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能力: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一般是指人们在正式学习或非正式学习环境下,自我求知、做事、发展的能力。“会学”才能实现“学会”,才能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学习能力是在很多种基本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如观察力、记忆力、抽象概括能力、意志力、理解能力等。
学习能力表现可以分为六项“多元才能”和十二种“核心能力”两大方面的力德教育体系。六项“多元才能”指的是:知识整合能力、社交能力、心理素质、团队合作、理财能力、策划与决策能力。十二种“核心能力”指的是: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创造力、理解力、语言表达、操作能力、运算能力、听/视知觉能力。
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继而在教师的诱导下,促进学生调动一般性学习的知识内容,在拓展性教学的知识背景下,充分体现自身的创新精神;支持、鼓动学生提出问题、发表疑义,并通过各种渠道获取信息,加以消化、吸收,独立自主地探索问题的答案;学生对知识的重新审视,对结果的谨慎论证,这些都将是学生探究学习的内涵,学生也就在不经意之间成为了学习的主体。
实践能力
实践能力是在发展过程中升华形成的人的基本活动技能。实践不是盲目的,而是有步骤、有目标的行为,是为实现目标而有计划的个人或团队行为。在“实践能力”培养的过程中,要将实践放在整体知识结构的框架中来认识,通过实践,培养能力,使实践能力成为人的品质之一。
实践能力的包含: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合作能力、交际能力、社会活动能力;观察事物、发现问题,汇总现象、提出问题,体验实践、分析问题;思维参与、解决问题;发展提高、交流成果。
实践能力的内化:感悟(感知)能力;归纳(整合)能力;反思(理论和实践)的协调能力。
实践能力的三个层次:简单的操作能力,带有较大的被动成份;在主观意志驱使下的操作能力,带有极大的主动因素;理性支配下的实践能力,具有完整的实践目标、实践步骤、实践反思和实践成果,实践活动成为发展的个性。
实践强调行为的体验过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单纯的理论教育是不同的。实践能力的培养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明确“应该”怎样做。而“应该”不是简单的告知,而是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让学生积极地“体验”实践过程,从中激发形成强烈的发展意识。因此,从实践能力培养的目标上认识,可以看成是以学生主体,以实践为过程的,形成适应社会需求和发展的素质以及相应的价值观的教育,这就是实践能力培养的模式。
创新能力
创新概念,是一个经济学概念。狭义理解的创新概念:是一个从新思想的产生到实施的一系列行动。随着人们对现代社会的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关系的研究的深入,产生了对于创新概念的广义理解。
广义理解的创新概念:力求将科学、技术、教育等与经济融汇起来,即:创新表现为不同参与者和机构之间交互作用的网络。在这个网络中,任何一个结点都可能成为创新行为实现的特定空间。
总之,创新是以主客观条件为基础,克服社会环境中各种不利因素,达到超越自我和现实的一种“除旧迎新”的实践行为。创新能力是一种在主观意志驱使下逐渐形成的不断认识事物、不断探索发展的人的行为品质。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