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五行,一鍵開啟新年奶盒循環之旅
一個牛奶盒的“綠色之旅”
牛奶已成為國人餐桌上常見的飲品,可很多人不清楚,這一盒盒牛奶的包裝,實則暗藏玄機。
看似薄薄的牛奶盒,實際上由紙、鋁、塑組成的六層複合紙構成。鋁能遮光保持恒溫,塑料可以防水,當牛奶被高溫殺菌裝入紙盒後,常溫下的保質期能達到一年。
可從回收的角度來講,牛奶盒仍屬于“沉睡的金礦”。
相比PET塑料瓶,奶盒包裝因為材料更複合,分離出的鋁、紙可以用作更廣泛的可再生材料;即使不做材料分解,用奶盒壓制出的闆材還能代替塑料,可以用作公園、社區裡的桌椅等設備。
不過,在塑料瓶回收已經習以為常的今天,奶盒回收仍在起步階段。
公開數據顯示,目前我國PET飲料瓶回收率達94%,其回收再生制成rPET(recycled PET,回收再利用的PET塑料)中,用來制作箱包、服飾等日用品的比率超過80%。
對比之下,以奶盒為代表的紙質飲料包裝回收率還不算高。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公布過的展望數據,随着紙質飲料包裝回收提上日程,到 2025 年,紙質飲料包裝資源化利用率應達 40%。
伊利決定率先邁出嘗試的一步。2022年7月,伊利與菜鳥簽署綠色戰略合作協議,打造“全鍊路減碳數字化系統”,當中的重中之重,正是共同建立舊包裝的綠色回收新鍊路,解決消費者的回收觸達難題。
17萬菜鳥驿站,解決消費者觸達“最後一公裡”
如前文所述,同樣作為可回收物的牛奶盒,回收率卻沒有塑料瓶高,原因不難理解:塑料回收在全國已經普及多年,不管是單個塑料瓶的定價,還是回收後再利用方式,市場教育都更加成熟。
反觀以牛奶盒為代表的紙質飲料包裝,由于起步尚早,不論是消費者教育還是回收終端,都對牛奶盒的回收認知不足,簡言之:普通老百姓不知道牛奶盒能回收,即使知道,也不知道怎麼收集,交給誰……
“最後一公裡”成了伊利綠色回收鍊條的關鍵所在,而菜鳥在線下如毛細血管般的消費者觸達能力,以及承襲阿裡巴巴多年的數字化能力,正彌合了伊利的需求。
首先,在物理空間上,菜鳥通過各個小區驿站為觸點,通過在驿站内布置宣傳物料,告知、教育用戶牛奶盒的回收活動,消費者将飲用完的牛奶盒收集後放進驿站内的回收箱,掃碼後關聯菜鳥賬戶,就能得到相應的綠色能量積分。
在杭州一個社區,物業會在小區的業主群裡發布回收活動通告,加強用戶對回收工作的參與度。短短一周時間,社區驿站的回收箱,收到了附近業主自發回收的上百個奶盒。
其次,菜鳥的數字化能力,也讓伊利針對消費者端的減碳,變得更加量化與直觀。
過去,垃圾回收雖然一直被社會倡導,但仰仗的更多是消費者個人的自覺性,但菜鳥通過個人碳賬戶的數字化平台搭建,當消費者每進行一次回收行為,就能被量化為相應的減碳量和綠色能量,最終産生實實在在的激勵。
2022年618期間,菜鳥推出的綠色家園線上互動陣地就給安慕希開辟綠色産品專區,減油墨和減塑包裝産品在此展示和銷售。和一般的銷售行為不同,消費者購買後綠色牛奶後,可以獲得綠色能量,并兌換綠色禮物,此舉能引導更多消費者參與綠色行動。
再者,消費者感知的“最後一公裡”也尤為重要。
在伊利看來,綠色回收行為,看似是産品鍊條的終端改良,實則為了拉近與消費者的距離,在奶盒回收再利用的方向上,伊利也始終牢記“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據了解,在菜鳥和伊利聯合啟動的空瓶奶盒回收計劃中,回收的空瓶奶盒将被重新再造制作成足球,第一批1000個足球全部捐贈給新疆地區的學校;對于回收的紙盒紙箱,則被用以制作學生的作業本,塑料則可以用來制作給社區使用的桌椅器材。
蘊含“五行”的回收商業價值
金水木火土 相生又相融,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五種自然中最常見的元素充盈在天地間相互發展、維持平衡、年年歲歲皆如此,這是中國式的循環智慧與浪漫。
伊利借助五行之理,希望以國人熟悉的口吻将低碳環保的課題娓娓道來:
初步探索階段,伊利與菜鳥目前已經實現一頭一尾的數字化能力。正所謂飲水思源,這裡的“頭”,是指在回收源頭記錄消費者的回收行為軌迹——用戶拿來了多重的包裝,能轉化為多少減碳量,再給用戶多少激勵,這一系列指标都能轉化為實際的數值,存在用戶的個人碳賬戶裡。
據第三方機構的初步測算,每回收一個奶盒可減碳2.9克,考慮到國内巨大的牛奶消耗量,乘以回收量之後,這将為全社會貢獻可觀的減碳數值。“尾”,則是指在回收後的循環利用環節,比如剛剛談到的回收空瓶制作足球,當中實現的減碳量也能夠被量化為具體數字。唯有将回收做成閉環,才能”徐徐而立,續續而生“。
伊利與菜鳥的合作中,正是通過前端驿站回收、後端碳賬戶等數字化平台能力,才讓原先分散、臃腫的回收鍊條,被輕巧地整合進一款APP中,既實現了降本增效的目的,更探索出回收行業的商業價值。
消費者參與方面的商業探索同樣重要。消費者激勵與回收效益,本身就是硬币兩面,如果激勵不夠,消費者的參與程度就不高;但一旦激勵過高,作為回收平台就面臨着高額的運營成本,長久下來平台運營也将難以為繼。
要改變這樣的現狀,除了剛才提到的數字化應用手段外,減碳方法論的體系化、規模化也尤為重要。
随着伊利與菜鳥的合作愈發深入,雙方在回收各個環節的方法論上,都有着更加成熟的方法論沉澱。就拿運輸環節來說,當成箱的伊利牛奶進入到菜鳥的綠色供應鍊體系,菜鳥綠色供應鍊推出的“減碳七件套”為其服務,包括電子面單、原箱發貨等,僅原箱發貨一項,一個包裹就可減碳358g。
對于伊利來說,“全鍊路減碳數字化系統”落地,更是有着雙重意義。
伊利是中國食品行業較早發布雙碳目标及路線圖的企業,并明确要在2050年前實現全産業鍊碳中和的目标。而“全鍊路減碳數字化系統”的落實,正是伊利實現2050年碳中和道路中不可或缺的數字化重要工具。
放眼整個乳品領域,伊利在減碳舉動上的種種嘗試,更是作為行業領導者産生的先進示範作用,不論是體系化的減碳方法論,還是消費者心智“潤物細無聲”的滋滋灌溉,都代表着伊利在綠色發展道路上的堅定實踐。
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