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不墨千秋畫 ——廣東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傾力打造生态名山
臨近國慶節假期,廣東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的熱度更高了。尤其在珠三角地區,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被當地居民稱為親子遊、情侶遊、家庭遊等重要目的地。
就在剛剛過去的中秋節假期,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接待遊客達3萬人次,平均每天逾1萬人次。香港遊客李先生直言,“這裡藏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到底有着怎樣的魅力呢?
公園董事長黃淦波表示,“最根本的底蘊就是綠水青山”。
名副其實的森林氧吧
每一個走進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的人都有不同感受。
在作家龍仁青的筆下,這裡是浪漫的。
這裡有着被原始次森林的濃蔭所遮蔽的石梯小徑,有的地方,就像是有意掩藏起來了一樣,适合情侶們悄聲細語。“沿路的嶙峋怪石、虬枝古樹,以及怪石與古樹之間燦爛生長的奇花異草,更是為二人世界提供了一個幽深浪漫的氛圍。”
在作家張秀超的筆下,這裡是浩蕩的。
這裡山峰連綿,樹木蒼翠,花草葳蕤,飄綠滴翠,有的高大挺拔,有的如蒼龍般虬曲。大葉植物十分美麗、有的像傘蓋,有的如蒲扇,還有的類如北方蕨類植物、甩着鋸齒形散葉。“花草樹木如剛剛在水裡洗過一般,那麼新鮮。”
黃淦波自豪地說,如果把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放在全國視野,也許并不那麼出衆。但在東莞,甚至廣東,都有着超高的“人氣”。公園豐富的森林資源,已經成為東莞最重要的生态屏障、城市綠肺、天然氧吧。
當然,黃淦波的底氣不僅源于作家們的贊美和媒體的贊譽,更源于這組翔實的數據: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擁有東莞保護得最好、最完整、最大的原始次生林。18平方公裡區域内的森林覆蓋率超過90%,負氧離子濃度最高處每立方厘米超過了1萬個,是名副其實的天然氧吧。園區内有各種植物1000多種,動物300多種。古樹名木繁多,如黃樟樹、蘇鐵蕨、粘木、水翁樹和白桂木等。常見的樹種有樟樹、鴨腳木、大葉榕樹、小葉榕樹、紫荊花樹、桉樹、馬尾松等。
如果說,綠的濃郁造就了山的蒼翠,那麼,水的靈動則孕育了山的靈氣,石的離奇更點染了山的底蘊,這些共同織就了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絕美的外衣。
大自然的神奇造化确實為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添設了無數自然景觀。其中,落差380米、逶迤跌宕36級的仙泉瀑布,3999級曲徑的“佛緣路”和林海松濤的“森林浴”備受遊客青睐。
在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的大片原始次生林中,還有一種奇特的地理現象:大片階梯狀石壘。這些石壘大多存在于海拔200米以上地域,呈階梯狀自半山腰向海拔400多米的山頂延伸,其形式似梯田結構,但其造型與梯田的可耕作性又不符合。有些地方的石壘壘砌整齊,排列有序。有些地方則依托自然山勢,就地取材,稍加鞏固,使石壘成為階梯結構。
“如果是早晨登山,晨光初照,雲蒸霞蔚,鳥兒鳴叫,頗有一種‘蟬噪林逾靜, 鳥鳴山更幽’的意境。”黃淦波說。
不忘初心的傾心打造
熟悉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的人都知道,公園能夠取得今天的成就,與黃淦波有着密不可分的關系。
1999年,黃淦波在東莞是小有名氣的企業家。當時,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所在地的相關領導找上門來,說想開發還是一座荒山的觀音山,但缺乏資金,希望他能接手開發觀音山搞旅遊。
接還是不接?黃淦波很糾結。雖然開發之初的風險很大,但他還是被自己心中那股文化勁兒所引導。思量再三,他接手了,“東莞不隻有高速發展的經濟,更應該有良好的森林資源,我希望觀音山能夠成為東莞的一張城市名片”。
2000年,東莞市政府批準成立“東莞市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2001年,黃淦波專門成立了廣東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開發有限公司,以配合森林公園的發展經營。建園經營之初,黃淦波帶領團隊對觀音山18平方公裡的生态資源進行了保護規劃,根據山體的走勢和植被的生長環境劃定了重點保護區、生态核心區、适度開發區三大區域,确立了“保護優先、适度開發、長久建設”的發展思路和“文化立園”的發展戰略,并緊緊圍繞着這些對園區進行完善、改造、升級。
