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都感到無聊,怎麼辦?
在我們一生中,最大的敵人是什麼?
不是房價,不是階層固化,不是生活壓力,不是高節奏的工作和加班……
沒有了這些壓力,我們也能過得很好 —— 無非就是把欲望調低一點而已。
最大的敵人,恰恰是「無聊」。
比如:
每一天都重複着寫文案、填報表、做監測……這些繁瑣又無聊的工作,一點也提不起興趣;
告訴自己要學習、要自我提升,但下班到家,又覺得精力耗盡,什麼都不想做;
好不容易盼來一個周末,卻隻想癱在床上,或者玩會遊戲,看一部不動腦子的劇;
想一想,你有多少閑暇時間,耗費在「無聊」上?
有多少做好的計劃,因為日複一日的無聊、慵常、偷懶,一直都在對自己說「明天再做吧」?
适當的壓力和警戒可以催生我們的應力,但像這樣的軟刀子,恰恰是最難防範的。
那麼,如何對抗「無聊」,讓自己的每一天都過得更充實呢?
我們先來看看「無聊」的機制。
我們日常的每一天,由各種各樣的活動組成 —— 包括工作、學習、娛樂,都屬于「活動」。每一個活動,都需要調動我們的狀态,來執行、實踐,并從中得到反饋,完成一個完整的回路。
而這些活動的性質,基本可以由4個維度來描述:新鮮感,自主性,可控性,參與感。
這4個維度的不同搭配和組合,會産生不同的效果,使我們産生不同的情緒和心理狀态。
譬如:新鮮感很高,可控性很低,就會怎麼樣呢?—— 你會感到恐懼,因為你擔心把事情搞砸。
這種恐懼,在提供大量刺激、興奮的同時,也會造成壓力。
而反之,當新鮮感極低,而可控性極高 —— 也就是我們非常熟悉的日常工作;或者自主性極低,參與度很高 —— 你需要耗費大量時間操作,但這些東西并不是你想做的 ——那麼,你就會感到厭煩。
而這種厭煩,就會随之催生無聊的情緒。
說到底,無聊,就是一種「低喚醒狀态」的表現。
大腦認為你在做的事情無價值,或是不需要占用資源,就會調低你的喚醒狀态,減緩你的資源耗用。
當然,這裡也要分兩種情況讨論:一是長期,二是短期。
長期感到無聊,那就要特别留意了,因為這很可能說明:你對你做的事情缺乏認同感,并且你當下沒有一個明确的目标。
那麼,當務之急,是換個環境,或者找到感興趣的事情,給自己樹立一個明确的、可行的目标。
所以,我們主要讨論短期。
如果你已經有了目标,也有了自己的規劃,隻是在執行過程中,難以避免地,對每天的日常工作、生活感到厭煩,提不起精神,該如何讓自己擺脫低谷狀态,快速回血呢?
分享我的幾個心得。
設置「挑戰和成就」
這是 「遊戲化」(Gamification)的一個重要成果。
遊戲為什麼會吸引人?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遊戲會不斷地給你設置一個個微小的、踮起腳就能達成的挑戰,完成挑戰了就會給你一個成就。
在這個過程中,你的 獎賞回路會被不斷激活,獲得 「存在感」和 「影響力」的明确反饋。
舉個簡單的例子:遊戲中,需要你從A地到B地,直接跑過去的話是非常無趣的,那怎麼辦呢?給你設置一個任務。告訴你:由于B地發生了某某事件,你需要趕緊從A地過去 —— 這就給你提供了一個 動力。
進一步,在由A地到B地的過程中,設置陷阱、迷宮、怪物,你隻有克服了它們才能過去 —— 那麼,你就不得不為「趕路」這個行為付出 額外成本。而這部分成本會讓你的大腦以為,這個行為是「重要」的。
最後,當你抵達B地之後,用一個劇情告訴你:由于你的到來,你成功地解救了B地,達成了任務 —— 這就是一個 「成就」:通過一個完整的反饋,将你之前的行為和努力進行「肯定」,強化你對這個選擇的認知。
這就是一個最簡單的任務設計機制。 這種機制看似冗餘、沒必要,但正是這種「不必要的冗餘」,使整個遊戲過程變得更有意思,更不「無聊」。
現在各種手遊、網遊的成就系統,可以看作是這種模式的簡化。
那麼,如何把這種思路,應用到生活中呢?
