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兵”和“勇”是何含義?一字不同,地位大相徑庭
中國有着數千年的曆史,也有着無數的王朝更替。每一個王朝都會有自己的一套行政體系,隻要當權者頒布法令,無論是官員還是平民,都得嚴格地遵守。想必大家都知道,每個朝代的官員都有着特定的制服。一般來說,人們隻要看到官員的服飾,就可以判斷出他的官階和地位。
越是高貴的官員,朝服上所刺繡的東西就越高貴。像真命天子身上穿的就是龍袍,比較有權勢的藩王穿的也不過是蟒袍。當然這樣的規矩不僅在官員中适用,軍隊中的士兵也有着服飾的不同。了解曆史的人都知道,清朝的士兵會在衣服上刻有不同的兩個字那就是“兵”和“勇”。那麼這兩個字到底有何意義呢?
首先我們來說一下清朝的軍隊,在入關的時候清軍依靠的主要是善戰的八旗鐵騎。那個時候的清軍骁勇善戰,可以說是無人可擋的。但清朝統一中原的時候,畢竟滿人的數量還是很少的,想要真正做到以滿治漢是非常困難的。隻有讓漢人也參與到國家的管理中來,才能避免各種不安定的因素。就這樣清朝就從漢人中征集了大量的軍隊,也就是我們俗稱的綠營兵。
但是這種漢人軍隊的地位是非常低下的,一般真正的要塞、軍事要地都不會由他們看管。往往隻有真正的八旗軍,才能管轄皇宮、京城等重要的地方。但不管怎麼說,這兩種兵都受皇室的正規編制,就拿着朝廷的糧饷。但,這些士兵的衣服上會印有“兵”字,那“勇”字是怎麼回事呢?
其實在滿人得勢後,那些子弟就非常驕傲,就連平時的訓練都很少有人做到。當時的八旗軍軍紀散漫,沒有一點軍伍的樣子。慢慢地,八旗軍就在這樣的風氣下喪失了鬥志,戰鬥力可以說是一路下滑。就連一些民間的宗教勢力,八旗軍都很難打得過。沒有辦法下,朝廷隻好在地方召集鄉勇。這種鄉勇平時沒啥事還是和農民一樣,每天都幹幹農活。一旦有緊急的情況發生,他們就得上戰場參加戰鬥。為了區分鄉勇和正式編制的士兵,朝廷才在他們衣服上弄了一個“勇”字。雖說為朝廷效力,但他們的地位和待遇和普通士兵相差大相徑庭。尤其是打仗的時候,還被逼着沖在八旗軍的前面,所以他們的下場也不會太好。
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