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关城镇化!广东出台重磅措施,河源这个县唯一被提及……
近日
中共广东省委办公厅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
《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措施》
(以下简称《措施》)
这也是广东城镇化建设的“施工图”
其中
需要特别提及的是
东源是文件中
唯一被提及的县
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短板,县城是城镇化的关键一环,也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纽带。县城如何建设?《措施》明确理念:坚持以人为核心推进新型城镇化。
“就是以城市能否让人的生活更美好为评判标准来进行城镇化建设,简单说就是人过得好不好、住得舒不舒服。”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罗勇表示。
这张“施工图”围绕“以人为核心”回答了城镇化建设的系列问题。
问题1
如何吸引人?
激活县域经济实现人口集聚
以人为核心,首先要回答的是:如何吸引人?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县域经济要发达。
城市的发展壮大史也是经济发展史,经济发展能有效带动人口聚集。而发展县域经济,关键在产业,这是内生动力。
《措施》首先强调要培育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按主体功能定位、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等,各县因地制宜重点发展1—2个特色产业集群。
在县域产业集群的构建中,广东正大力推动产业有序转移。《措施》继续明确,推进重大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向环珠三角和沿海经济带县域布局,北部生态发展区则实现县域产业绿色化发展。
“产业转移是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转移相关产业链环节,转入地也要完善投资环境,并根据功能定位明确产业发展方向。”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曾专门提醒。
资源禀赋决定产业选择。在广东,不少欠发达的县域位于农产品主产区,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更需考虑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对此《措施》便提出,这些县城要巩固粮食安全生产基础,同时要推动发展二、三产业,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
此外,提升产业平台功能也对产业集群发展起到支撑作用。《措施》提出对县域内各类开发区、产业集聚区、产业园及返乡创业园等平台整合升级,并鼓励资源环境承载力弱的县联合共建产业园区。
消费和商贸物流则是县城“烟火气”的来源,也是带旺人气的关键。此次《措施》便提出,推进县城商业步行街、地方特色街区升级改造,发展新型文旅商业消费集聚区;并强调要建设县城的公共仓配中心和冷链配套设施,发展县域物流共同配送、集中配送。
问题2
如何留住人?
全方位完善软硬件配套设施
人吸引、聚集到县城后,要回答的第二个问题是:如何留住人?答案是:软硬件配套设施。
“补齐长期以来制约县域镇村发展的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短板,是推进实现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一个关键。”省科学院广州地理所原所长张虹鸥表示。
市政设施体系首先需要完善,这是与居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硬件设施,也是对县城的第一印象。
一方面是交通基础设施。道路设置是否合理、交通是否便捷,此次《措施》便明确要推动设置连续的非机动车道,健全配套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等,并鼓励交通场站枢纽和公路立交等区域土地综合开发利用。
另一方面是居住条件。长期发展不平衡下,广东不少县城整体老旧,需进行改造、完善。在居住上要加快老旧小区改造,特别是完善老旧小区及周边水电路气信等配套设施,同时涉及群众安全的燃气管道、供水管网等要进行更新改造。
记者还注意到,针对广东台风、暴雨等自然灾害多发情况,《措施》也强调提升县城防灾减灾能力,要在县城构建一体化全覆盖的灾害风险智能监测感知网络。
良好的人居环境也为县城舒适度加分。
这需要从整个生态空间进行设计,包括水环境、空气质量、垃圾处理等。《措施》就提出,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优化县城绿地布局,加强湿地生态和水环境修复,推进重点流域综合治理和黑臭水体整治等。
与此同时,基础公共服务作为核心配套软件设施,也是留住人的关键。公共服务事关民生福祉,也是人们选择长期居住在一个地方的重点考量。
首先是医疗。《措施》强调要完善县城医疗卫生体系,推进县级医院(含中医院)提标改造,重点提升急危重症患者抢救能力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推动县域人口达到一定规模的县级医院达到三级医院水平。
其次是教育。随着人口增多,县城要扩大教育资源供给,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扩容增位,特别是以学位紧缺地区为重点,新增中小学和幼儿园公办优质学位。
另外还要有社会服务保障能力,这是一个县城的温暖所在。记者注意到,《措施》主要从“一老一小”设计,提出提升公办养老机构服务能力,提高护理型床位设置比例;支持有条件的幼儿园开设托班招收2至3岁幼儿。
问题3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