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瓴對于百麗國際的數字化轉型
2017年,高瓴資本出資531億港币,将百麗國際私有化。
一個賣鞋的傳統企業,何以讓高瓴願意出巨資**?
高瓴作為互聯網企業的投資玩家,為何相中百麗國際?
收購之後,高瓴是如何改造百麗國際,效果如何呢?
高瓴資本的投後管理以及傳統企業數字化轉型的經驗,是這門課的重點。
百麗國際是誰?
百麗國際成立于1992年,是全國最大女鞋品牌,擁有BELLE、、TATA、、等十多個鞋履品牌,、、SLY等六大服飾品牌,是Nike、等十餘個全球領先運動品牌的在華關鍵零售夥伴,耐克、阿迪達斯在中國銷量第一。
2007年百麗國際在香港上市,最高市值超過1400億港币。
2014年百麗國際銷售收入超過430億人民币,利潤超過51億人民币。之後幾年收入和利潤一路下滑,到2017年高瓴私有化的時候,利潤不到2014年的一半。股價從2013年最高點下跌将近80%。
看起來,百麗這家傳統零售企業已經日薄西山,高瓴為何大筆入局呢?而且,531億港币的并購金額,也超過了之前阿裡巴巴196億和萬達商業345億的私有化金額,百麗有這麼值錢嗎?
這是當時所有人頭腦中的一個大大的問号。
要知道,當年巴菲特也是控股了伯克希爾哈撒韋這家紡織公司,後來反複說這家紡織公司不賺錢。
先說結論,轉型效果如何?
2019年,僅僅是運動闆塊的滔搏分拆上市,市值就超過700億港币,比私有化整個百麗國際的價格還高。鞋類業務2019年、2020年線上下線都實現了高速增長。
尤其是2020年新冠疫情全國封店的情況下,收入居然創出新高。
數字化轉型的效果,可見一斑。
為什麼是百麗?
百麗國際主營鞋,這個服裝有很大區别:
第一是碼數多。多SKU和多碼數的商品,數字化具有天然的改造能力。
第二鞋子需要試。衣服可以是厘米級的合身,而鞋必須毫米級的合身,這就使得線下的重資産很難有替代性。
高瓴看中了什麼?
1、30多個自主品牌,百麗國際在整個女鞋品類中也占有足夠的領導地位,一個商場裡30%的品牌是百麗國際的。2、2萬家直營門店,11萬員工。直營門店保證百麗國際可以更近距離的貼近消費者的需求。3、代理全球最知名的運動品牌,NIke和做到中國第一。4、百麗很早的時候就具備了供應鍊快速反應的能力。
在2017年的時候,很多人認為互聯網才是未來,龐大的線下直營門店和員工都是包袱。高瓴的視角很不一樣。
高瓴因為投了大部分互聯網企業,當時很多互聯網企業也需要雇傭大量的人去做地推,那時候的地推人員是需要補貼的,是賠錢的。反過來看,百麗的10萬名員工,不但不用補貼,還掙錢。
高瓴私有化百麗之後,到底怎麼下這盤棋?
1、高瓴不是KKR那種并購資金,買完之後分拆變現公司,而是真正的進行投後運營,幫助企業轉型升級,無論是百麗,還是藍月亮、京東,高瓴的投後賦能極大的提升了企業價值,也給高瓴創造了更多的回報。
2、高瓴因為投了很多新興企業,所以有豐富的新技術、新經驗,他用互聯網的經驗和玩法,複制到百麗這種傳統的鞋業零售企業,用數字化重估了企業的核心競争力。
為什麼可以這麼玩?因為中國市場目前還有龐大的增量,滔搏體育200億的收入,這種體量下還能夠實現高速成長。
中國還有巨大的機會。
張磊在《價值》這本書中講了高瓴投資的第一性原理,李良這裡總結了一下高瓴是如何看企業、篩選項目的:
1、生意:商業模式
2、人、組織:格局觀、職業操守、認知一緻、專業隊伍
3、環境:上下遊供應鍊、消費者認知、基礎設施
高瓴如何賦能?
