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朋友、同事之間有這3種“誘惑”,千萬要拒絕
在一段親密關系中,如果你時常有一種隐形的「被控制感」——為了配合伴侶,不得不去做一些看似應該、但你并不樂意做的事情。那很有可能,你正處于被伴侶“誘惑”的狀态。所謂誘惑,是指一個人誘導另一個人做出某種特定反應的行為模式。比如——依賴的誘惑:伴侶隔三差五地出問題,向你求助,你不得不配合幫助TA;權力的誘惑:伴侶總是不斷擡高自己,并否定你,你不得不事事聽從TA;犧牲的誘惑:伴侶總是向你強調TA的付出和犧牲,你不得不加倍補償TA。在親密關系中——如果你做一件事不是出于自發自願,而是始于對方的誘惑,往往會存在很多隐患。因為對方可能會通過誘惑去控制你,向你提各種要求;而你則可能會在迷糊中滿足TA的種種需求,也可能會在清醒後想方設法掙脫控制。結果要麼是永無止境的糾纏,要麼是魚死網破的斷裂……總之,都不是良性的親密關系模式。接下來,我們圍繞着親密關系中3種常見的誘惑,一一來探讨。
首先我們來講第1種:依賴的誘惑。我的朋友萍子,性格溫和,長相甜美,在一線城市有穩定工作。這些年,她身邊不乏追求者。按理說,以她的條件,要找到一個好歸宿并不難。但回顧萍子過往的幾段戀情,卻幾乎每一次都是“以甜蜜伊始,以慘烈告終”。且模式都基本相似:萍子總是習慣性地展現出弱小可憐的姿态,依賴男友。比如:她會經常出現一些身體上的小病痛:拉肚子、感冒;
她會經常向男友訴苦,說領導剝削她,同事欺負她......在交往初期,她的柔弱很容易便能激起男友的保護欲,令兩人關系升溫。在随後過程中,男友不得不一個人背負兩個人的責任:關照她的身體,替她想辦法解決人際困擾,有時還會因此耽誤自己的事情。時間長了,男友開始變得不耐煩,不再事事回應萍子。萍子由此陷入無助和恐慌,開始對男友諸多指責抱怨。男友對此感到很無奈,兩人開始不斷争吵,關系愈發疏離……
在這類關系模式中,萍子的行徑就屬于典型的「依賴的誘惑」:她内心很虛弱,想依賴男友;
于是她向男友發出暗示:沒有你的幫助,我無法解決問題;
男友接受了她的誘惑,處處關照她、保護她。通過這個方式——她把屬于自己的生命責任轉移給了男友,獲得了短暫的輕松與安全;而男友也在對她的關照和幫扶中,獲得了最初始的價值感與成就感。然而這終究不是一段相互滋養的關系——在越來越依賴男友的過程中,萍子的自我成長能力嚴重被削弱;同時在不斷幫扶的過程中,男友也被嚴重消耗,愈發力不從心。如果這樣一種「依賴的誘惑」不被打破,那兩人關系在失衡中走向破裂,其實是遲早的事情。
接下來我們講第2種:權力的誘惑。我的哥們剛子,是一家創業公司的創始人。他工作能力非常強,公司經營得井井有條,業務蒸蒸日上。這些年,剛子一直想把妻子培養成賢内助——讓妻子幫忙打理一部分公司業務,以便自己抽出精力去開拓新市場。為此他在公司給妻子安排了一個重要職位,為她操了很多心。然而令他失望的是,培養了三年多,妻子始終無法獨當一面。“你是怎麼培養她的呢?”我問道。“每開展一個新項目,我都會提前把細節規劃好,然後手把手地教他,讓她跟着我的指示操作。”剛子回答。“萬一她有别的想法呢?”我繼續問道。“我會用過往的經驗向她解釋,讓她知道自己錯在哪裡;同時我也會說服她相信,按照我的指示去做是最正确的。”剛子回答。“難怪……你妻子至今啥也沒學會。”我半玩笑半認真地回了一句。剛子愣了一下,一臉困惑地看着我……
很明顯,在妻子面前,剛子就投射了「權力的誘惑」:他工作能力強,習慣掌控全局;
于是他向妻子發出暗示:沒有我的幫助,你做不到;
妻子接受了他的暗示,事事聽從他的,變得愈加無能。通過這個方式,他讓整個公司業務都能按照他的意願去運行,不出差錯;但代價就是,他剝奪了妻子自我探索的機會,也剝奪了妻子在試錯中成長的機會。就像一個蹒跚學步的孩童,一直被父母強有力的雙手攙扶着,卻永遠學不會走路。其實,無論是親密關系還是親子關系——人與人之間都是彼此獨立的個體,不要為了滿足自己的權力自戀而犧牲對方的成長,這才是一段關系得以和諧發展、共同進步的關鍵。來到這裡,有人可能會提出:那讓萍子和剛子在一起,是不是就能達成完美互補了?其實不是的。因為在親密關系中——無論是「依賴的誘惑」,還是「權力的誘惑」,本質都是剝奪與控制:前者剝奪了對方的自由,要求對方全方位滿足自己,但不會順從對方;後者剝奪了對方的成長,要求對方無條件順從自己,但不會滿足對方。這樣一段相互剝奪、相互控制的關系,注定是不健康,且無法持久的。