不妨試一試:
1)為某些日常的事情設定一個挑戰;
2)這個挑戰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
3)完成這個挑戰,能夠得到一定收益;
4)最好還能帶來一些額外的新東西。
舉個例子:
不久前,我才給自己設了一個挑戰: 不依賴網絡渠道,找到50本值得買的好書。
這個行為看似毫無必要 —— 網上多的是大把的書單。但是,這會帶來兩個效果:
1)迫使我從家裡走出去,改變宅着的狀态,去書店裡看書、淘書,和書作近距離的接觸和篩選。
2)提醒我,跟别人聊天的時候,有意識地點到這個話題,并留心相關的信息。
而且,這個過程中,我還會有額外的收益:可以逛一逛書店,揣摩書店的裝修、陳列、裝飾,留意一下書店的活動策劃,從書店的陳列上推斷最近的流行趨勢,甚至,跟店員聊聊天、獲得一些多角度的信息……
這些難嗎?一點也不難。但是,它們很難進入你的日常視野中。你需要 給自己設置一些任務,制造一些障礙 —— 這些任務和障礙就是一個「焦點」,對你的思維和視角起到引導的作用。
更何況,這個過程本身,就特别有意思。
試一試,不要貪多,給自己設置 1-2 項挑戰。這是趕跑「無聊」,讓生活重燃活力的最好方式。
試試「新鮮感練習」
衆所周知,無聊的最大來源,就是因為缺乏「新鮮感」。大腦是需要新鮮感的。确定,可控,已知的東西,會讓大腦感到厭倦,進而降低喚醒狀态。
那麼,如何給日常而瑣碎的生活,增添一些新鮮感呢?
最簡單的方式,就是 改變自己的生活軌迹。
比如:
要求自己每天上下班、午休散步,走一條不同的路線;
每天在一家新的餐廳吃飯,記錄下體驗;
用一款沒用過的新軟件,實現相同的工作效果。
這幾個都是我一直在做的事情,非常有效 —— 它們會持續不斷地給你新鮮刺激,讓你感到每一天的生活都是不同的。
更進一步,你可以 把它跟「挑戰」結合起來。比如,加上條件限制、目标和獎勵:連續1個月,每天都換一家新館子,會怎麼樣?
你可能需要繞遠路,可能需要嘗試新菜品,可能會走進一些以前從來不會嘗試的店面……這些都是「冗餘」的,但正是這些冗餘,會使生活變得更有意思。
另外,關注我的老讀者可能會知道,我會經常分享一些有趣、小衆的軟件 —— 這些軟件是怎麼來的?原因很簡單:
一般人找到一款軟件,建立起使用習慣,就不再改變了,因為改變很麻煩。但我會喜歡嘗鮮,哪怕手上的軟件很好用,我也會試用新産品,嘗試用它們實現相同的效果、完成同樣的需求。
在這個過程中,不但能增進對工具、方法論的理解,也能積累下大量的素材,可以分享給讀者朋友們。
所以,有些讀者可能會嘀咕:為什麼我老是換工具?就是因為:哪怕我已經有了一套完善的流程,但在我眼中,這套流程永遠沒有「完成」,我一直都在不斷嘗鮮、體驗、優化的過程中。
如果你感興趣,不妨先從上面提供的3個例子開始,讓自己感受到生活的變化吧。
創作
我在以前的文章中講過:當你跟世界的聯系變弱時,你的「影響力」和「存在感」會減弱,随之而來的,就是空虛、無聊、厭煩……
你會感到橫亘在你和世界之間的疏離感。這種疏離感,會使你對自己的價值和意義産生懷疑。
如何打破這種疏離感?最好的方式,就是讓自己明确地看到:自己對于外界、外物,能夠施加切實有效的影響和幹預。
比如:做一件東西。
可能是寫一篇文章、編一個程序、做一道美食、設計一款手工藝品……無論哪一種,都是迅速積累成就感,打破「疏離」的最好方式。
以寫作為例。
我開始在知乎寫文章,是14年初的時候。
那時,恰好是職業到了一個瓶頸期。每天做着重複的事情,很早就把工作完成,剩下大把時間,卻不知道該做什麼,也沒想清楚未來的路線和發展規劃,每天都無所事事。
所以就開始利用下班時間,在知乎寫東西。