高瓴進入以後,首先解決了三個問題:士氣問題,認知問題,戰略問題。
高瓴并不是有一個很明确的方案,有一個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裡之外的行動計劃,隻有有一個明确的數字化轉型的方向,很多事情也是不斷深入了解,不斷叠代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
之前聽幹嘉偉講美團如何運營的課,給我的感受就是,那些牛人為啥牛,不是他們天賦異禀,能夠早早的就看清全局,每一步都像諸葛亮一樣神機妙算。其實,真正的牛人,起步的時候,未必看的多麼清楚,而是能夠不斷的叠代和進化。
大方向正确,然後幹中學,不斷優化算法,快速叠代,你就一定比别人強。
李良講了一個小故事:
在他最早巡店調研的過程中,碰到一個店員,問他有什麼需求?他說能不能把現在用的幾個APP都卸載了。
李良很奇怪,因為這些都是總部花了很大成本專門制作的,為一線賦能的工具,而且數據顯示90%多的人每天都在使用,說明還是有用的嘛。
店員說那些APP很不好用,每天花2秒時間上去簽到打卡就完了。
大量的企業都做了很多這種内卷的、沒有意義的創新,做産品的人不了解實際需求,做管理的隻看數字不重實效。
所以,高瓴說不要為了轉型而轉型,為了數字化而數字化,要注重實效。
百麗要做數字化轉型,百麗其實有一塊核心的數字資産,隻是以前不會發掘、整理和應用。
李良說,一定要建立消化數據的流程。比如,你有用戶CRM系統,有幾千萬個用戶的數據,但是你不會用,沒有流程能夠消化和應用這些數據,這些用戶數據就是死的,沒用的。
所以數據化轉型用一句話來形容就是:形成數字資産、積累數字資産、運用數字資産。
數字化轉型的四大原則:
1、數字化轉型要“錦上添花”,首先識别企業的核心競争力,在這基礎上才能提到數字化。
金礦其實已經在那裡,隻需要用一點技術淘一淘就可以了。但金礦本身還是企業自己的核心,需要企業自己去打造。
如果不是金礦,隻是一塊布,就算秀的花再好看,一扯就壞,那時候你還責怪這個花有問題,這就麻煩了。
2、小步快跑。早建立MVP模型,要多做小試、中試。
3、普惠。任何的賦能或者數據,離用戶越近那層越好,就像華為講的:讓聽到炮聲的人呼喚炮火。
4、增量。長線項目和短線項目一定要匹配,要給人一些近期能夠快速反饋的,不要上來就說兩年後怎麼怎麼樣。
百麗如何數字化轉型?
課程裡面詳細講了百麗的數字化轉型路線圖:重建電商能力、挖掘線下數據、提升供應鍊條、強化會員管理、構建數據中台。
這部分非常專業,很細緻,推薦聽聽原版,這裡隻分享兩個小故事,一個是智慧門店的故事。
思加圖的每雙鞋子中都植入了RFID芯片,原來隻是為了防僞用的,高瓴發現很簡單的改造之後,就可以做數據捕捉。這樣每次有人試鞋之後,都會有數據記錄。
但是捕捉數據的系統很貴,當時一個店要2萬元。零售的領導說太貴了,1萬個店2個億就沒了。
高瓴就發揮互聯網企業試錯叠代的思路,隻找了幾家店做嘗試。
這個新的試穿數據有什麼用呢?效果出現了,當時發現好多商品的試穿率和銷售率是基本匹配的,但是有一個産品,試穿率高居榜首,但是銷售排在30多名。
一般的情況下,這種排在30多銷售量的産品以後是不會再補貨的。但是由于增加了一個試穿率的數據,就去問店員為什麼試穿的人很多,購買的卻不多。後來發現是因為這款涼鞋不跟腳,其實就是後邊的一個鞋帶稍微長了一點。
試穿第一名是什麼概念?就是非常多的人喜歡這款鞋,但是因為一點小毛病沒有下單。
後來百麗第二批進貨的時候,隻是把鞋帶剪得短了一點,結果銷量突然就猛增,最後補了好幾次貨,成為暢銷款,最後單一産品貨值就有1000萬。
老總非常高興,打算好幾百家思加圖的店都上這個系統。但其實并不需要這樣,按照采樣的邏輯,全國找一些代表性的二三十個店就足夠了。
第二個故事是貨品預測的故事。
2017年雙十一馬丁靴銷量隻有百麗的1%,但是到了2018年秋冬季有25%是馬丁靴。這就像買股票一樣,從1%的倉位提高到25%,你需要多大的決心才能加到這麼高的倉位呢?
一定需要數字來提供決策支持和判斷的依據。
當觀察到馬丁靴這個品類在小紅書等互聯網上逐漸有了一些熱度,當時決定把這個品類從1%提高的5%。
到了7、8月份上線做了很多活動的時候,發現線上的點擊率太好了,增加了5倍都遠遠不夠用,後來就增加更多類型和風格的款式,變成更寬的組合,另外線下更早的進行這個品類的投放。所以最後到2018年雙十一之後,馬丁靴這個品類賣了25%這麼高的占比。
這不隻是這一次案例,很多的案例都已經像這樣,融入到百麗國際現在的選品、備貨、營銷的過程中,數字化已經深入到企業整個運營流程之中,提高決策效率。
這兩個故事都體現出,數字化賦能對于傳統企業也有巨大的提升空間,也凸顯出高瓴投後賦能的實力。
高瓴把自己的投後賦能總結為“DVC”,深度價值創造。
這一模式的出現也意味着,投資從價值發現向價值創造轉化。
這一套投資模式,高瓴在京東、藍月亮、百濟神州、公牛等無數個被投企業中都有所體現,這是普通投資者學不了的。
高瓴是一個特殊的存在,他不是傳統的PE或者VC,隻賺一級市場的錢,他還大規模的參與二級市場,比如出資158億成為隆基股份第二大股東。
高瓴除了重倉互聯網、醫藥公司之外,還大規模參與傳統企業的投資改造。除了百麗國際,前有藍月亮,後有417億入局格力,這些都是本身就具有核心競争力的中國知名消費品牌。
就像張磊在《價值》這本書中提到的:真正的投資,有且隻有一條标準,那就是是否在創造真正的價值,這個價值是否有益于社會的整體繁榮。
未來二十年,将是中國股權投資的黃金時代,投資那些具有長期價值的優秀公司,才能真正分享中國經濟成長的紅利。
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