最後我們來講第3種:犧牲的誘惑。我有一名來訪者,因為親密關系困擾前來咨詢。她說話有一句口頭禅:我做某事,都是為了你。比如在咨詢中,她經常會跟我說:“老師,我其實不想來咨詢,因為我覺得咨詢給不了我幫助;可我又擔心你會受挫,想支持一下你的工作,所以就來了。”“如果真不想來,你可以不來,我尊重你的選擇。”我回答道。完了以後,她依舊一邊咨詢,一邊向我抱怨。一開始,我無法理解她為什麼要這樣做。直到有一回,我有事外出,暫停了一次咨詢。事後,這位來訪者突然向我發飙了——一個勁地指責我自私冷漠,隻顧自己吃喝玩樂,不顧她的需求……那一刻我終于理解了:她不是不想來咨詢,而是非常擔心我會抛棄她,所以她一直在向我投射一種「犧牲的誘惑」:我本不想來,為了你我才來,你欠我的;如果我接受了她的暗示,可能就會因為内疚而補償她:優先顧及她的需求,即便有事也要推開,跟她做咨詢。但遺憾的是,我沒有接受她的暗示,而是根據我的實際需求,暫停了一次咨詢。也因此,她失控并暴怒了。
透過這個現象去回溯她在親密關系中的模式,也是驚人的相似。她是一名家庭主婦,卻無心照管小孩,經常沉迷于電視劇。丈夫對此諸多不滿,夫妻兩人常常争吵。但每一次,她都會理直氣壯地反駁丈夫:“我當初就不打算要小孩,是為了你才生的;如今還為了你和孩子放棄了工作;你非但不感謝我,還反過來指責我,憑什麼?”這番話,反應的可能确實是事實的一部分,聽起來似乎沒什麼不妥;但她卻否認了很關鍵的一點:身為一名成年人,是需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的。也就是說,不管她生孩子的初衷是為了什麼;隻要她選擇了生下孩子,就應該為孩子負責。這才是一名成年人應有的姿态。遺憾的是,她一直帶着沉重的匮乏感——通過不斷向丈夫投射「犧牲的誘惑」,以此回避自己在家庭中的責任。這是她在婚姻中屢屢痛苦卻無法解脫的根源。
在親密關系中,誘惑的類型還有很多。但不管是哪一種,它的本質都一樣:一方以一種不易察覺卻強有力的操縱,來誘導另一方以他期望的方式做出反應。這是一種沒有分化的、不成熟的親密關系。比如依賴的誘惑——當一個女性通過依賴去回避自己的成長責任,而一個男性又通過被依賴去獲得自我滿足,它就像一個嬰兒一直停留在母親的懷抱裡不願意成長,這不是一段相互滋養的成人關系。又比如權力的誘惑——當一個男性通過全方位控制去滿足自己的自戀,而一個女性又通過事事順從去予以配合,它依然像是嬰兒在渴望着對這個世界無所不能的掌控,而不是一段共同成長的成熟關系。那麼問題來了:我們該怎麼做,才能不陷入親密關系中的誘惑?答案其實并不難。首先,我們要識别出這種誘惑。就像文章開頭所說的,在一段親密關系中——如果你有一種被控制感,不得不做你不願意做的事情,那很有可能就是處于被誘惑的狀态。當識别出這是一種誘惑以後——我們需要理性做出判斷:要不要接受誘惑?如果伴侶投射的誘惑跟我們的需求相匹配——比如當伴侶遇到問題時,如果我們剛好有相關的經驗建議,那可以提供相應的幫助;比如當伴侶教導我們時,如果我們剛好缺乏相關的經驗,那可以參考一下TA的建議;又比如伴侶強調TA的付出時,如果我們确實從中收益了,那适當補償一下TA也無妨。但如果,伴侶投射的誘惑跟我們的需求相違背——比如:伴侶遇到問題尋求幫助,但我們手頭剛好有重要的工作要做;
伴侶對我們的生活指指點點,但我們更想按照自己的意願行事;
伴侶屢屢向我們強調TA的付出,但我們内心并不享受這份付出……類似以上的情況,我們其實可以拒絕這份誘惑的。當然,這裡所說的拒絕,不是指分手,而是指與伴侶進行課題分離。所謂「課題分離」,就是區分什麼是你的課題,什麼是我的課題。我負責把我的事情(課題)做好,你負責把你的事情(課題)做好。比如伴侶遇到問題時,我們應該給予關心、支持與鼓勵。但解決問題本身,是伴侶的課題。我們不能越俎代庖去替TA解決問題,也不能強行把自己的意願置于伴侶之上。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在TA需要的時候,提供力所能及的建議和幫助,同時尊重TA自主決策的權利。如此,我們才有可能從親密關系的誘惑中一點點抽離,将生命責任歸還給伴侶;如此,伴侶才有可能在生命道路上,一點點找回自己的力量,實現自我的成長;如此,我們與伴侶的關系,才有可能從糾纏走向分化,從内耗走向清爽與和諧。文章部分理論參考:曾奇峰《适度的防禦》
「在看」+「轉發」願你我都能在關系中,擁有“課題分離”的勇氣♥
作者:天雅,華南師範大學心理學專業,廣州心協三級心理咨詢師,自體心理學長程在讀。本文原創首發公衆号:武志紅(ID:)。
在親密關系中,如果你經常為了滿足對方的各種需求,而去做出各種非自願的選擇,很容易陷入一種非良性的關系模式中。
在這種模式的長期循環中,你的内心會不斷産生沖突,很難建立深層的情感聯結。
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