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海厦金匮要略笔记(一八0)痰饮欬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水在五脏...

天天见闻 天天见闻 2024-03-04 健康养生 阅读: 36
摘要: “水在心,心下坚筑短气,恶水不欲饮”,就是水在心脏的下方,心下就是胃脘的地方,胃脘这个地方很硬。水在心,就是茯苓杏仁甘草汤证,一共三味药,就可以把水在心下去掉。

【原文】水在心,心下坚筑短气,恶水不欲饮。水在肺,吐涎沫, 欲饮水。水在脾,少气身重。水在肝,胁下支满,嚏而痛。水在肾,心下悸。

这个条辨,如水在脏,如水在肝脏,水在心脏,水在脾脏,水在肺脏,水在肾脏,我们怎么去区分他。

“水在心,心下坚筑短气,恶水不欲饮”,就是水在心脏的下方,心下就是胃脘的地方,胃脘这个地方很硬。为什么恶水不欲饮?因为里面已经有水在里面了,所以,不想喝水。水在心,就是茯苓杏仁甘草汤证,一共三味药,就可以把水在心下去掉。

“水在肺,吐涎沫,欲饮水”水如果是肺里面,常常会吐一些白泡沫的痰出来,而且还口渴,又想喝水,这个就是肺里面有水。这是按照症状来区分。

“水在脾,少气身重”如果水在脾脏,脾管的是少腹,脾脏如果有水饮的时候,这个水饮会渗到少腹来,就会感到呼吸很短,腹部都是水,吸气下去被水饮挡到了,这个气就会回逆。脾主肌肉,所以水饮就会渗到肌肉里面去,就会感到身重。

“水在肝,胁下支满,嚏而痛”如果水在肝,胸胁苦满,打喷嚏而痛,就知道水在肝。

“水在肾,心下悸”如果水在肾,心下会产生悸动,心下就是胃脘的地方,也就是胃脘这个地方会产生动悸。

这是按照不同的部位,产生不同的症状,我们就可以判定水在什么地方。例如象心下悸,就可以苓桂甘草汤或者是五苓散,如胁下支满,我们用小柴胡汤,知道水在那里,重用半夏,水在脾,身体重,我们可以用桂枝汤加点白术茯苓一点利水的药就可以了。

其他相关
比揉腹效果大,比吃药更安全,一穴顶10穴,大小病都管!

比揉腹效果大,比吃药更安全,一穴顶10穴,大小病都管!

作者: 天天见闻 时间:2024-05-17 阅读: 1
比揉腹效果大,比吃药更安全,一穴顶10穴,真是又快又好,养肺,调脾胃,护心,大病小病它都管!大家看中府穴的位置正好和背部的天宗穴;是前后相呼应的,在我们中医治疗的原则里面,上病下治,前病后治的方法,都是前后上下的对应反射点取穴治疗,所以,有肩周炎的朋友,可以找中府穴这样配穴,效果好。...
倪海厦《黄帝内经》笔记(一九一)第十九篇·玉机真藏论/

倪海厦《黄帝内经》笔记(一九一)第十九篇·玉机真藏论/

作者: 天天见闻 时间:2024-04-20 阅读: 2
岐伯曰:夏脉者心也,南方火也,万物之所以盛长也,故其气来盛去衰,故曰钩,反此者病。岐伯曰:其气来盛去亦盛,此谓太过,病在外;其气来不盛去反盛,此谓不及,病在中。帝曰:夏脉太过与不及,其病皆何如?原文解释黄帝道:讲得对!黄帝道:夏脉太过与不及,发生的病变怎样?...
倪海厦金匮要略笔记(三0六)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黄芩加半...

倪海厦金匮要略笔记(三0六)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黄芩加半...

作者: 天天见闻 时间:2024-04-08 阅读: 1
原文干呕而利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还伴有下利,就是黄芩加半夏生姜汤。张仲景在《伤寒》《金匮》里面都强调,当我们用处方去治利的时候,到了最终都没有办法把利止住的时候,就去利尿,把水从小便排出来。如果没有恶心,我们就重用甘草,此时就变成甘草泻心汤了,大家使用这种思考模式来做处方加减,就不会错了。...
《轻松学经方》第15讲松静自然方——芍药甘草汤19

《轻松学经方》第15讲松静自然方——芍药甘草汤19

作者: 天天见闻 时间:2024-04-03 阅读: 1
养胃五点“少点慢点淡点软点暖点”练功夫实在太好了,中国功夫不单用来打架的,将来老师要拍《功夫中医》。它只是引药,引到头顶,再加芍药甘草缓急止痛。将来中医要弘扬,有好多有趣的东西。你们积累的案例要做成笔录,然后等我把金针堂像知足堂一样打造成以后,下一个就打造拍打堂,必须要培养出十个厉害的打手来。...
《轻松学经方》第14讲松静自然方——芍药甘草汤13

《轻松学经方》第14讲松静自然方——芍药甘草汤13

作者: 天天见闻 时间:2024-03-31 阅读: 1
比如说我们要研制一个胃痛灵,老师有啊,干姜、黄连、延胡索三味药打成粉。那个气滞生气胃痛,吃了又会放松,你觉得还不过瘾,再加点芍药甘草。那胃痛拘挛打结的,吃了凉冷的,紧张打结的,你只要黄连、干姜、芍药、甘草、延胡索再加肉桂六味药。...
《张仲景方证化裁全解》之麻黄附子甘草汤与麻黄细辛附子汤

《张仲景方证化裁全解》之麻黄附子甘草汤与麻黄细辛附子汤

作者: 天天见闻 时间:2024-03-22 阅读: 15
大家好,今天我们学习两张方子,麻黄附子甘草汤与麻黄细辛附子汤。这里的麻黄附子汤与我们今天讲的麻黄附子甘草汤组方是一样的,只是麻黄用了个升散的量,三两。所以条文后特意交代“得之二三日,麻黄附子甘草汤微发汗”这个方子,和麻黄附子甘草汤,其方意基本相似我们回到麻黄细辛附子汤这张方子...
我来说两句

年度爆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