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对比阅读合集(附答案)
01
【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乙】
吕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也。少南渡,依姊夫邓当。当为孙策将,数讨山越。蒙年十五六,窃随当击贼,当顾见大惊,呵叱不能禁止。归以告蒙母,母恚①欲罚之,蒙曰:“不探虎穴,安得虎子?”母哀而舍之。
《吕蒙传》
【注释】①恚(huì):愤怒地、生气地。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但当涉猎( )
(2)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3)依姊夫邓当( )
(4)窃随当击贼( )
2.下列句中“以”的意义与用法和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蒙辞以军中多务
B.以钱覆其口
C.归以告蒙母
D.以刀劈狼首
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不探虎穴,安得虎子?
4.从【甲】【乙】两篇文章可以看出吕蒙是一个怎样的人?
1. 粗略地阅读; 知晓; 依附; 偷偷地、私自
2.C
3. (1)你现在当权管理事情,不可不学习! (2)不探寻老虎洞,怎么能捉到小老虎?
4.少年英勇、有胆识,勤奋好学,学有所成。
02
【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①,阖户启箧②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③,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节选自《宋史·赵普传》)
【注】①私第:私人的住宅。②箧(qiè):小箱子。③薨(hōng):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叫做“薨”。
1.解释下列加点字。
(1)但当涉猎
(2)即更刮目相待
(3)晚年手不释卷
(4)卒用其人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自以为大有所益太祖常劝以读书
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及为相
C.结友而别人不知而不愠
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读之竟日
3.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两处。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2)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5.根据两文内容,简要分析吕蒙和赵普两个人物有哪些共同之处。
粗略地阅读 重新 放下 最终,终于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
(1)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当初吴地的阿蒙了。(2)等到第二天处理政务,处理决断很快,如流水一般。
①原先学问都不高;②都善于听取他人的忠告;③读书后他们的处事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任答两点即可)
03
【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会稽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遂为通儒。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但当涉猎( )
(2)即更刮目相待( )
(3)琅琅达旦( )
(4)会稽韩性闻而异之( )
2.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3.【甲】【乙】两文共同强调了什么内容?又是怎样体现出所强调的内容的?
4.吕蒙的变化和王冕所取得的成就对你有什么启示?
粗略地阅读 重新 早晨 对……感到惊异
(1)我难道是想让你研究儒家经典而成为专管经学传授的学官吗?
(2)这孩子对读书如此痴迷,为什么不听任他去做他想做的事呢?
示例:共同强调了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甲】文中孙权善劝,向吕蒙指出学习的必要性,并且现身说法,使吕蒙无法推辞。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侧面表现出孙权劝学的显著,又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乙】文中王冕幼时读书专心致志,好学不倦,并且达到痴迷的程度,这种顽强的学习精神造就了他的成功,从而体现了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提示:①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会使自己学有所获。②只要用心学习就会取得成就。
04
【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节选自《资治通鉴》)
【乙】
鲁肃代①周瑜,过蒙屯②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③之。”遂往诣蒙。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④?”肃造次⑤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⑥。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节选自《三国志·吴书》)
【注释】①代:代理。②屯:屯兵之处。③顾:拜访。④虞:意料,预料。⑥造次:鲁莽,轻率。⑥画五策:想了五种应对的方法。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见( )(2)益( )(3)轻( )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2)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
3.请结合甲、乙两选文内容说说鲁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的原因。
了解 益处,好处 轻视
(1)你如今的才干谋略,已不再是过去的东吴吕蒙可相比的了!(2)吕子明,我不知道你的才智和谋略竟然到了如此(高妙)的境地!
吕蒙因为勤读书而变得富有才略,不再是当年的一介武夫,这让鲁肃刮目相看,一改原有的轻视之心而生敬佩之情。
05
【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乙】
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鞍桥,倒立驰骋。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于洪仲,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帝每叹曰:“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①,唯傅修期耳。”
——《北史·傅永列传》
【注释】①露布:公开的文书。
1.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但当涉猎
②及鲁肃过寻阳
③即更刮目相待
④寻复南奔
2. 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蒙辞以军中多务/公亦以此自矜(《卖油翁》)
B.孰若孤/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C.永乃发愤读书/乃取一葫芦置于地(《卖油翁》)
D.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以我酌油知之(《卖油翁》)
3. 翻译下列句子。
①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②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4. 吕蒙、傅永两个人物有哪些共同特点?
只是 等到 重新 不久
你现在当权掌管事务,不可以不学习!
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县的阿蒙了
身份相同,都是武将;认识到读书重要性后发奋读书;都有了很大进步。
06
【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关注微信公众号:初一数学语文英语)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1.解释加点词。
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②及鲁肃过寻阳:
③恐已暮矣:
④盲臣安敢戏其君乎?:
2.翻译句子。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②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年少爱好学习,就如同刚刚升起的太阳。
3.晋平公担心学不好的理由是 。吕蒙不愿学的理由是
。
4.两文都是谈学习,(共涉及四个人,读完后你得到什么启发?
重新, 等到,晚了,怎么
①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②年少爱好学习,就如同刚刚升起的太阳。
年纪大,事务多
提示:热爱学习、珍惜时间、善于引导、虚心听取他人的合理意见。
我来说两句