
“他廣泛閱讀諸子百家之書,對儒、佛、道三教經典都有興趣,對《周易》《道德經》更是愛不釋手,他思維敏捷,能将三教理論融會貫通。他記憶力驚人,能在一天之内背誦上萬字的東西,他才華出衆,信口成文,順口成章。”
這為他後來參加科舉考試,出仕作官,鑽研醫學,救死扶傷奠定了文化理論基礎,也是他被民衆奉若神仙的一個重要因素。
呂洞賓曾參加唐朝的科舉考試,這一點,無論是正史還是野史,都無分歧。至于呂到底是“及第”、“兩調縣令”,還是考試落第,看破紅塵,曆史上至今争論不休,也不是本文研究的内容。但縱觀各種史料,有一點是肯定的,也是統一的:“值黃巢亂,移家終南得道。”
無論呂洞賓及第做官也好,落第失意也罷,在時間上都趕上了黃巢農民大起義。起義軍聲勢浩大,攻州掠府,平縣據鄉,動搖了唐朝的統治基礎。倘若呂洞賓當時為官,也會棄官聞風而逃;如果不做官,更會卷入動蕩不安的時局中。
正如史料所說的:“晚唐戰亂頻繁,河東一帶大族紛紛遷居嶺南一帶,大概呂氏也在其中,洞賓避亂到終南山,過清心寡欲的隐逸生活。因而有機會和時間與出家道人如鐘離權等人交往論道,最後棄家出走,跻身道家,扶危濟貧,實現他匡世救人的意願。
貳、呂出家後“潛心修行”。《宋朝國史》載:“關中逸人呂洞賓,年百餘歲,而狀貌如嬰兒,世傳有劍術。”可見呂洞賓是一位精通劍術的道人,呂洞賓練的是什麼劍法?他的師父又是誰,曆史上有兩種說法。
在考證研究的基礎上,我們認為《道教百問》一書中的說法是接近事實的。書中披露呂洞賓“得遇鐘離權,鐘離權授大道天遁劍法,龍虎金丹秘法”。這種說法是十分可信的,因為鐘離權原是五代後晉朝的一位将軍,身懷武功。一個會武功的将軍傳授劍法,無論從哪個角度講,都是合情合理的。
1981年12月,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的《宗教辭典》第401頁關于呂洞賓的介紹中,也肯定了上述事實。
呂洞賓學劍之後,刻苦鍛煉,“百餘歲而童顔,步履輕快,世以為神仙。”呂總是身負寶劍,雲遊四方,有時以劍為筆,題詩寫賦。對呂的個性,史書沒有記載,但從呂遺傳的詩文中,可以窺見其剛毅的個性和吃苦耐勞的精神。
他在《劍詩》中是這樣叙述的:“欲整鋒芒敢憚勞,淩晨開匣玉龍嗥。手中氣概冰三尺,石上精神蛇一條。”
從詩中我們看到,呂修煉高超的劍術,忍受修行的苦勞。淩晨開匣取出銀光閃閃的寶劍時,發出“龍嗥”般清亮的響聲。即使冰凍三尺,手中劍愈練愈勇,氣概豪邁,以劍砍石,火花飛濺,留下蛇一樣深深的劍痕。身為一個無拘無束、無牽無挂的出家道人,能淩晨即起,在寒風冰雪中苦練劍法,其堅強剛毅不畏苦勞的性格躍然紙上,讓人敬佩。
人都是有追求的,呂洞賓的追求可用一個“俠”字概括。他苦練劍法的目的,正如他詩中後段所寫,是為了讓“奸血默随流水盡,兇膏今逐漬痕消。消除浮世不平事,與爾相将上九霄”。翦除邪惡,斬殺兇頑,消除浮世不平之事,便可以實現“上九霄”成神飛仙的目的,一股俠氣蕩然于字裡行間。
在呂另一首《贈劍客》詩中,其剛毅個性和俠肝義膽表現得淋漓盡緻。
