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毅:為什麼心五行屬火?給藏象一個較全面的概括

天天見聞 天天見聞 2024-10-20 健康養生 閱讀: 3
摘要: 看潘毅老師如何剖析中醫之藏象比如說東方、綠色、春天、早上都五行屬木,而這些因素跟人體内在的屬木的肝系統息息相關,這就叫作天人相應。心五行屬火是怎麼得出來的?屬火,它的取象就三個字,離中虛,就中間是空的。心屬火就這麼來的。到這裡,可以給藏象一個比較全面的概括

中醫為什麼沒有走上像西醫那樣的結構之路,而是走上了以功能、象、實用為趨向的“藏象”之路?

本文選自正安 · 聚友禮

全文共約3800字,閱讀大約需要8分鐘

看潘毅老師如何剖析中醫之藏象

首先中醫并不排斥結構,藏象之象本來就包括解剖之象。但由于技術條件限制了它的發展。

解剖這一詞也見于《黃帝内經》,可以說中醫藏象學中,跟現代醫學同名髒器功能一緻的内容基本來源于解剖。比如說心主血脈、肺主呼吸、肝藏血、腎主水等。而六腑與奇恒之腑的功能,更與現代醫學同名髒器基本一緻。《黃帝内經》就記載了食道與腸道的比例為1比36,和現代醫學的這兩者1比37的比例很接近。在當時的解剖條件下,已經是相當精确了。

《黃帝内經》和第一本西方醫學專著《希波克拉底文集》相比,它的解剖知識一點都不落後,可以說古代解剖學對藏象學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大家可能會産生一個疑惑:在中國古代,至少有一段時間,解剖學是比較發達的。如果在這個基礎上,發展起一套與西醫相近的醫學體系,應該也合情合理。但為什麼中醫沒有走上這麼一條看上去容易走的路呢?

其實所謂的容易走,是現代人在現代時空下,參照現代醫學的發展之路,而産生的一種錯覺,純屬事後諸葛亮。我們看醫學是怎麼發展的,醫學理論體系都是在醫學經驗基礎上,應時因需而産生的。

古代有四大古文明,古印度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巴比倫文明和中國文明。可能留心的讀者就會看出我表達的不一樣,我講中國文明的時候,沒有帶一個“古”字。為什麼呢?

古印度文明跟古埃及文明已經沒了,雖然印度和埃及現在還在,但是古印度文明跟現代的印度文明不是一回事,古埃及文明跟現在的埃及文明也不是一回事,古巴比倫文明壓根就滅絕了,隻剩下中國文明從古到今一直沒有斷過。那麼這就帶來了這樣一個背景因素。文明的滅絕或者是斷續必然帶來醫學的滅絕或斷續。而文明的延續,必然便帶來了醫學經驗的延續。

所以或者可以做這樣的猜想:在相同的年代之中,中國由于文明的延續,所以它的醫學經驗的積累比較豐富,由此帶來的問題是中國醫學要構成成熟體系的願望與需求,也高于其他的文明。而當時的解剖水平,隻能解釋部分最基礎的醫學現象,遠不能解釋所有的醫學經驗與事實。

一個最現成的例證我們就可以發現,也就西醫學什麼時候才開始突飛猛進的?其實想都不用想,也不用查書,一定是顯微鏡發明之後。為什麼?西醫學走的是結構決定功能這條路,它對結構的要求是相當高的。古代隻有粗糙的解剖,所以它得出來的功能也是相當粗糙的。顯微鏡發明之前,它要往縱深走、往微觀走難度相當大。

所以中醫學在兩三千年前,它不知道後世會有一個顯微鏡,再說就算知道了,耗費那麼多時間來等,也等不起。這是一個技術條件限制了。

“推天道以明人事”“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觀念限制了它的發展。

在《黃帝内經》年代,或是之後的相當漫長的年代,中醫往解剖這條路子走,還有一個是觀念問題:“推天道以明人事”,以及“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這種觀念,一直是中國各學科領域的價值取向。

什麼叫作道?無形可見的,以規律的形式呈現的叫作道。由于無形可見,所以叫“形而上”。“形而下者謂之器”的“器”的意思是有形可見的,就像我們現在物理學、現在化學玩的那個内容。

但是由于我們的價值取向是“形而上者謂之道”,所以對實體的追求欲望實際上并不高。你看古代凡是智商比較高的人,或是士大夫們,或者是地位比較高的人,都去求道去了,或者是玩道去了。

以現在的标準來評判的古代,在中國屬于世界級的科學家有多少?其實不多,比如張衡、沈括這兩個相對算有地位的了;李時珍也算一個,但他隻是一個民間醫師;魯班也算一個,但也隻是一個工匠。

所以可以看出,在中國古代的價值取向上,玩實體結構的人實際上地位并不高。

“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也導緻這條路不好走。

還有第三個因素,儒家的“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事實上也導緻了解剖這條路不好走,另辟蹊徑就成為了必然。古代的中醫家可能自己也沒想到,這條别開生面的一條路,竟然是越走越寬,越走越暢。終于走出了異彩紛呈的象世界,而成為了中醫的大道。