一開始并沒有任何想法,隻是想着,不能浪費這些時間,好歹輸出一些内容,也算是把自己的學習成果、實踐經驗總結一下。
後來做自媒體,這段時間的積累,起到了極其關鍵的作用。
雖說現在,自媒體的紅利期已經過去了,短視頻風雨飄搖,純文字輸出早已是一片紅海,但是,即使不抱着「成為大V」的心态,多輸出一些内容,仍然是有好處的。
一方面,就是我強調過無數次的:輸出倒逼輸入。隻有把學到的内容吃透、消化、輸出,你才算真正掌握了它們。
另一方面,這也有利于你持續錘煉、優化自己的内容産出能力。在一個垂直領域不斷紮根下去,持續産出内容,慢慢的,也會提高你的影響力和個人品牌,幫助你拓寬發展規劃的可能性。
如何讓更多的人知道你,吸引到合适的、有價值的人?持續産出内容,就是一個低成本的好方法。
現階段,可以先從「寫」開始,不用考慮運營和渠道,先積攢一定量的存稿。慢慢的,在寫作的過程中,對自己的文字進行優化、調整。
重點是什麼呢?不要為了「漲粉」「投稿」而去寫 —— 這樣,你會被平台和粉絲綁架,把寫作變成一項工作。
那麼,你就隻是從一個坑,跳進了另一個坑。
創作的要義在于心智的自由,而不是完成計量工作。
整理
有一句老話,叫做 「當 deadline 最緊迫的時候,也就是家裡最整潔的時候」。
什麼意思呢?很多人都有這個習慣,時間緊迫又狀态不佳時,如何快速回血?打掃衛生。
這是最大衆、常見,性價比又最高的方法了。
原理很簡單:打掃衛生,能夠快速讓我們「熱身」,與此同時,又能看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 家裡一下子就變得幹淨了 —— 從而快速積累成就感。
而成就感,就是幫助我們打敗無聊、調整狀态的利器。
不妨試一試:在日常工作、生活中,遇到一些簡單又瑣碎的任務時,不要急着去做,而是把它放進一張清單裡(我叫做 Dessert 清單)—— 無聊的時候,不想「幹正事」的時候,打開這張清單,一項項去完成。
清單裡的内容可以是什麼呢?最典型的,就是「整理」:整理房間,整理書桌,整理文件,整理任務,整理信息……
舉個簡單的例子:
我閱讀、上網的時候,會用一個浏覽器插件,把不經意看到的文章、鍊接等保存起來。比如:
朋友發過來的文章推介;
查資料時打開的各種鍊接;
諸如此類。
然後,在無聊的時候,再把這些鍊接一項項打開,瞥一眼,決定分發:是存起來待讀,放進收藏夾裡,轉化成任務,還是直接删掉?
看着插件的列表一項項減少,是一件非常有成就感的事。
在這個過程中,思維還可以在不同鍊接中跳躍、轉換,偶爾能激發出有意思的火花,或者創造出有趣的聯結。這些,就是意外收獲了。
不妨試一試:把待整理的東西,留在一張清單裡,等無聊的時候,打開這張清單,按圖索骥去做。可以是實體的物品,也可以是虛拟的信息。關鍵是要滿足這幾個條件:易操作,耗時短,不用太動腦子。
擺脫無聊和煩悶,這就是最好的「熱身」。
安利時刻
不少人對 “人生教練”或者 “教練對話”這個新技能和新職業感興趣, 想深入了解和成為教練,或者 想尋求教練幫助、體驗教練服務,那怎麼辦?
幹脆我直接組建“社沒教練體驗交流群”,歡迎大家來玩兒。在群内,你可以獲得:教練入門、教練副業創富的介紹和科普;教練對話和服務的一些體驗名額;社沒教練工作坊的免費名額
用“專業+教練”思維,幫你打通成長中的多場景卡點,比如:身心療愈、育兒育人、職場職業、關系溝通、領導力、IP打造、情緒管理、創業銷售、自我成長。
作者:Lachel
來源:L先生說
(ID :lxianshengmiao)
遠離無聊,點個 在看
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