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成果 | 數字方劑文化趣讀①
一、白虎湯
白虎湯是漢代名醫張仲景在《傷寒論》中記載的名方,其方藥由石膏、知母、炙甘草、粳米組成。具有清熱生津的功效,主治陽明氣分熱盛證,主要表現為壯熱面赤,煩渴引飲,汗出惡熱,脈洪大有力。
白虎,常稱西方白虎,源于二十八宿和四象之說。二十八宿就是分布在赤道南北附近的二十八個星座,他們按照方位分為東、南、西、北四個部分,每方各有七宿。而西方七宿就包括了奎、婁、胃、昴、畢、觜、參七個星座,把這七個星宿用線條聯綴起來,就成了“虎”的形象。西方在五行中屬金,色為白,所以白虎中的白色是從五行的角度來講的,不是因為它有一身白毛。
白虎象征着殺伐與戰争,我們看古裝劇裡的軍隊,調兵遣将的時候所用的兵符稱為虎符。在西周時期,精銳的武士被稱為虎贲氏,抗日戰争時期常德會戰中也有8300多名官兵組成“虎贲軍”。很多與軍事有關的地方和事物都以白虎命名,古代一般把軍機重地稱為白虎節堂,水浒傳中豹子頭林沖就是被陷害擅闖軍機要地白虎節堂。古代也有多位名将被說成是白虎星轉世。
白虎,主殺伐,而“白虎湯”一方,正是一副強有力的清熱劑。因為本方證為傷寒邪傳陽明,由寒化熱,正邪相争,十分劇烈,會出現身大熱、口大渴、汗大出、脈洪大之四大症,“白虎湯”正是應此而設,用之猶如秋金令行,夏火炎退,暑熱即止。西瓜在中醫中被稱作“天然白虎湯”,為了便于理解白虎湯的清熱功效,不妨将其想象為加強版的西瓜。在《傷寒論》中,以這樣一個神煞所命名的方劑,其意義自然是深刻而神秘的,當然這也與大、小青龍湯一樣,借神獸之性而概括方義之核心。
關于白虎湯,還有一則清代名醫葉天士的故事。當時葉天士八十高齡的母親瘟疫纏身,雖然經過他悉心醫治,但卻療效不佳,他終日憂心忡忡,坐卧不安。有一天晚上他獨自繞步庭院,思慮母疾,細析脈象,不覺再三歎氣沉吟:“若是他人母,定用‘白虎湯’。”然而母親年邁體弱,服用了的話不知道能否支持得了。而葉天士的鄰居恰好是一個平日靠投機取巧混飯吃的庸醫,午夜起床方便時,忽聞隔壁葉天士歎聲,便凝神留心細聽,并把葉天士的“定用白虎湯”牢牢記住。天剛亮,庸醫便特地登葉天士家門拜訪,拱着手道:“聞令堂大人抱恙,特來探訪問安。”葉天士此時心急如焚立即引見其母,庸醫故作望聞問切四診之狀,遂對葉天士說:“令堂大人之疾,宜速用白虎湯攻之,萬勿延誤時機。”頓使葉天士聞之連聲贊道:“我亦欲用白虎湯,但思慮母親年事已高,故遲疑不決,而君則如斯果斷,大有膽識,佩服佩服,高明高明!”随即付諸白虎湯方藥攻下,藥到病除。
白虎湯由石膏、知母、甘草、粳米組成。石膏這味藥辛苦大寒,在古時别名就叫“白虎”。白虎屬金,主西方,肺屬金,秋也屬金,石膏色白,這就叫做同氣相求。
二、小青龍湯
小青龍湯是漢代名醫張仲景在《傷寒論》中記載的名方,由麻黃、芍藥、細辛、幹姜、炙甘草、桂枝、五味子、半夏八味藥組成,現代臨床中常用于治療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肺氣腫等呼吸系統疾病,甚至還有許多醫生以小青龍湯為基礎,治療風濕骨病、關節疼痛。
張仲景《傷寒論》中有諸如青龍、白虎、真武等湯劑,那麼他為何要用天文四象(青龍、白虎、朱雀、玄武)來為方劑命名呢?