藏象之象的來源很多,比如有五行象、有陰陽象、有八卦象、有生理、病理征象等等。

Now~

拿一個大家最熟悉的五行象來說

五行之象可以說是構成五髒的基本骨架,而人體的内五行與自然界的外五行還可以天人相應。什麼叫自然界的外五行?比如說東方、綠色、春天、早上都五行屬木,而這些因素跟人體内在的屬木的肝系統息息相關,這就叫作天人相應。

為什麼有那麼多象,我要拿五行來說呢?其實這個目的也是說明了為什麼中醫選擇了功能,而不是結構。

先秦有五行和五髒配屬主要有兩大派,一派是古文經學,一派是今文經學。我們看這兩者的選擇,實際上就是形體配五行,還是以象配五行之争。

先看今文經學的配法:肝屬木,在太極這個圓的左邊;心屬火,在太極這個圓的頂端;肺屬金,在太極這個圓的右邊;腎屬水,在太極這個圓的底端;脾屬土,在太極的中間。

再看古文經學的配法:肺屬火,在太極圖的上端;脾屬木,在太極圖的左邊;肝五行屬金,在太極圖的右邊;腎五行屬水,還是在太極圖的下面;那麼中間就是心,五行屬土。

今文經學配法

我們想想,古文經學這種配法,按照的是什麼?其實認真想想你就發現,它是完全按解剖結構來的。肺的位置最高,五行屬火在上面;然後是左脾、右肝,跟現在解剖的是一樣;然後腎在最下邊;中間就心。心雖然長在胸腔室有點偏左,但是在五髒之中,它确實是居中,從解剖結構角度講,就有個心中心的說法。

我們看看古文經學是誰在用呢?——《呂氏春秋》跟《禮記》。而今文經學的配法是誰在用呢?——《黃帝内經》。誰更早呢?——《禮記》比《黃帝内經》要早。那麼以《禮記》為代表的古文經學的五行配五髒是拿來幹什麼的?拿來拜祭祖先的。拜祭祖先必須要拿實實在在的形态學的那個髒腑,所以他們關注的是實物,以解剖為準。

而今文經學不是這樣的,今文經學的五行配五髒實際上是以五髒的功能特性與五行特性相類比。

舉個例子

心五行屬火是怎麼得出來的?

我們首先看結構的心。結構類的心,像個泵,中間是空的。你們注意過沒有,火燒起來中間也是空的。泵是一鼓一鼓的泵血,火燒起來也是收縮舒張、收縮舒張,一鼓一鼓的那種感覺。所以結構之心本身就有火相,更不用說它裡面流動的血是紅色的,紅色屬火。

假如你畫個八卦,八卦的離卦 屬火,它的取象就三個字,離中虛,就中間是空的。

我們再看心的另外一個功能,心主神明。神而有明,這個明靠什麼?靠火的光亮。再進一步,五行之中木火土金水,隻有火最不具形,而神是無形的,那麼就無形對無形。心屬火就這麼來的。

腎屬水不用講了,即便叫個西醫來分,他也肯定把腎放到了水這一行。為什麼?“水曰潤下”,腎的位置最低。

所以《黃帝内經》這種配伍法,實際上是以五髒的氣化功能為取象來配的,也就是說以功能來配。而《呂氏春秋》是以解剖配法的。《黃帝内經》這種用法是古代的一個取向,那麼就用在了醫學,這是一種是生理功能,以象類為正。

中醫放棄結構之路,而走功能之路,正是因應醫學構建的需要,以及解剖方法當時難以突破的審時度勢的結果。結構的放下,正是為了象領域的提起,然後緻力于自然與生命另一領域或境界的開拓與超越,就這樣中醫走上了以功能、象、實用為取向之路,并一路高歌猛進,最終闖出了一片究天人之象,通醫學之變的新天地。

到這裡,可以給藏象一個比較全面的概括

定義

什麼是藏象?

中醫的藏象是以天人合一的觀念為指導,以氣-陰陽-五行與五髒相聯系為基本框架,以象類則比為基本邏輯的。

什麼叫象類則比?同象的東西放到同一類,就像剛才講的,心像火、腎像水;然後又把像火的所有的,比如說形體、官竅又挂到了心這個符号裡面去;然後以功能為取向,以實用為目的,以解剖之象,生理呈現出來的象,病理呈現出來的象,以及通過生理、病理推測出來的象。

這種推測有沒有錯誤,我們用的是什麼來印證呢?——臨床療效!

