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威脅
大概十年前混知乎的時候,不曉得哪個“人在美國剛下飛機”的大V,拍腦袋編了一套所謂的外交黑話的翻譯,将原本非常好詞性的“建設性”,翻譯成了“吵得很厲害,各說各的”。
在後來自媒體人的相互“借鑒”之下,謊話說了一千遍,這個“建設性吵架”成為了坊間的共識,每次中國跟别的國家談的不錯,到了媒體圈就變成了兩國拉開陣仗搞了一輪炮轟。
每次看到這種以訛傳訛,總覺得特别搞笑,真實的情況是,如果談的很糟糕,我們也沒有什麼遮掩的意義,往往就是直接開噴。
譬如本周我商務部長去參加APEC峰會,跟美國商務部長的談判情況,我們用的是“坦誠、專業和建設性”,而跟日本商務部長的談判情況,我們用的是“強烈不滿”,“嚴正交涉”,“敦促糾正錯誤做法”。
根本不需要翻譯黑話,小學生都能從文字中感受到我們對日本的憤怒。
會面結束後,日本經濟産業大臣更是對着記者們驕傲的宣布,他當面對中國提出了兩個要求,一個是取消對産自于福島核食的進口限制,一個是立即釋放被捕的日本間諜。
小日本如此嚣張的威脅,并非沒有依仗。
2019年,面對咄咄逼人的韓國文在寅政府,日本經濟産業省宣布,将限制韓國的半導體原材料進口。
自從日本發布禁令之後,韓國日均虧損5萬億韓元,2019年年末,韓國269家中小型半導體公司聯合發聲,稱“一旦日本長期對韓國實行制裁,那麼六成以上的企業撐不過半年的時間”。
最終,在美國和韓國财閥的齊心合力之下,被文在寅一路提拔的尹錫悅關鍵時刻背刺文在寅,韓國的進步派以微弱的劣勢輸掉了大選。
在尹錫悅上台後一系列無底線的魅日和魅美舉動下,日本在今年3月解除了對文在寅政府時期的對韓半導體出口管制,将韓國重新列為出口優待國家。
通過制裁讓韓國俯首帖耳,嘗到了甜頭後,日本在三月底也随即秘密制定了《外彙法》法令修正案,将23個半導體品類追加列入出口管制對象,将于今年七月實施,與美國聯手,将卡脖子的手從韓國挪開,握向了中國。
有了将韓國淩辱的先例,有了美國爸爸的撐腰,日本最近自然是底氣十足......
這段時間,随着中美關系的解凍,朋友們對芯片的問題特别多。
這事兒吧,可以借鑒最近終于讓中國擠進大飛機俱樂部的C919。
1980年9月26日,運十在上海首飛成功,此後運十飛行了上百個起落,先後飛抵中國東南西北最遠的哈爾濱、烏魯木齊、廣州、拉薩等城市。
1982年,僅僅一年過去,在美國的全面施壓和技術封鎖下,我們最終不得已将運十下馬,從此,中國開啟了持續40年向美國買飛機的曆史。
通俗的來說,跟40年前美國需要聯合我們對抗蘇修相似,40年後的如今,美國也需要聯合我們對抗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因此,這一輪的破冰,就是美國一邊在經貿領域跟我們重新挂鈎,讓我們出錢,來共同應對危機,一邊聯手日本韓國荷蘭與台灣搞“合縱”,堵住中國的半導體和人工智能的自主發展之路,好長期賺我們的錢。
既求着我們,又要打壓我們,美國不好意思親自動手,于是就撺掇起了日本作為自己的馬前卒,帶頭來撕咬我們。
面對這個合縱的局面,中國自然不會重蹈大飛機的覆轍,于是便搞起了連橫,試圖将美國編織的半導體包圍網逐一擊破。
譬如近期制裁美國的美光,不僅僅是因為我們有了長江存儲,更重要的是,韓國雙巨頭的三星與海力士可以完美趁機吃掉美光撤離後留下的市場,我們可以制造沖突,從内部瓦解美國的盟友。
譬如近期與荷蘭與台灣開啟了一系列密集的外交互動,副首相兼外長的訪華,還有馬英九以及國民黨高層的高規格祭祖,也都預示着我們在布局荷蘭的高規格國事訪問以及後續國民黨的高級别代表團榮歸大陸。
過去幾個月,我們在韓國、台灣、荷蘭的布局都完成了,對美帝也完成了破冰,五路包圍網的最後一路,就剩下了日本這個最難啃的骨頭。
情況就是這麼個情況,此刻,面對日本得意洋洋開出的談判前提條件,是死磕,還是忍耐,道路将由我們自己來抉擇。
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