詩中說:“粗眉卓豎語如雷,聞說不平便放懷。仗劍當客千裡去,一更别我一更回。龐眉鬥豎惡精神,萬裡騰空一踴身。背上匣中三尺劍,為天且示不平人。”透過這首詩,我們可以看到呂贊頌除暴安良的俠客,顯示了他嫉惡如仇的俠義精神,從他“萬裡騰空一踴身”的自述中,也表現了他高超的劍術和飛騰的功夫。
呂洞賓畢竟不同凡響,在與惡人鬥争中,他是非分明,法理有度。他說:“劍有道劍、法劍之别。道劍,出入無形,殺奸以去神散之法;法劍,世俗共睹,治人以技藝。”我的理解是,呂氏所謂的“道劍”,就是面對惡人,先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服之以法。
以“無形”的精神思想上的情理法去教育說服惡人,勸其改邪歸正,停止作惡。所謂“法劍”就是面對冥頑不化的惡人,以飛劍利刃堅決斬殺之,除惡務盡,以維護人間正道,保持百姓的利益。
叁、呂洞賓“精通劍術以除惡”,難怪國内衆多道觀中都有呂背負寶劍的塑像,《呂祖志》一書的卷首,也繪有呂背負寶劍的繡像,他在不斷的實踐中豐富發展了“三遁劍法”。
在《道藏》一書中,說他“改劍術,為一斷煩惱,二斷色欲,三斷貪嗔”。從這一段隐晦的語言中,我們看到,呂洞賓對天遁劍法已經給予了補充、發展、更新。
他所練的劍法,已不是入道時的“天遁劍法”,而是經過創新了的劍法,是在“天遁劍法”基礎上創新了的劍法,呂當然不能更改“天遁劍法”的名字,當時社會不允許他那樣做,因而才出現了史書上呂洞賓“改劍術”的文字記載,呂曾“數來抟齋中”。陳抟作為道家後起之秀、呂氏的道家師友當然不會錯過向呂學劍的機會。
呂洞賓更新了的劍法才在弟子中一代代流傳,弟子為了紀念這位劍術大師,索興将呂傳授的劍法更名為“純陽劍法”。這就是“純陽劍法”發展至今的由來。
說“純陽劍法”是在“天遁劍法”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并非杜撰。
我們從“純陽劍譜”所載的劍術名稱中,可以看到“天遁劍法”的影子。武術界有一個普通的常識。無論拳術還是器械套路,其名稱與套路動作内容是相應相合的。
如“通臂拳”。通臂,兩臂相通的意思。其内容則是兩臂相通,放長擊遠,大開大合的動作,充分顯示了“通臂”的特色。
“青萍劍法”其“青萍”意寓浮萍飄蕩,忽東忽西,捉摸不定,正應合了劍術動作飄忽不定、聲東擊西、變化莫測的特點。“八卦劍法”套路中步法路線皆走乾兌離震巽坎艮八個方位,突出了八方拒敵、攻防嚴密的特色。“天遁”的天,指最高的、絕妙的、無與倫比的;“遁”指逃遁、躲避、隐形。
體現在套路中,則是巧妙地躲閃、伏藏、逃遁動作。而“純陽劍法”中恰恰有類似的動作,如“外過門劍”、“獻手埋伏”、“旋風劍”、“詐獻銅橋”等招式都是一些快速躲閃、伏身隐藏的動作,充分體現了“天遁”的特色。
令人驚奇的是,這些動作,在任何劍法中都不曾出現過。其動作奇特、罕見,絕不是後人可以編造的,根據以上分析,可以判定“純陽劍法”與“天遁劍法”的血緣關系。
“純陽劍法”中融入了呂洞賓一生刻苦研練、戰勝邪惡的心血與經驗,是一套突出攻防搏擊、獨具特色的實戰傳統劍法,是中華武術中的一朵奇葩。
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