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看透“是非對錯”的底層邏輯
摘要:
大家肯定會罵這種人傻,但你有沒有想過他為什麼會這麼想,他的底層思維邏輯是什麼?由此可見,不同人、不同人群對于“是非對錯”的理解是不一樣的,其根本就在于人們判斷“是非對錯”的底層邏輯是不一樣的。
假如有一天你正駕駛着自己的小汽車在一條雙向兩車道上正常行駛,一輛大卡車逆行直沖沖而來,眼看就差十幾米的距離了,那你躲還是不躲?往左躲,不行,有反向的汽車;往右躲,也不行,有實線不能跨越。但為了保命,你大概率會下意識地往右打方向,即便是違反交通規則。但就有人較真,說:“我就不躲,看他敢不敢撞我,他撞我違反交通規則,他要負全責!”
大家肯定會罵這種人傻,但你有沒有想過他為什麼會這麼想,他的底層思維邏輯是什麼?咱們大多數人的想法是:如果我不躲,大概率會被撞,最後車毀人傷,損失最大的肯定還是我自己,這是從個體利益最大化的角度來考慮,也就是商人的思維邏輯;而“傻子”的想法是:我躲了就是我的錯,他撞我就是他違法,這是從誰犯錯誰就應該受懲罰的角度來考慮,也就是法學家的思維邏輯。
如果這個路段接二連三的又發生了好幾起交通事故,政府部門不會隻局限于這幾起事故,而是會為了避免事故再次發生,要求交通部門在醒目的位置安裝一些“限速”、“禁止超車”、“禁止越線行駛”等一些交通标識,以最小的成本來換取最大的社會價值,這是從降低“社會總成本”的角度來考慮,也就是經濟學家的思維邏輯。
由此可見,不同人、不同人群對于“是非對錯”的理解是不一樣的,其根本就在于人們判斷“是非對錯”的底層邏輯是不一樣的。這種底層邏輯可分為三種類型:商人邏輯、法學家邏輯和經濟學家邏輯。
所以真的當一個“是非”出現了,無外乎絕對的對與錯,也沒必要責備與埋怨,轉換下不同的思維邏輯,靜下心來好好想一想,肯定能找到更合理的解決方案。
你可能想看:
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