比如說見到了面色蒼白、頭暈眼花、舌淡、脈細,又心慌心悸、心煩、失眠、多夢、健忘這些症狀。我判斷的是心血虛。但這個判斷隻是一種推測,我們可以用補血養心的方法,假如療效印證了,那反過來就證明剛才的推測是正确的。這種叫作臨床印證,或者是反證之象。

還有就是劉力紅《思考中醫》裡面講到的一個叫内證象;還有陰陽象、五行象,周易的卦爻象、太極,河圖洛書這些象;還有諸如“心者,君主之官”“肺者,相傅之官”“肝者,将軍之官”這種古代的政官體系的象;還有最大一個天人應象。

那麼多的象是相參、相鑒、相系、相證,有機地融成了一體,構成了一個以五髒為中心,形神合一的各個髒腑的解剖形态、生理功能、生理特性,以及相關的形體官竅。

再進一步還跟自然社會的應象,還要顧及一個髒腑與其他髒腑之間的聯系,同時能夠深刻反應古代意象思維的象系統。

這就是藏象的完整的定義。

《黃帝内經》所說的“五髒之象可以類推”。

我們構築了這個藏象是不是一下就完成了?其實不是,中醫并沒有滿足于各種象的表面觀察,而是不斷地對所得的象,以前面所講的觀念、框架、方法、邏輯、取向、目的,然後進行分析、鑒别、過濾、選擇、聯系、歸納與整合,去粗取精,形成對自然環境下,活體生命運動的本質認識,并經過理性的加工,逐漸形成了大類的概念。

在類概念的基礎上,再進一步濾升為各級的概念。走的是什麼路子?從形象、征象,到意象,再到高級意象。所謂的高級意象是與概念相聯系的。以感性認識逐步上升為理性,所以學術上比較順達地通過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等方式,以概念、判斷、推理等理性思維的形式,在更高的層次上,把握自然與生命現象的本質。

所以,中醫的象體系

并不像人們通常所想象中的那麼簡陋

而是一個精彩紛呈

卻又不乏理性的大世界

你可能想看:
其他相關
身弱的人,要怎樣逐步變強?這幾個建議收好了!

身弱的人,要怎樣逐步變強?這幾個建議收好了!

作者: 天天見聞 時間:2024-10-21 閱讀: 0
來都來了,關注一下再走呗,說不定大潘還挺有趣的呢!身弱的人,要怎樣逐步變強?身弱的人,要怎樣逐步變強?身弱的朋友,你想要逐步變強,我非常理解你的心情。最後,我還想強調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身體的強壯和心理的健康是相輔相成的。總結起來,身弱的你要逐步變強,我建議你調整飲食、适度鍛煉、保持良好的作息和培養良好的心态。...
【岐黃百科-養生篇】健康十二時辰之子時、醜時、寅時、卯時

【岐黃百科-養生篇】健康十二時辰之子時、醜時、寅時、卯時

作者: 天天見聞 時間:2024-10-21 閱讀: 1
子時,晚上23點到淩晨1點,膽經當令。醜時,淩晨1點至3點,肝經當令。寅時,淩晨3點到5點,肺經當令。卯時,淩晨5點到7點,大腸經當令。點,對應着十二時辰裡的卯時,這時候大腸經當令。但隻有寅時肺氣充實了,卯時大便才會正常排出。...
中醫養生——為什麼要睡子午覺

中醫養生——為什麼要睡子午覺

作者: 天天見聞 時間:2024-10-21 閱讀: 4
這看似簡單的一句話,卻蘊含着養生的道理,其中的“兩倒”是指睡好子午覺。那麼,什麼是子午覺呢?睡子午覺有什麼意義?”即睡眠與醒寤是陰陽交替的結果。睡好子午覺要把握“子時大睡,午時小想”的原則,除此之外,還要注意以下幾點:2.子午覺要睡多久?...
中醫十二時辰,順應天時讀懂養生智慧!

中醫十二時辰,順應天時讀懂養生智慧!

作者: 天天見聞 時間:2024-10-19 閱讀: 7
中醫養生又與時辰有什麼關系呢?且讓我們一起順應天時,講講中醫十二時辰的養生大智慧!每個時辰名,或描繪了天地間一景,或是闡明起居作息的道理。在這個時辰自然醒來的人,多半是氣血虛或肺有邪氣。中國傳統醫學文化博大精深,了解十二時辰養生法,可以幫助我們更健康的認識自己的身體功能,更好的健康生活!...
五行,究竟指的是什麼呢?

五行,究竟指的是什麼呢?

作者: 天天見聞 時間:2024-10-15 閱讀: 10
千百年來,人們對五行學說,存在着很多的誤讀,甚至有人用它來看風水,算命,那麼,中醫學中的五行,究竟指的是什麼呢?為什麼叫五行?在中醫學裡,五行,是指看不見的,摸不着的,氣的五種運動方式。在五行中,土,代表氣的相對穩定運動。五行是指不同季節氣的不同的運動方式,五行之間的關系,包括了相生和相克。...
中醫養生之巳時-适當運動  健運脾氣

中醫養生之巳時-适當運動 健運脾氣

作者: 天天見聞 時間:2024-10-14 閱讀: 16
健運脾氣中醫說“思傷脾”,思考本是人的正常生理活動,倘若思慮太過,甚至空懷妄想,謀慮怫逆,皆可導緻氣結不行,積聚于中,出現食少納呆,胸脘痞滿,腹脹便溏等,而脾功能發達的人,頭腦就會非常靈活,所以,我們每天都應該開開心心地過,也是在快樂養生。對于久坐族而言,适量的運動也是補脾的好方法。...
我來說兩句

年度爆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