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法”首次修訂有這些新變化
11月4日,科學技術普及法修訂草案首次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審議,這是科學技術普及法自2002年公布施行以來的首次修訂。
修訂草案聚焦科普發展中的突出問題,優化創新制度,完善體制機制,新增“科普活動”和“科普人員”兩章,從現行的6章34條增加到8章60條,主要包括明确科普的總體要求和目标方向、強化科普社會責任、促進科普活動、加強科普隊伍建設、強化保障措施等内容。
——推進高水平科學教育,培養高素質創新大軍。
科技部科技人才交流開發服務中心培訓處處長、研究員彭春燕指出,草案把科學教育作為科普一項重要内容,明确了各類教育機構的科普責任,将激發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作為素質教育重要内容,把弘揚科學精神和科學家精神貫穿于教育全過程。
草案對各級各類學校的科普責任進行了細化,如:高等學校應當發揮科教資源優勢,開設科技相關通識課程,開展科研誠信和科技倫理教育。中小學校應當完善科學教育課程和實踐活動,激發學生科學興趣,培養科學思維、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學前教育機構應當根據學前兒童年齡特點和身心發展規律,加強科學啟蒙教育,培育、保護好奇心和探索意識。
——強化全社會科普責任,推動科普産業化。
草案明确,國家發展科普産業,推動科普公共服務市場化,鼓勵興辦科普企業,促進科普與文化、旅遊、體育、衛生健康、農業、生态環保等産業融合發展。國家支持科普産品和服務研究開發,提升科普原創能力,依法保護科普成果知識産權。鼓勵企業将自身科技資源轉化為科普資源,向公衆開放實驗室、生産線等科研、生産設施。
“經過多年發展和探索,我國科普公益性服務與市場化、産業化逐步融合,越來越多的企業參與科普活動。草案圍繞通過産業融合實現科普産業快速發展、提升科普産業發展的質量、明确企業的科普責任等方面作出規定,有助于推動科普産業發展。”彭春燕說。
——壯大科普人才隊伍,釋放“第一資源”效能。
最新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科普人員達199.67萬人,其中超過八成為科普兼職人員。必須進一步提高科普人員素質,加強科普人才儲備,為開展科普活動提供有力保障。
為此,草案新增了“科普人員”一章,圍繞建立專業化科普工作人員隊伍,鼓勵和支持老年科學技術人員積極參與科普工作,支持有條件的高等學校、職業學校設置和完善科普相關學科和專業,完善科普志願服務制度和工作體系等内容作出規定。
與此同時,草案對健全科普人員評價、激勵機制作出規定,鼓勵相關單位建立符合科普特點的職稱評定、績效考核等評價制度。
“我們在調研中發現,科技工作者參與科普的認同度高、意願強,但由于實質性的考核評價機制缺失,導緻其行動力偏弱,從科研到科普的鍊條不暢通。”彭春燕說,這一規定直面問題核心,将極大增強科研人員投身科普事業的動力。
(據新華社電記者溫競華)
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