上古時代,由于中國四時分明的自然條件,人們在仰望天空的時候,便将群星劃分為若幹組團,并賦以人、物或神話的形象。所以人們很早就把春天黃昏時南方的若幹星星想象成一隻鳥形,謂之朱雀;東方的若幹星星想象為一條龍,謂之青龍;西方的若幹星星想象為一隻虎,謂之白虎;北方的若幹星星想象為龜蛇形象,謂之玄武。而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神也成為遠古人類崇拜的威武而有靈性的動物神,又稱四靈、四象、四維、四獸等。這個小青龍湯,涉及到的就是古代四神中的“青龍”。
龍族以“治水”為事。而提到治水,我們耳熟耳熟能詳的大禹改“圍堵障”的治水方法為“疏順導滯”, 李冰修築都江堰采用的魚嘴“四六分水”,無不是因勢利導才獲成功,中醫裡的“治水”,當然也是如此了。
中醫青龍湯有大、小之分,張秉成說:“名小青龍者,以龍為水族,大則可以興雲緻雨,飛騰宇宙之間,小則亦能治水驅邪,潛隐于波濤之内”,說明大青龍湯發汗力強似龍興雲雨,小青龍湯可驅除水飲,如龍潛隐在波濤之内。
凡以外寒裡飲為病機的水液代謝失常的疾病,都可以從小青龍湯中化裁出治療思路,這也是其之所以能成為世代流傳的經典的原因。
日常使用小青龍湯,首先要有明确的受寒作為誘因,季節變化的寒、衣服減少的寒、出門受風冒雨的寒,亦或者空調、風扇等智能電器的寒,這些都是誘因。
其次是體質特點,小青龍湯的适應症人群要有水飲内停這一病理基礎,此類人群要麼久處濕地,要麼陽氣不足導緻水液代謝失常,平時也不愛喝水,不渴,這與陰虛内熱者有很大不同。符合“外寒内飲”的緻病條件後,有些人群可能表現出頻繁的打噴嚏,有些是頭痛、流鼻涕,有些則是咽癢、咳嗽、咳白痰等等,這些或單獨出現,或兼夾并見,這些問題都可以從小青龍湯上尋找思路。現在藥店中更有中成藥小青龍顆粒、小青龍合劑等方便大家購買。
小青龍湯絕非平緩之劑,麻黃、桂枝與細辛的搭配下,此方發散肺氣之力很強,“肺為氣之主,而腎為氣之根”,所以腎氣虧虛,下焦虛弱、元氣不固者不建議單獨使用小青龍湯。小青龍湯以“短平快”見長,所以一般服用三天左右就可以看見症狀明顯改變,如症狀未見好轉,則無需守方用藥。
三、古今優生第一方——五子衍宗丸
被曆代醫家尊為送子仙方的五子衍宗丸源遠流長。本方五藥皆為子類,取“以子補子”之義,“衍”有廣布常流之意,具有補腎填精、滋腎壯體的作用。它對男性不育症有獨特的療效,被譽為“補陽方藥之祖”,素有“五子壯陽,六味滋陰”之說,六味指六味地黃丸,五子即是五子衍宗丸。
這個方子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唐代,在擁有五千卷的巨型道教叢書《道藏》經籍中,“洞神部衆術類”收有一本三千字的小冊子《懸解錄》,書中記載有張果獻給唐玄宗的五子守仙丸方,此方被認為是五子衍宗丸的原始起源。
話說大唐玄宗年間出了一個神仙,這位神仙的名字叫張果,因為他實在是太老了,所以後來人們就尊稱他為張果老,也即“八仙過海”中的八仙之一。
在唐朝玄宗年間,皇帝派人請教老神仙張果老,張果老就獻出一張秘方,即是“五子守仙丸方”。《懸解錄》中記載此方“餘甘子、覆盆子、菟絲子、五味子、車前子……各五大兩,取二三月枸杞嫩莖葉,梼取汁二大升……衆手丸之,如梧桐子大”而五子衍宗丸是由覆盆子、菟絲子、五味子、車前子、枸杞子這五種子類藥物組成。對比兩組方劑可以發現,在守仙五子丸中可以找到五子衍宗丸組方的四種種子類藥材,同時枸杞子在守仙五子丸中也有相應的枸杞的嫩莖葉的汁與之相對應。
雖然兩方之間的組方藥物或相似,但是因為兩者之間的主治功效卻大不相同。守仙五子丸主要被用來解一切丹砂及諸石毒,是道教用來解道家煉丹的丹藥之毒。與後世的五子衍宗丸功效有着較大差别,因此隻能說五子衍宗丸可能是唐後的醫家在守仙五子丸上的演化。
守仙五子丸流傳到宋代,被多部醫書收載,上自政府主持編纂的《聖濟總錄》,下至北宋民間個人編寫的方書《博濟方》等書,都将《懸解錄》中守仙五子丸的論述收錄其中。該方在道家以外的醫學界形成燎原之勢。這裡還有一個故事,說宋朝的真宗皇帝,從小身體就弱,登基後體質和生育能力差,長期不育。太醫們一緻推薦真宗皇帝服用守仙五子丸,終于生下了後來的宋仁宗。雖然是傳說,但從這個故事傳說可以看出守仙五子丸的功效已經漸漸向五子衍宗丸演變了。
明朝張時徹輯著的《攝生衆妙方》是對五子衍宗丸進行詳細記錄的最早的醫學著作。到了清朝中葉,太醫們将五子衍宗丸加以改良,在裡面多加了幾味滋補藥,針對清朝皇帝身體虛弱的特點,陰陽雙補,在原方基礎上加入熟地黃、茯苓、澤瀉、山萸肉、山藥,取六味地黃丸之意,有填精補髓、扶陽助陰的功用,其配方至今依然被保存在《清太醫院配方》之中。
如今的臨床中醫師們所用的五子衍宗丸便是在清代藥方基礎上研配而成,分别為枸杞子、菟絲子、北五味子、覆盆子和車前子。“五子”不僅意指該方中含有五種藥物的種子,也寓意服用此藥的“無子”患者可以生兒育女,甚至兒孫滿堂以完成傳宗接代的人類使命。
五子衍宗丸從深藏秘方到遍布藥房的成藥,從皇家貴族到平民百姓,經曆了曆史的沖刷,時代的淘洗,五子衍宗丸已然是中醫師在臨床上治療腎虛不孕、遺精滑精、須發早白等病症的鐘愛之方。正如《清太醫院配方》說:五子衍宗丸“久服令人眼目精明,烏須黑發,延年益壽,步履強健,廣育種子,氣血充足,效難盡述”。
浙江省社科聯社科普及課題成果
課題編号:18ZZ04
課題名稱:數字方劑文化趣讀
負責人:劉玉良
推薦單位:浙江中醫藥大學
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