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怎樣實行“蜀人治蜀”
劉備占領益州後,首要的是穩定社會秩序、鞏固政權。按照當時的慣例,城破之後,所有的金銀财物都可作為戰利品賞給衆将士。劉備自然也不敢破這個例,但還是作了變通:金銀财寶分給衆将士,谷帛等生活必需品則各還其主,以保證人民的生活。
劉備的部下還曾建議将名田豪宅賞賜給諸将,也遭到趙雲的反對。他說:“益州人民,初罹兵革,田宅皆可歸還,令安居複業,然後可役調,得其歡心。不宜多之,以私所愛也!”劉備欣然采納了趙雲的建議。
劉備還采取了一項重要措施,那就是實行“蜀人治蜀”的方針,留用和網羅了一大批當地人才,包括那些曾經激烈反對自己的人。正是在這些人的輔佐之下,益州的社會秩序得以逐漸穩定。
劉備對益州人才的使用,大緻可分為以下幾類情形:
一類是積極幫助劉備入川的原劉璋部下,這類人是劉備主要依靠的力量,最具代表性的是法正。
劉璋聽取張松建議,派法正去聯絡劉備;法正卻暗中向劉備獻策,乘劉璋之懦弱,以張松為内應,奪取益州,然後資益州之殷富、憑天府之險阻以此成業。
劉備攻占益州之後,幾乎所有重要的軍事活動都以法正為謀主,諸葛亮僅僅是“常鎮守成都,足食足兵”而已。例如,劉備攻取漢中,斬夏侯淵,大破曹軍,主要輔佐者就是法正。
法正去世後,劉備為奪回荊州,發兵攻打東吳,結果大敗而歸。諸葛亮感慨:“法孝直若在,則能制主上,令不東行;就複東行,必不傾危矣!”
另一類是在益州素有聲望的人士,這類人是劉備建政後主要網羅的對象。
董和任益州太守時,以“清儉公直”著稱,“為民夷所愛信”。劉備定鼎西川後,任命董和為掌軍中郎将。董和任職20餘年,無論是“外牧殊域”還是“内幹機衡”,都兢兢業業,“死之日家無儋石之财”。
再一類是曾經拒絕同劉備合作甚至是反對劉備的人,如劉巴、黃權。
曹操奪取荊州後,劉巴投靠曹操,奉命招撫長沙、零陵、桂陽。劉備奪得三郡後,諸葛亮曾寫書召他,卻被他拒絕。劉巴到益州投靠劉璋,劉璋請劉備入川抵禦張魯時,劉巴曾予以勸阻。
但是,劉備對劉巴非常敬仰,攻打成都時甚至專門下令:有殺害劉巴的,誅及三族。得到劉巴後,劉備委以重任。法正死後,劉巴還代替他擔任尚書令。史書記載,劉巴為官“躬履清儉,不治産業”,聲名遠揚。
黃權原為劉璋主簿,劉璋迎劉備入川,黃權也進行勸阻,卻被外放至廣漢做縣長。劉備襲取益州,郡縣望風歸順,黃權卻閉城堅守,直到得知劉璋投降後才歸順劉備。劉備對黃權非常器重,發兵攻打東吳時,任命其為鎮北将軍,統帥長江以北的軍隊防衛魏國。夷陵一戰,劉備兵敗,黃權不得已投降魏國,但劉備認為“孤負黃權,權不負孤也”,依然善待他的家人。
此外,對于一些有才幹卻并未得到劉璋任用的人,劉備也能量才而用。正如《資治通鑒》所言:“董和、黃權、李嚴等,本璋之所授用也;吳懿、費觀等,璋之姻親也;彭羕,璋之所摒棄也;劉巴,宿昔之所忌恨也;備皆處之顯任,盡其器能……是以大和。”用今天的話說,劉備通過對各種人才的使用,團結各方面力量,結成了牢固的統一戰線,進而在益州建立鞏固的政權,最終确立了鼎足三分的局面。(殷嘯虎)
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