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婚姻的存在,某種程度上是為了讓男性更好地剝削女性|婚姻
“家庭主婦”想必大家對這個詞一點也不陌生吧,那麼為什麼隻有家庭主婦,沒有“家庭主夫”呢?
從古至今,人們将男性和女性用婚姻連接在一起,婚姻中的女性很多時候被要求在家做全職太太,這種全職太太就真的是為了女性好嗎?
顯而易見,這種家庭主婦不過是換個身份做保姆罷了,如果你要工作那麼照顧孩子的最主要責任還是女性。
不管怎麼樣的身份,婚姻似乎需要女性貢獻更多的責任。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國家起源》裡表達了,婚姻就是男性對女性的奴役,某程度上是為了以男性為主的社會更好地剝削女性。
父系文化下:女性在婚姻中被剝削是必然
時至今日,從中國的“婦為夫綱”到現在的“家庭主婦”,印度的難以理解的“割禮”,韓國和日本的“男權主義”。
不管是國内還是國外,古代還是近代,大都是父系社會。
在這種父系社會的制度下,女性一直處于弱勢地位,在以男性為主的社會下,被剝削的必然是女性,很多時候表現為在婚姻中付出的很多,得到的很少。
說到這我不由得想起來最近的一部韓國高分電影《82年生的金智英》,從職場到家庭,女主角的生活都透露出一種身為女性的無奈。
她不僅要努力工作,還要努力做好一個妻子一個母親的角色。工作結束後并不是休息是繼續照顧自己的家人,反觀男主隻需要工作努力就好。
就像錢鐘書曾經說過的話“婚姻是一個圍城”。社會在不斷前進,父系文化下的女性是被婚姻圍住的羔羊。
男性選擇婚姻本質上是為了用合理方式剝削女性
《社會心理學》一書中曾提出社會交換理論,它指的是個體在進行社會交往活動時,會産生一定的社會交換成本,這種成本的回報叫社會酬賞。
一般來說酬金也分為了六大類:愛、錢、地位、信息、物、服務。
男性往往是更為明顯現實的個體,他選擇與一個女性結婚,一方面是為了自己,一方面也是為了家人,能夠社會交換酬金最大化的女性一般是他們的首選。
不管是女性給男性帶來事業上的幫助,還是照顧好了男性的家人,男性都需要女性在這段關系裡面成為被合理剝削的對象。
他們擅長用其他社會角色來壓迫女性來剝削女性,你是我的妻子,是孩子的媽媽,是老爺子的媳婦,你不做這些瑣事,誰來做。
更為可悲的是很多女性贊同這種合理的剝削。婚姻的存在,很大程度上不過是為了找個合理的方式剝削女性。
來自家庭層面的約束也是被剝削的證據
精神分析心理學弗洛伊德家把人分成了三個部分:自我,本我,超我。
女性對于婚姻的态度更多的是超我對自我的約束和限制,這個超我絕大部分是社會規定和社會道德層面的态度。
印度高分電影《神秘巨星》中的媽媽就是一個一直在妥協的女性角色,因為她有個女兒,導緻她不敢随意放棄這段充滿着不平等和傷害的婚姻。
這類似于中國古代的“女子無才便是德”。
回到電影中的女性媽媽是一個逆來順受的角色,反觀爸爸是一個擁有着極強男權主義的角色。出于對自己子女的愛,她一直縱容着父親的傷害,很多時候母親真的在婚姻裡承受的更多。
中國的《陽光燦爛的日子》刻畫的七八十年代的父母關系,也是如此,父親在家宣洩着生活的不滿,母親坐守家中,不管父親如何對待自己,母親還是一生都給了婚姻和家庭。
電影中女性角色選擇妥協和忍讓,這種來自家庭層面的約束,也是男性剝削女性的證據。
總而言之,“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這句話極大地反映出了當下婚姻對女性的影響。
《看見》一書中,柴靜曾去過女子監獄采訪,她發現大多數女刑犯都是因為殺夫進的監獄,或是出于對自己的保護、對子女的保護。不管是怎麼樣的情境,我想沒有人願意把自己人生通通葬送。
婚姻确實從很多方面來說都是以男性為主的社會下對女性的剝削,不管是什麼性質的婚姻,時至今日道德約束更多的也是女性,畢竟這依然是個父系社會,但是也不要太悲觀。
女性選擇婚姻的時候,選擇伴侶的時候一定要擦亮雙眼。
至少保持一個相對平等的關系也是選擇婚姻時應該有的,最基本的要求。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Solso, R., [M]. Press, 2004
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