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管委會主任陳景玉介紹,園方每年都會投入大量資金進行林地養護與改造、森林防火、病蟲害防治、保護野生動物、對山體滑坡隐患區域進行土質改良并種下綠植以徹底消除安全隐患等諸多工作,資金額度從早年間的年200萬元到近年來的年1000萬元左右,至今已改造過的林地面積超過1000畝,尤其是對名貴樹木的保護工作更是竭盡全力,以保證公園的生态日益向好。
陳景玉介紹,具體實施的舉措有:提高森林防火裝備、設施及人員要求,并投入大量的資金。比如改造森林消防車,購買一體兩用的消防水車,專門自建将近4.5公裡的消防水泵;開展松材線蟲病、白蟻等有害生物防治;開展外來入侵物種清點防範;對劣質樹木進行更替,科學地引進一些優質的開花的樹木、名貴的樹木,如引種沉香、木棉樹、黃花風鈴和火焰木等四季開花的樹種。
此外,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還實施了一些“小而美”的綠化行動。比如,與鳳凰網攜手舉辦觀音山森林文化節之“木林森”計劃,種植大片鳳凰林,每當春季,鳳凰花海裝扮滿觀音山;為倡導低碳環保的生活方式,每逢世界森林日和世界地球日,都會通過植樹的方式,推行“生态補償公益行”活動;每年植樹節,都會舉辦“上春山·踏青行”及“東莞觀音山植樹季”,活動時間從3月1日持續到3月31日,不少企事業單位、親子團、研學團不約而同走進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種植一棵棵“愛心樹”。
2024年春天,在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參與植樹的東莞市民張先生表示,“不管在哪兒參與義務植樹,都是盡自己的一份責任,是為了我們的家園更美麗,我們的生活環境更美好,我也會号召更多人參與義務植樹,自覺愛綠、護綠、植綠,共同建設我們的美好家園。”
不遺餘力的砥砺前行
有關調查表明,城市居民最渴望親近的自然環境是森林、草地;節假日休閑最向往的則是森林公園和郊外農村田園。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中有許多樹木和植物,能夠分泌多種殺菌素,可殺死細菌,因而可使森林中空氣含菌量降低;森林對大氣中的灰塵有阻擋、過濾和吸收的作用,一般每公頃松林年滞塵量達36噸,雲杉林年滞塵量達32噸;噪聲通過森林後,還可降低聲音強度,一般40米寬的林帶可降低聲音10分貝—15分貝。
黃淦波相信,在東莞這片工業沃土上森林是絕對的精神樂土,尤其是森林生态作為特殊資本,能夠帶來其他資本形态所不能創造的獨特的剩餘價值或效益,這是它給人類所帶來的特殊福利。
動員明确,全市上下要加快推進綠美東莞生态和幸福河湖建設工作,持續改善生态環境,不斷增強人民群衆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以“綠”為核心,堅持“綠了就是美了”原則,多種樹、種好樹、管好樹,加速推進綠美東莞生态建設。
黃淦波說,動員令為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的可持續發展指明了新的方向。盡管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25年來的建設,有力地促進了東莞生态保護事業的發展,成為當地森林資源和生物多樣性保護隊伍中一支重要的力量,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也極大地提升了當地居民的幸福指數,但是,對于加快推進綠美東莞建設,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還可以做的更好。
今年11月,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将迎來建園25周年,黃淦波表示,園方将不遺餘力保護良好生态,打造生态名山,争取在未來5年建成5A級景區,為東莞這個工業城市的高品質發展和建設綠色宜居城市作出更多貢獻。他的目标,是讓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成為“東莞高質量發展的自然人文新驅動,粵港澳大灣區融合發展的文化新地标”。
山水林田湖是一個生命共同體,人的命脈在田,田的命脈在水,水的命脈在山,山的命脈在土,土的命脈在樹。可以說,保護好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乃至東莞市森林生态資源,是加快推進綠美東莞生态和幸福河湖建設的必然基礎和根本所在。 【來源:東方資訊 】
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