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孢家族靠什麼“發迹”?可謂“江山代有才人出”

天天見聞 天天見聞 2024-11-09 健康養生 閱讀: 11
摘要: 頭孢:微生物中的“友軍”頭孢的發現曆程17世紀,列文虎克首次通過自制顯微鏡觀察到細菌。随後,路易斯·巴斯德和羅伯特·科赫分别從多種患病動植物中分離出了不同的病原微生物。面對這些緻病微生物,科學家們開始尋找有效的應對方法。抗生素應運而生,它們利用微生物自身産生的物質來對抗其他病原微生物,從而達到治療效果。

頭孢:微生物中的“友軍”

頭孢家族靠什麼“發迹”?可謂“江山代有才人出”

頭孢的發現曆程

17世紀,列文虎克首次通過自制顯微鏡觀察到細菌。随後,路易斯·巴斯德和羅伯特·科赫分别從多種患病動植物中分離出了不同的病原微生物。面對這些緻病微生物,科學家們開始尋找有效的應對方法。抗生素應運而生,它們利用微生物自身産生的物質來對抗其他病原微生物,從而達到治療效果。

頭孢的起源

20世紀40年代,意大利卡利亞裡市因衛生條件落後而暴發了傷寒疫情。然而,卡利亞裡的一個地區卻顯得與衆不同,盡管居民們經常在一條排污河流中遊泳并食用河裡的生魚,但很少有人生病。卡利亞裡大學的醫學教授Giuseppe Brotzu對此産生了興趣。他推測河中可能存在某種抗菌物質,可能是由河中的微生物産生的。經過多次實驗,Brotzu成功從河水中分離出了一種頂頭孢黴菌。

頭孢的研究與發展

經過21年的不懈努力,1961年,Brotzu與牛津大學的Guy Newton和Edward Abraham合作,成功發現了頭孢菌素C。這一發現标志着首個可應用于臨床的頭孢菌素——頭孢噻吩的誕生。頭孢菌素的出現極大地豐富了抗生素的種類,成為臨床上不可或缺的藥物之一。

頭孢的作用機制

頭孢菌素之所以能夠有效抑制細菌生長,關鍵在于其作用機制。細菌的細胞壁合成需要一種稱為青黴素結合蛋白的物質。頭孢菌素通過競争性結合這些蛋白,阻止細菌獲取合成細胞壁所需的原料,從而抑制細菌的生長和繁殖。然而,早期的頭孢菌素結構較為簡單,碳-7位側鍊上的α-氨基使其容易被降解,影響了其效力。

結語

頭孢菌素的發現和發展,不僅為人類抗擊細菌感染提供了強大的武器,也展示了自然界中微生物之間的微妙平衡。未來,随着科學研究的不斷深入,相信會有更多類似的“友軍”被發現,為人類健康保駕護航。

你可能想看:

其他相關
物理學家發現首個“三星黑洞”?為何這種現象如此罕見

物理學家發現首個“三星黑洞”?為何這種現象如此罕見

作者: 天天見聞 時間:2024-11-13 閱讀: 8
黑洞新發現:天鵝座V404揭示恒星級黑洞的三星系統結構黑洞的形成機制黑洞作為宇宙中的神秘天體,一直備受關注。恒星級黑洞主要由大質量恒星的核心坍縮形成,其形成方式主要有兩種:超新星爆發和直接坍縮。超新星爆發是大質量恒星耗盡核燃料後,由引力坍縮引發的劇烈爆炸。這種不對稱的爆炸會産生強烈的沖擊波,使黑洞或中子星獲得顯著的“出生踢”,即在誕生時獲得額外的速度。相比之下,直接坍縮是一種較為平和的過程,不會産生劇烈的沖擊波或踢動,因此周圍的伴星可以在引力作用下保持相對穩定。...
為什麼有的人是路癡?

為什麼有的人是路癡?

作者: 天天見聞 時間:2024-11-12 閱讀: 18
導航能力的奧秘:環境與遺傳的較量導航能力的個體差異和許多研究人類導航能力的科學家一樣,西北大學的認知科學家大衛·烏塔爾(David Uttal)也是個“路癡”。然而,世界上還有許多人與他截然不同,他們總是能清晰地知道自己身處何方,并輕松找到前往目的地的路徑。科學家們通過一系列實驗來評估人們的導航能力,例如讓他們指出看不見的位置,或者在想象自己處于另一地點的情況下指向第三個位置。這些實驗表明,确實有人在導航方面表現出色,而另一些人則顯得相當迷茫。...
海蛇攻擊潛水員,是“為愛沖昏頭腦”?

海蛇攻擊潛水員,是“為愛沖昏頭腦”?

作者: 天天見聞 時間:2024-11-12 閱讀: 20
海蛇襲擊潛水員:為愛沖昏頭腦?研究背景2021年,一項發表在《科學報告》上的研究揭示了一個有趣的現象:在澳大利亞大堡礁附近的海域,劇毒的橄榄海蛇(Aipysurus laevis)在某些特定時期頻繁“襲擊”人類潛水員。這一現象引起了科學家們的關注,他們試圖解開海蛇為何會攻擊人類的謎團。...
外星人的存在幾乎是必然的,但如果真的隻有人類怎麼辦?

外星人的存在幾乎是必然的,但如果真的隻有人類怎麼辦?

作者: 天天見聞 時間:2024-11-12 閱讀: 6
宇宙中的生命探尋:從假設到證據探索生命的樂觀與現實在廣闊無垠的宇宙中,人類常常懷揣着樂觀的心态,認為生命可能在無數星球上綻放。地球并非獨一無二,生命在這裡萌芽、進化、繁衍、變異,最終達到智力和科技的巅峰。既然所有物質都由相同的元素構成,宇宙法則也一以貫之,那麼假設我們在宇宙中孤獨存在,未免顯得過于浪費。...
人造物體最接近太陽的一次,NASA 帕克太陽探測器12 月将以約621 萬公裡的距離飛越太陽表面

人造物體最接近太陽的一次,NASA 帕克太陽探測器12 月将以約621 萬公裡的距離飛越太陽表面

作者: 天天見聞 時間:2024-11-10 閱讀: 16
帕克太陽探測器完成最後一次金星飛越,即将開啟最終軌道探測器概述帕克太陽探測器是由NASA于2018年發射的無人航天器,旨在深入研究太陽的奧秘。該探測器的設計目标是接近太陽表面約650萬公裡的範圍内,以追蹤能量流、研究太陽日冕的加熱機制和探索太陽風的形成因素。這一任務标志着人類曆史上航天器首次如此近距離地接觸太陽。...
可觀測宇宙直徑930億光年,宇宙外面又是什麼?

可觀測宇宙直徑930億光年,宇宙外面又是什麼?

作者: 天天見聞 時間:2024-11-10 閱讀: 10
探秘930億光年的可觀測宇宙宇宙的邊界與膨脹從科學的角度看,930億光年的可觀測宇宙邊界隻是當前科技能夠觸及的有限範圍。盡管科學家推測,可觀測宇宙之外仍可能存在繁星密布、星際交織的景象,但這些假設尚未得到證實。在浩瀚的宇宙中,科學尚未探索的未知領域仍然廣闊,留給人們的隻有無限的遐想。...
我來說兩句

年度爆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